引 言:作為運營管理著龐大IT系統的CIO,相信您或多或少都嘗試過,或正建有IT服務臺(或幫助臺),然而您可能依然面臨服務效率低下,用戶滿意度欠佳的 困擾。這其中的原因,多半就在于您的服務臺并沒發揮好應有的作用。下面,我們就從一個案例來看看服務臺究竟應該具備哪些職能,才能真正改善服務效率、提升 用戶滿意度。
案例
某消費品公司,在全國40多個城市擁有銷售門店,總員工數2000余人。近年來,陸續上線的ERP系統和OA系統,在提升業務效率的同時,也給IT部門的運維支持帶來了極大壓力。
該公司的運維整體是交給外包公司在做,但是各個城市各自為陣,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個核心城市,各配有1-2名駐場人員,其他城市則采取OnCall(服務商上門)形式。
由 于工程師被電話一叫就走,用戶會經常找不到人,于是,該公司CIO決定將全國所有IT服務請求集中起來,在公司總部設立幫助臺,安排3名專職接線員,負責 記錄和分派從全國各地來的請求。此舉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保證用戶不管何時來電(只要是上班時間),IT部門都有人接收請求,之后進行初級線上支持,更多的則 向運維人員派工。
雖然用戶在尋求IT支持時變得容易了,但居高不下的運維成本卻日益成為CEO都關注的問題。
服務臺基本職能
針對該公司的問題,擁有十多年大型外企IT運營管理服務經驗的非凡公司認為,這類型服務臺,僅僅主要實現了服務臺最基礎職能--IT與用戶間的單一聯系點,而一線解決率太低,造成IT運維人員依舊疲于應付。這正是時下不少公司服務臺的現狀,也是運維成本居高,效率偏低的根源。
E8.ITSM認為要想改變現狀,必須升級服務臺。具體來說需要完善以下基本職能:
第 一、完整的服務閉環:除了記錄、分派,服務臺還需增加解決、升級、關閉等職能。具體來說,在解決環節,需要提供分級運維支持,形成一線(基礎工程師)、二 線(資深或現場工程師或IT供應商)、三線(運維專家)體系,最大化利用運維資源。“由于大多數IT服務請求,都是較為簡單的問題,因而運營服務臺,需要 首先考慮提高服務臺的一線解決率。”,一線無法解決的問題,再由服務臺升級到二線直至三線。事件處理完畢之后,還需主動向用戶通報,以正式關閉請求。
為 什么要重視一線支持?以該公司為例,北上廣以外的城市,業務人員有任何請求都需IT到用戶現場解決,這是一筆極大的浪費。因為事實上,很多簡單的IT應用 問題,由具有一定技術知識的服務臺一線工程師通過電話或遠程即可解決,所以如果能將一線解決率提高,極大節省該公司的運維成本。
提高一線解決率的常規方法有:選擇具有一定技術知識的人員,提供持續性培訓,建立和更新知識庫等。而后兩者也是服務臺需要具備的職能。
第 二、服務級別管理:這是指在進行服務分派時需從全局出發,分清輕重緩急。比如,服務器某個問題影響到核心銷售系統,那這個問題就是高級別事件,需要立馬加 以解決,而如果只是影響到個別辦公室人員的日常辦公,相對就沒那么緊急。當兩種問題同時產生時,就需優先安排力量去解決前者。而CIO要做的就是與業務部 門事先確定好這樣的服務級別,并按此安排調配運維資源。
這樣進行服務級別管理的好處,一是,從全局管理運維需求,避免憑感覺分派,而影響解決真正重要的事件。二是,各種請求在一個相對合理的時間范圍內按順序得到解決,能更好平衡成本和收益。三是,運維有理有據,減少用戶投訴。
第三、服務臺運行數據報表:這包括服務臺的呼損率、處理時長、一線解決率等,有了這些數據統計報表,CIO就能從中發現服務臺運營中的問題,不斷改進,從而提升服務效率和客戶滿意度。
變被動為主動--數據收集與分析
除 了服務臺本身的運營數據外,整體運維數據的收集則是變被動運維為主動預防的前提。如果不收集數據,CIO就無法知道哪類服務需求比較多,哪類事件比較多。 (服務需求一般分為故障、請求、咨詢、新需求、投訴,事件類型一般又分為軟件、硬件、網絡、數據庫、業務等。)而有了這些數據,CIO就能分析這些現象背 后的原因,找到解決辦法,提前加以改進,更主動支持業務。
“舉例來說,通過分析一段時間的運營數據報表,發現某系統的服務器連接故障較為集中,那么我們就會建議客戶拆分現有服務器使用用戶,或增加、升級硬件等,通過類似措施,主動減少故障發生量,從而降低運維工作量。”
同時指出,數據分析和改進建議需要有相配套的工具和專業人員:
1.實時的服務臺管理工具。通過自動化、可視化、可管理化工具收集服務數據,便于服務臺管理人員實時管理,快速生成服務報告,節省管理時間和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2.經驗豐富的服務臺專家團隊。如果光有數據收集,沒有經驗豐富的人來分析,并給出正確解決方案,數據收集就會淪為形式,主動改進也就無從談起。
服務臺價值
最后在總結服務臺價值時:“完善的服務臺,不僅能量化IT服務,讓企業CEO看到IT投資的價值,還能隨業務而變,更快更及時的優化IT系統。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cancanwyq/p/4151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