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與傳統的機器學習模型相比,深度學習模型試圖模仿人的學習思路,通過計算機自動進行海量數據的特征提取工作。文本分類是自然語言處理中的一個重要應用,在文本信息處理過程中有著關鍵作用。過去幾年,由于深度學習研究的空前成功,使用深度學習方法進行文本分類的研究激增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本文簡要介紹了基于傳統模型和基于深度學習模型的文本分類方法,回顧了2018年以來的先進文本分類方法,重點關注基于深度學習的模型。對近年來用于文本分類的深度學習模型的研究進展及成果進行介紹和總結,并對深度學習在文本分類領域的發展趨勢和有待進一步研究的難點進行了總結和展望。
關鍵字
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文本分類;機器學習;神經網絡;預訓練模型;注意力機制;長短期記憶網絡
引言
文本分類指通過計算機對文本按照一定的分類標準進行自動的分類標記。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量爆炸式增長,人工標注數據變得耗時、質量低下。因此,利用機器自動化實現文本標注具有現實意義。本文通過綜述基于深度學習的文本分類方法,介紹了相關的研究進展和應用。
傳統模型與深度學習模型
-
基于傳統模型的文本分類方法
文本數據不同于數值、圖像或信號數據,需要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提取文本特征。傳統模型通常需要通過人工獲得好的樣本特征,然后用經典的機器學習算法進行分類。然而,傳統模型在特征提取方面存在局限性,需要手動設計特征,且對文本中的自然順序結構或上下文信息的處理較為困難。 -
深度學習概述
深度學習于2006年提出,通過結合多層次神經網絡,使計算機能夠自動完成學習過程。相較于傳統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模型能夠學習更高層次、更抽象的語言特征,不依賴于手工設計的特征。本文介紹了深度學習中常用的循環神經網絡(RNN)、長短期記憶網絡(LSTM)、卷積神經網絡(CNN)、預訓練模型和圖神經網絡(GNN)等基礎概念。
深度學習模型在文本分類中的應用
- 深度學習模型的研究進展
3.1 循環神經網絡(RNN)和長短期記憶網絡(LSTM)
RNN能夠挖掘數據中的時序信息和語義信息,但對長期記憶的處理有限。LSTM作為特殊的RNN,在長序列訓練任務中表現更好,通過遺忘、選擇記憶和輸出階段實現對長序列的有效建模。
3.2 卷積神經網絡(CNN)
CNN的權值共享和局部連接特點使其在圖像數據處理中表現出色,但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需要將輸入轉換成矩陣表示的句子或文檔。通過卷積層和池化層提取文本序列中的不同特征。
3.3 預訓練方法
預訓練的語言模型,如ELMo、GPT、BERT等,通過在大規模數據上進行自監督學習,學習全局語義表示,然后通過微調適應具體任務。
3.4 圖神經網絡(GNN)
GNN是近年來針對圖結構數據的深度學習框架,通過制定節點和邊上的策略,將圖結構數據轉化為規范的表示。
4. 文本分類方法的分類
本文總結了近年來文本分類方法的分類,包括基于傳統模型、基于深度學習模型、基于注意力機制的方法和基于預訓練模型的方法。針對每種方法,介紹了相關的研究成果和應用場景。
5. 文本分類性能的提升方法
本文介紹了一系列提升文本分類性能的方法,包括融合神經網絡模型、注意力機制、改進常見神經網絡模型等。通過對比實驗結果,研究人員不斷嘗試提高模型的分類性能。
6. 應用于不同領域的文本分類方法
本文列舉了一些應用于不同領域的文本分類方法,包括情感分析、主題標簽、基于方面的情感分析、短文本分類、對話情緒識別和情緒原因提取等。
結論與展望
通過使用深度學習模型,研究人員能夠自動進行不同的文本分類任務。現有模型已經顯示出在文本分類中的有用性,但仍有許多可能的改進需要探索。難點在于模型的參數調整、大規模訓練數據的獲取以及深度學習模型的黑盒性等方面。未來的研究方向包括改進模型的可解釋性、探索更有效的參數優化方法以及解決深度學習模型對大量訓練數據和運算時間的高需求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