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選擇不同的主板和對應CPU
1、看針腳:網上有相應的參數,只要CPU能安裝到主板中,基本就兼容,這主要取決CPU插槽和主板插槽十分一致。
2、看型號:桌面處理器,只有Intel和AMD兩大平臺,他們對應兼容的主板不一樣,如果將AMD主板搭配Intel處理器,不兼容,也裝不上,以下為兩個品牌可兼容的列舉。
Intel平臺: H81、B85、H87、Z97主板兼容Intel四代Haswell平臺的所有處理器,如賽揚G1840、奔騰G840、酷睿i3 4150/4160/4770、i5 4590、E3、i7等等,涉及到型號很多。 B150和Z170屬于新一代主板,主要兼容所有六代CPU,如i5-6600K、i7-6700K等等。
AMD平臺: AMD平臺目前的桌面CPU,主要包括APU、速龍和推土機平臺,其中速龍系列和APU系列處理器,采用了相同的接口,支持的主板是一樣的。 A55/A85/A88主板支持全系列速龍系列和APU系列處理器,采用FM2/FM2+插槽,支持A10 7700K,速龍ii X4 860k等處理器。 還有一些比較老的CPU和推土機處理器,采用AM3、AM3+接口,需要搭配一些老式主板,如970系列主板等。
二、Intel主板
Intel主板芯片組有四個等級,X/Z/B/H
1、X字母開頭:
最高級,用來搭配高端CPU,一般CPU型號后綴有“X”字母。比如X299主板,那么就可以搭配i9-7960X或者i7-7800X。
2、Z字母開頭:
次高端,Z字母開頭的主板都支持超頻,搭配的CPU一般帶有“K”字母后綴,比如Z370主板,就能搭配i5-8600K或者i7-8700K。
3、B字母開頭:
中端主流,這種主板不支持超頻,B開頭的主板性價比最高,主要搭配不帶K字母后綴的CPU,比如B360,就能使用i3-8100、i5-8500、i7-8700。
4、H字母開頭:
入門級,不支持超頻,價格非常便宜,當然,H字母開頭不代表都是低端產品,比如H310和H370,第二個數字越高,規格就越高,H370就相當于不能超頻的Z370主板。
三、AMD芯片組
AMD芯片組系列主板有X、B、A三個等級,分別代表該系列主板型號的的性能高低,命名規則基本與intel類似。
1、X字母開頭
代表最高端系列主板,支持超頻,性能極極佳,但是價格也是比較貴。例如X570、X470、X370三個型號的主板,一般搭配銳龍R7和R9的高端CPU處理器。
2、B字母開頭
代表定位中端主流級別的主板,也是大部分發電腦用戶的最佳選擇。AMD還算是比較良心的商家,相幾乎所有的銳龍處理器都支持超頻。而主流級別的主板也能夠支持超頻,例如B550、B450主板,一般搭配銳龍R5 2600、R7 2700之類的處理器。
3、A字母開頭
代表定位入門級別的主板,不支持超頻,性能一般價格也比較便宜,一般適合日常家用辦公的普通電腦用戶。例如A420和A320主板,基本上都是搭配銳龍R3的CPU,性價格好也更為實用。
四、Intel處理器常見型號類型
歷代英特爾CPU和主板對照表
第一代
LGA1156接口;Nehalem架構,32納米工藝
1、賽揚:G1101;
2、奔騰:G6950、6951、6960;
3、酷睿13:530、540
4、酷睿15:650、670、750、760
5、酷睿17:860、870、880、950
主要使用:H55/H57/P55
第二代
LGA155接口;SandyBridge架構,32納米工藝。
1、賽揚:G440、G460、G465、G470、G530、G540、G550、G555
2、奔騰:G630、G850;
3、酷睿13:2100、2120、2130
4、酷睿15:2300、2310、2500、2500K
5、酷睿17:2600、2600K
主要使用H61/B75/Z77
第三代
LGA155接口;IvyBridge架構,22納米納米工藝。
1、賽揚:G1610、G1620、G1630
2、奔騰:G2020、G2030、G2120
3、酷睿I3:3220、3225、3240
4、酷睿I5:3450、3550、3570、3570K
5、酷睿I7:3770主板搭配:主要使用H61/B75/Z77
第四代
LGA1150接口;Haswell架構,22納米納米工藝。
1、賽揚:G1820、G1830、G1840、G1850
2、奔騰:G3220、G3260、G3258(20周年紀念)、G3420
3、酷睿I3:4130、4150、4160、4170
4、酷睿I5:4430、440、4570、4590、4670、4670K
5、酷睿I7:4770、4770K、4790、4790K
主要使用H81/B85Z87/Z97
第五代
第五代處理器只有高端產品比如17 5820K并且流行面不廣,Broadwel架構22納米,
基本沒有存在感,使用主板為X99(比較貴哦)
第六代
LGA1151接口;Skylake架構,14納米納米工藝。
1、賽揚:G3900、G3900T、G390OE、G3900TE、G3902E、G3920
2、奔騰:G4400、G4400T、G4500、G4500OT、G4520
3、酷睿I3:6100
4、酷睿I5:6400、6500、6600K
5、酷睿I7:6700、6700K
主要使用H110/B150/B250/Z170/Z270
第七代
LGA1151接口;KabyLake架構,14納米納米工藝。
1、賽揚:G3930、G3950
2、奔騰:G4560、G4600、G4620
3、酷睿I3:7100、7350K
4、酷睿I5:7400、7500、7600K
5、酷睿I7:7700、7700K
6、酷睿I9:7900X、7960X、i9-7920X、7820X、i9-7800X、7940X、i9-7980XE
主要使用H110/B150/B250/Z170/Z270
第八代
LGA1151接口;CoffeeLake架構,14/10納米(2種規格)納米工藝。
1、賽揚:G4900、G4930
2、奔騰:G5600、5500、5400
3、酷睿I3:8100、8300、8350K
4、酷睿I5:8400、8500、8600K
5、酷睿I7:8700、8700K
據悉CPU插槽依然是LGA1151接口,但不支持100/200系列主板,需要搭配全新300系列主板H310/B360/Z370。
第九代
與八代主板沒有替換,LGA1151接口;CoffeLake架構,14納米納米工藝。
1、賽揚:G4950
2、奔騰:G5420
3、酷睿I3:9100、9350K
4、酷睿I5:9400、9400T、9600K
5、酷睿I7:9700、9700K、9900K
主板搭配:主要使用了H310/B360/Z370/Z390
第十代
LGA1200接口;CometLake-S架構,14納米工藝。
1、賽揚:G5900
2、奔騰:G6600
3、酷睿I3:10100、10300、10350K
4、酷睿I5:10400、1040OF、10600
5、酷睿I7:10700、10900K、10900K
主要使用了H410/B460/Q470/Z490
第十一代
LGA1200接口;RocketLake-S架構,14++NM工藝。
1、賽揚:G5930、G5950
2、奔騰:G6420、G6520、G6620
3、酷睿I3:11100、11300、11320
4、酷睿I5:11400、11500、11600
5、酷睿I7:11700、11700F、11700K
6、酷睿I9:11900、10900F、10900K
第十二代
LGA1700接口;AlderLake架構,10++NM工藝。
1、奔騰:G6900、G6900T、G7400、G7400T
2、酷睿I3:12100、12300
3、酷睿I5:12400、12490、12500、12600
4、酷睿I7:11700、11700F、11700K
5、酷睿I9:11900、10900F、10900K
第十三代
LGA1700接口;RaptorLake架構,7++NM工藝。
說明:
1、第六代處理器開始使用DDR4代內存,并且200系列主板開始支持M.2接口,M.2的硬盤相對于2.5寸的SSD有了更多的性能提升。
2、如果你購買的內存是超過3200MHz,必須使用K/KF結尾的處理器,并且盡量搭配Z690主板使用,因為12代非K的CPU鎖了內存控制器的SA電壓,不搭配Z690也要用一個高端的B660,雖然不能CPU超頻了,但是可以支持高頻內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