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的剃刀不是減去因子、減去代碼,而是減去冗余信息量
市面上有的策略對各品種設置了不同參數,每個品種進場不一樣就算了,出場參數還不一樣,那你說他到底賺的是什么利潤呢?
他自己也不知道,主要目的是為了為了一條好看的收益曲線,而不是在【相同的盈利來源下,深入挖掘盈利細節】
什么都想要,反而什么都做不好。懂得取舍,做看得懂的利潤,在不確定的市場里,是增加確定性的關鍵。
未完
同周期同參數才有利潤錨點(如果是自適應參數,道理講得通也行),比如要賺1-3天的波段還是3-7天的。
普適性策略的測試效果。半小時、一小時的
大周期有利潤,確定利潤來源,再去小周期里細化。
如果大的邏輯都不能確定有利潤,那深挖的意義何在。
假設是一個高消耗的磚頭,先定位金礦的大方向,再去處理挖掘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