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公司悄悄推出了一款基于國產技術打造的全新商用筆記本——華為擎云L540。目前,華為擎云L540在京東平臺悄然上線的,尚未在華為官方渠道公開售賣。華為擎云L540搭載了麒麟9006C處理器,采用先進的5nm制程工藝,8 核心,最高主頻可達3.13GHz,為用戶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
此外,配備的一塊14英寸2K高清全面屏,分辨率為2160*1440,支持100%sRGB色域及60Hz刷新率,確保了清晰銳利的視覺體驗。
作為一款強調國產化的筆記本電腦,華為擎云L540在硬件和軟件方面都盡可能地采用了國內的技術和產品。標準配置包括8GB的RAM和256GB的SSD存儲,以滿足企業和機構用戶的運行需求。此外,該款筆記本僅預裝國產操作系統,如UOS(統信UOS),旨在減少對外部技術的依賴。
內置 56 Wh 大容量電池,配合華為智能省電技術,降低功耗,讓續航時間更持久,支持連續播放本地視頻長達 11 小時。同時搭配華為 65 W 筆記本電源適配器,60 分鐘可為筆記本充電約 80%。
這款筆記本備受關注的原因主要還是采用的5nm芯片麒麟9006C。此前,華為Mate60/Mate60 Pro發布時,有關華為海思麒麟9000S處理器具體哪里生產的,就引起了國內外的激烈討論。
麒麟 9006C 的通用內核最高為 3.13 GHz,僅略低于蘋果采用臺積電 N5 工藝技術實現時鐘(蘋果 M1 高性能內核的最大頻率為 3.20 GHz)。同時,麒麟9006C的峰值時鐘頻率看起來與臺積電為華為生產的另一款芯片麒麟9000相似。
事實上,當臺積電在2020年第二季度初開始大規模生產采用其N5(5納米級)制造技術制造的芯片時,華為并沒有被美國商務部列入黑名單,該代工廠仍然可以出貨5納米芯片。華為于 2020 年 8 月下旬正式推出基于臺積電 N5 的麒麟 9000 SoC,并確認該芯片在臺灣制造。
麒麟9000和麒麟9006C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有觀點認為這表明華為正在利用三年前獲得的庫存來滿足當前的PC需求。雖然這可能是真的,但將大量高級處理器(在臺積電當時的前沿節點上制造成本很高)保留三年并沒有多大意義,尤其是考慮到最初的麒麟 9000 具有內置的 5G 調制解調器(麒麟 9006C 可能缺乏),可用于高端智能手機而不是廉價筆記本電腦。
關于麒麟9006C,在國外網站也是引起了激烈的討論。國外有消息稱,矛頭又指向了SMIC,華為可能已經求助于中芯國際來制造處理器,
中芯國際突破5納米的門檻并不完全令人驚訝,因為持續的行業討論表明,該代工廠即將進一步超過美國制裁的限制。國外一位半導體從業者表示:“中芯國際正在通過DUV準備5nm工藝,預計光掩模的使用量將進一步增加”
中芯國際在2020年底簡要提到了其后7納米制造工藝,一位行業專家在2022年9月進一步強調了中芯國際在5納米領域的雄心壯志。這兩條評論都表明,中芯國際在純DUV的5nm節點上已經工作了相當長一段時間。該技術可能已經實現了突破,但還沒有被確認。
結合目前各路消息,麒麟9006C芯片最有可能來自于華為之前的庫存。雖然有商家和媒體將其稱為“全國產筆記本”,但在華為官方的介紹中,只是將其稱為國產硬件架構,并未涉及生產代工問題。此外,如果國內產業鏈實現了技術突破,能夠生產5nm產品,華為會優先生產需求更迫切的手機、基站芯片,而不是需求并不太迫切、銷量較低的筆記本芯片。因此,麒麟9006C大概率不是是國內產業鏈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