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的語法,本來就和散文的語法大致相同,直到近體詩,才漸和散文不同,原因是,首先在區區五字或七字之中,要施展豐富的想象,不能不力求簡潔,凡可省去而不至于影響語意的字,往往都從省略;其次因為有韻腳的約束,有時候不得不把詞的位置移動;第三,因為要用對仗,詞性互相襯托,非常便于運用變性的詞。
一、詞活用
(一)名詞作動詞用:
子能渠細石,吾亦沼清泉。
寧問春將夏,誰憐西復東。
.
(二)名詞作形容詞用: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審言)
孤云獨鳥千山暮,萬井千山海色秋。(李嘉佑)
(春,秋等字用為形容詞,散文中罕見。)
.
(三)動詞作形容詞用:
祖席依寒草,行車起暮塵。(祖,餞別。)
淚逐勸杯下,愁連吹笛生。
.
(四)形容詞作動詞用:
1.使動,使賓語所指的事物有此特點:
疏鐘清月殿,幽梵靜花臺。(疏鐘使月殿更清,幽梵使花臺更靜。)
驟雨清秋夜,金波耿玉繩。(驟雨使秋夜更清,金波使明星更明。)
.
2.意動,人意以為某種事物應有此特點:
澗花輕粉色,山月少燈光。
(澗花白極了,令人以粉色為不夠白;山月明極了,令人以燈光為不夠明。)
.
(五)不及物動詞作及物動詞用(使動用法):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使淚濺,鳥使心驚。
.
(六)動詞作副詞用:
同調嗟誰惜,論文笑自知。
迸出依青嶂,攢生伴綠池。
(因為動詞可作副詞用,所以動詞可與副詞對仗,尤其是表示表情與心理的動詞。)
.
二、倒裝
在近體詩里,有了對仗的襯托,真正的倒裝比散文多,更隨意。
.
(一)主語倒裝:
春日繁魚鳥,江天足芰荷。(江天芰荷足,春日魚鳥繁。)
夜足沾沙雨,春多逆水風。(夜則沾沙之雨足,春則逆水之風多。)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蓮動漁舟下,竹喧浣女歸。)
蓋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列炬林鴉散,蓋簪櫪馬喧。)
.
(二)賓語倒裝: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三湘接楚塞,九派通荊門。)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鳥藏。(春山映柳色,夕鳥藏梨花。)
方朔金門召,班姬赤輦迎。(召方朔于金門,迎班姬以赤輦。)
神魚人不見,福地語真傳。(人不見神魚,語真傳福地。)
飯抄云子白,瓜嚼水精寒。(舀那云母石一般白的飯,嚼那水晶一般涼的瓜。)
.
(三)主語和賓語都裝:
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風折之筍垂綠,雨肥之梅綻紅。)
.
(四)主語倒裝,賓語一部分倒裝:
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
.
(五)介詞性的動詞倒裝:
鳩形將刻杖,龜殼用支床。(將鳩形刻杖,用龜殼支床。)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片云共天遠,永夜同月孤。)
書劍身同廢,煙霞吏共閑。(書劍同身廢,煙霞共吏閑。)
.
(一)(二)(三)例因為韻腳的關系,如果不倒裝就不能押韻。(五)的第一二兩例卻是因為平仄的關系如果不倒裝,就要失對。至于其余兩個例子,在韻腳上和平仄上都沒有妨礙,就是有意倒裝了。只因為那樣新穎不俗。
三、省略
散文里也有省略,但近體詩里的省略成分更多,更為常見。
.
1.略姓名:
魯連功未報。(本應是魯仲連。)
方朔金門召。(本應是東方朔。)
多病馬卿無日起。(本應是司馬長卿,即司馬相如。)
姓名的省略,往往是為了平行語的整齊。
.
2.略于字: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明月照于松間,清泉流于石上。)
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老樹得于空庭,清渠傳于一邑。)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霧中。(日出于寒山之外,江流于宿霧之中。)
養拙干戈際,全生麋鹿群。(養拙于干戈之際,全生于麋鹿之群。)
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行于劍閣之外,老于長江之邊。)
在散文里,這種地方的于字也并非必要。所以這里所謂省略只是一種方便的說法。
詩句里另有些方位語,并不能認為省略于字,因為譯成散文并不需要于字,而是需要把那方位語置于主語之前:
吏人橋下少,秋水席邊多。(橋下吏人少,席邊秋水多。)
叢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低地叢篁碧,半天高柳青。)
.
3.略則字:
賞應歌牧杜,歸及獻櫻桃。(賞則應歌牧杜,歸則及獻櫻桃。)
靜應連虎穴,喧已去人群。
滑憶彤胡飯,香聞錦帶羹。(又可認為倒裝:憶彤胡飯之滑,聞錦帶羹之香。)
青惜峰巒過,黃知橘柚來。([逢]青則惜峰巒之過,[見]黃則知橘柚之來。)老恥妻奴笑,貧嗟出入勞。(老則恥妻奴之笑,貧則嗟出入之勞。)
脆添生菜美,陰益食簟涼。(其脆則添生菜之美,其陰則益食簟之涼。)
靜分嚴響答,散逐海潮還。(靜則分嚴響之答,散則逐海潮而還。)
.
4.略而字:
菱蔓弱難定,楊花輕易飛。(菱蔓弱而難定,楊花輕而易飛。)
南山晴有雪,東陌霽無塵。(南山晴而有雪,不陌霽而無塵。)
田父要皆去,鄰翁鬧不違。(田父邀而皆去,鄰翁鬧而不違。)
尋覓詩章在,思量歲月驚。(尋覓詩章而在,思量歲月而驚。)
羌婦語還哭,胡兒行且歌。(羌婦語而還哭,胡兒行而且歌。)
塵中老盡力,歲晚病傷心。(塵中老而盡力,歲晚病而傷心。)
這應該是節奏問題,散文喜歡偶數的結構,所以要加而字,詩句喜歡奇數的結構,所以不加而字,同時,詩句是盡量避免連介詞的,所以而于等字非常罕見。
.
5.略是字:
今日江南老,他時渭北童。(當年是渭北之童,今日是江南之老。)
伊昔黃花酒,而今白發翁。(伊昔飲黃花之酒,而今是白發之翁。)
這是省略主語的判斷句。
.
6.略有字:
故國風云氣,高堂戰伐塵。(幫國有風云之氣,高堂有戰伐之塵。)
空外一鷙鳥,河間雙白鷗。(空外有一鷙鳥,河間有雙白鷗。)
袖中吳郡新詩本,襟上杭州舊酒痕。(袖中有吳郡新詩本,襟上有杭州舊酒痕。)
雖然可認為省去有字,但這種句子卻和描寫句性質相近。
.
7.略普通動詞:
故國猶兵馬,他鄉亦鼓鼙。(故國猶遭兵馬,他鄉亦聞鼓鼙。)
古墻猶竹色,虛閣自鐘聲。(古墻猶存竹色,虛閣自送鐘聲。)
萬象皆春氣,孤槎自客星。(萬象皆呈春氣,孤槎自載客星。)
諸姑今海畔,兩弟亦山東。(諸姑今在海畔,兩弟亦在山東。)
看花雖郭內,倚杖即溪邊。(看花雖在郭內,倚杖即至溪邊。)
在散文里,這種動詞絕對不能省略,可是在詩句中,這鐘省略是很常見的。所省略動詞是什么,很難確定,比如故國猶兵馬,也可以譯成猶患,猶有,等等,不一定譯為猶遭。但是詩句的大意是容易猜著的,詩人也就以大意的表達為滿足。
.
8.略謂語:
春浪棹聲色,夕陽花影殘。
(春浪方生,棹聲遂急,夕陽轉淡,花影漸殘。)
香霧支鬟濕,清輝玉臂寒。
(香霧初濃,云鬟以濕,清輝即滿,玉臂亦寒。)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遲日輝輝,江山益麗,春風習習,花草彌香。)
落景陰猶合,微風韻可聽。
(落景雖斜,濃陰猶合,微風徐播,清韻可聽。)
這些并不一定都是省去謂語,譯為散文的話不一定確切,但句子的某一重要部分已被省略了,這是毋庸置疑的。這如果是在散文里出現,簡直不可理喻;但它們在詩句里被容許的,甚至顯得是詩的特殊格調。
.
9.可能式的省略(省去能字):
杏壇住僻雖宜病,蕓閣官微不救貧。(蕓閣官微,不能救貧。)
多年柏巖住,不記柏巖名。(尚不能記憶柏巖之名。)
.
10.平行語的省略:
雖然長按曲,不飲不曾聽。(不曾飲,不曾聽。)
心知洛下閑才子,不作詩魔即酒顛。(不作詩魔,即作酒顛。)
上吞巴蜀控瀟湘,怒似連山靜鏡光。(上吞巴蜀,下控瀟湘。)
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水多菰米,岸多莓苔。)
.
11.歇后(隱去語末的一個字,或幾個字,叫做歇后):
耳聞英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杯。(擔三尺劍,盜一杯土。)
歇后語在散文和詩歌中都非常罕見,是偶然的,不提倡模仿。
四、比喻
散文里的比喻,往往用“如”“似”一類的字,在詩句里,它們常被隱去。例如:
.
前置式:
粉片妝梅朵,金絲刷柳條。(梅朵似粉片妝成,柳條如金絲刷就。)
鴨頭新綠水,雁齒小紅橋。(新綠水似鴨頭,小紅橋如雁齒。)
.
中置式:
山敬粉含鷹嘴嫩,海榴紅綻錦窠勻。(山茗之芽,有如鷹嘴,海榴之朵,宛若錦窠。)
.
后置式:
山名天竺堆青黛,湖號錢塘瀉綠油。(天竺如堆青黛,錢塘如瀉綠油。)
酒徒漂落風前燕,詩社飄零霜后桐。(酒徒漂落,有如風前之燕,詩社飄零,恰似霜后之桐。)
一簾花影云垂地,半夜松聲水在天。(巴岳山慧光寺名聯:一簾花影如同垂地的云彩,半夜松聲好似天上嘩嘩的流水。)
五、狀語
.
散文里也有狀語,但往往限于帶方位詞的方位語,如江上,山中之類,或少數時間狀語,如今日,明年之類,詩句中的狀語的范圍較廣,非但一切表示方位或時間的名詞都可用為狀語,甚至不表示方位或時間的名詞語也可用來表示種種關系(例如方式,因果等)。不但名詞可為狀語,甚至謂語形式的句子形式也可作狀語。
在散文里,狀語本來不需要什么介詞可以插入句子里,至于在詩句里,狀語就更完全不用介詞了,例如:
1.用名詞為狀語:
.
表處所:
路衢惟見哭,城市不聞歌。
樹綠天津道,山明伊水陽。
曉漏追趨青瑣閉,晴窗檢點白云篇。
詞賦擅名來已久,煙霄得路去何遲!
.
表時令:
秋風散千騎,寒雨泊孤舟。
獨憑朱檻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秋含砧杵搗斜陽,笛引西風顥氣涼。
.
表方式:
關西木落夜霜凝,烏帽閑尋柴閣僧。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
表因果:
白發煩多酒,明星憶此筵。
煙塵多戰鼓,風浪少行舟。
春風自信牙檣動,遲日徐看錦纜牽。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
2.用句子形式為狀語:
盤殄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六、判斷句和描寫句
這里所要敘述的判斷句和描寫句,是和散文不同的形式(相同的不必贅言)。
.
1.判斷句:
書生鄒魯客,才子洛陽人。(書生乃鄒魯之客,才子乃洛陽之人。)
功名畫地餅,歲月下江船。(功名,畫地之餅也,歲月,下江之船也。比喻法。)
散文里的判斷句,大多用“也”字結尾,偶然用“乃、是”等字置于主語和謂語之間,至于不用“也、乃、是”等字罕見;但是詩里的判斷句卻以此為常見,這也是詩與散文不同之處。
.
2.描寫句:
關塞三千里,煙花一萬重。
鳥道一千里,猿聲十二時。
鄉園碧云外,兄弟淥江頭。
岷嶺南蠻北,徐關東海西。
故鄉門巷荊棘底,中原君臣豺虎邊。
風月萬家河兩岸,笙歌一曲郡西樓。(白居易城上夜宴。)
前兩例應認為描寫句(主語后面是形容詞性質的數量詞和名詞短語作謂語),后四例很象省略了一個動詞(在),象敘述句。但并非一種行為或事件,而是一種情況,所以仍是描寫句。
.
補語
.
詩句用補語是一種特殊的形式,在唐代方才普遍應用,它首先出現于詩句里,例如: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鶴巢松樹和人訪蓽門是句子形式,而遍和稀又是巢松樹和訪蓽門的補語,猶言巢得遍,訪得稀。)
蜀星陰見少,江雨夜聞多。(見得少,聞得多。)
有猿揮淚盡,無犬附書頻。(揮淚揮到盡,附書附得頻。)
飄零為客久,貧病羨君還。
石室無人到,繩床見虎眠。
已應舂得細,頗覺寄來遲。(寄來遲,等于寄得遲。)
使動式(加粗詞仍為補語)
.
使動式源于漢代,到唐代才普遍應用,而且一般只用于詩句里:
大風吹地轉,高浪蹴天浮。(大風把地吹轉了,高浪把天蹴浮了。)
石角鉤衣破。(石角把衣鉤破了。)
樓云籠樹小。(樓云把樹籠小了。)
松風吹解帶。(松風把帶吹解了。)
.
但是,真正象現代的使動式還是那些以來去出去等字為補語者。例如:
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
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
.
至于以形容詞或別的動詞作補語,在盛唐以前罕見,晚唐以后,使成式漸漸多見。例如:
卻羨浮云與飛鳥,因風吹去又吹還。(李頻)
惟將道業為芳餌,釣得高名直到今。(方干)
肌膏銷盡雪霜色,羅綺點成苔蘚斑。(嚴郾)
庭巢荒蕪獨夜吟,西風吹動故山心。(薛能)
處置式
.
未把彩毫還郭璞。(李群玉)
應把清風遺子孫。(方干)
被動式
被動詞自古就有,它在詩句中往往和動詞或形容詞構成對仗。
和不及物動詞構成對仗:
城上胡笳奏,山邊漢節歸。
竹杖交頭拄,柴扉隔徑開。
和形容詞構成對仗:
司隸章初睹,南陽氣始新。
金錯囊從罄,銀壺酒易賒。
和主動式動詞構成對仗:
青錢買野竹,白幘岸江皋。(岸白幘于江皋)
可憐沖雨客,來訪阻風人。(來訪為風所阻的人。)
被動詞和被動詞對仗:
茅屋還堪賦,桃源自可尋。
杜酒偏勞勸,張梨不外求。
.
因果式
1、前因后果:
本句內:
圖窮|那免哭?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一聯內: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相思不可見,|嘆息損朱顏。
倒置:
何況歸山后,|而今已似仙。(而今已似仙,何況歸山之后呢?)
.
2.前果后因:
本句內:
沙明|連浦月,帆白|滿船霜。
酷憐風月|為多情,
一聯內:
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風濤。
莫向黔中路,|今人到欲迷。
.
條件式
本句內:
安得心源|處處安。(只要內心安穩,在哪一處都很安心。)
一聯內:
不向新安去,|那知江路長?
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里時。
.
轉折式
本句內:
國破|山河在。(國家雖然遭遇叛亂,但是國家還在。)
云雨雖亡|日月新。
一聯內:
天下兵雖滿,|春光日自濃。
鳳凰詔下雖沾命,|鸚鵡才高卻累身。
七、句子結構為名詞短語
在散文里,寧可沒有主語,不能沒有謂語;詩句里卻常常沒有謂語,只一個名詞便當作一句;但是,有些名詞在表面上雖不象句式,其實是把整個謂語倒裝在主語的前面。
1.前二字為謂語形式:
聞時驚渚客,獻賦鳳樓人。(鳳樓人獻賦,驚渚客聞詩。)
經心石鏡月,到面雪山風。(雪山鳳到面,石鏡月經心。)
挾轂雙官騎,應門五尺僮。(雙官崎挾轂,五尺僮應門。)
無名江上草,隨意嶺頭云.(嶺頭云隨意,江上草無名。)
2.前二字為動詞:
相逢故國人。(故國人相逢。)
3.前二字為連綿字或疊字描寫語:
牢落新燒棧,蒼茫舊筑壇。(新燒棧牢落,舊筑壇蒼茫。)
寥寥丘中想,渺渺湖上心。(湖上心渺渺,丘中想寥寥。)
疏疏籬落娟娟月,寂寂軒窗淡淡風。(軒窗寂寂風淡淡,籬落疏疏月娟娟。)
急急能鳴雁,輕輕不下鷗。(能鳴雁急急,不下鷗輕輕。)
這類在詩歌里來源很古老,但散文里這種句子是不用的。
.
名詞短語
這里列舉的才是真正的名詞短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表示時地的名詞短語:
江長長流地,山云薄暮時。
風塵逢我地,江漢哭君時。
姹女臨波日,神光照夜年。
朝野歡娛后,乾坤震蕩中。
失寵故姬歸院所,沒蕃老將上樓時。
天上玉書傳詔夜,陣前金甲受降時。
這種結構,是一個句子(有主語的或省略主語的。)作定語+中心語的結構。
2.普通名詞短語:
辯士安邊策,元戎決勝威。
秋日新沾影,寒江舊落聲。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今日潘懷縣,同時陸峻儀。
晉室丹陽尹,公孫白帝城。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這種結構,有些可認為只有主語,有些為只有賓語,要看怎樣翻譯而定。
3.近似描寫句的名詞短語:
能畫毛延壽,投壺郭舍人。(能畫的人都像毛延壽,投壺的人都像郭舍人。)
愛酒晉山簡,能詩何水曹。(他們都象愛酒的山簡,能詩的何遜。)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詩的清新象庾信,俊逸象鮑照。)
喪亂秦公子,悲涼楚大夫。(遭逢喪亂,似秦公子,際遇悲涼,似楚大夫。)
八年身世夢,一種水風聲。(身世之夢共已八年,水風之聲仍只一種。)
數杯巫峽酒,百丈內江船。(內江之船百丈,巫峽之酒數杯。)
它們在形式上仍可認為名詞短語。
.
其它的特殊句式
1.?謂語是帶副詞性,用來表示方式:
因為它們和因果式或使動式為對仗,就把它們歸入同一類里。例如:
寒蟲臨砌默,清吹裊燈頻。(寒蟲臨砌而默,是方式修飾,清吹裊燈頻,是因果式。)
石角鉤衣破,藤枝刺眼新。(石角把衣鉤破了,是使動式,藤枝刺眼而新,是方式修飾。)
樓云籠樹小,湖日落船明。(樓云把樹籠小了,是使動式,湖日落船而明,是方式修飾。)
舟楫倚斜疾,魚龍偃臥高。(舟楫欹斜而疾,是方式修飾,魚龍偃臥得高,是因果式。微微向日薄,脈脈去人遙。也是方式修飾和因果式對仗。)
2.出句和對句都是方式修飾:
隨風隔幔小,帶雨傍林微。(隨風隔幔而小,帶雨傍林而微。)
3.近于原因式:
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紅入桃花而桃花嫩,青歸柳葉而柳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