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用測試用例八要素
1、用例編號;
2、測試項目;
3、測試標題;
4、重要級別;
5、預置條件;
6、測試輸入;
7、操作步驟;
8、預期輸出
二、具體分析通用測試用例八要素
1、用例編號
一般是數字和字符組合成的字符串,可以包括(下劃線、單詞縮寫、數字等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盡量不要寫漢語拼音,因為拼音的意義可能有好幾種,有可能會導致亂碼;
用例編號具有唯一性和易識別性。( 比如說我們唯一標識一個人:中國-上海市-xx區xx號-xx樓--xx室-xxx.這樣標識的話就具有唯一性了。)
不同階段的測試用例的用例編號有不同的規則:
(1)系統測試用例:產品編號-ST-系統測試項名-系統測試子項名-XXX
(2)集成測試用例:產品編號-IT-系統測試項名-系統測試子項名-XXX
(3)單元測試用例:產品編號-UT-系統測試項名-系統測試子項名-XXX
**其中產品編號也叫項目標識,每個公司都有若干不同的項目或者產品,如何來區分它們呢?這就需要有產品編號了,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定義產品編號的規則,并且每個現有產品的編號已經制定好了,直接拿過來用就可以了。
**產品編號后的ST、IT、UT分別對應系統測試階段、集成測試階段、單元測試階段。實際工作中有些公司會將產品編號以及測試階段省略。
**測試階段后面就是測試項目名了,對應的是較大較系統的測試點。
**測試項目名后面就是測試子項目名,有些測試是沒有子項目名的,只有當測試項力度比較大的時候才會有成都市子項 (比如說:我們要測試用戶能否成功登錄這個功能,那我們就可以分為很多個子項,qq登錄、郵箱登錄等等)。
**測試子項名后面就是具體的用例編號了,可以是數字:01、001、002等等。
2、測試項目
測試項目對應的就是測試用例中的子項名。
(1)系統測試用例:對應一個功能點(功能測試)、性能指標(性能測試)、界面中控件(GUI測試)等等。
(2)集成測試用例:對應集成后的模塊功能或者接口功能。
(3)單元測試用例:對應函數名。
3、測試標題
測試標題考慮的是如何來完成測試項目,或者說從哪個角度來對測試項目進行測試,有的公司也取名為測試目的。
測試標題一定要簡單、概要;體現測試的出發點和關注點。
4、重要級別
用例的重要級別一般分成三個級別:高、中、低。
高級別:對應保證系統基本功能、核心業務、重要特性、實際使用頻率比較高的用例;
中級別:對應重要程度介于高和低之間的測試用例;
低級別:對應實際使用頻率不高,對系統業務功能影響比較大的模塊或功能的測試用例。
**舉個手機的例子:**
(1)高級別需求:正常通話功能、短信功能;
(2)中級別需求:拍照、聯系人、MP3;
(3)低級別需求:計步、收音機等等。
還需注意的是:針對**正常情況**的測試用例的重要級別比針對**異常情況**的測試用例的重要級別要高。
5、預置條件
測試用例在執行前需要滿足一些前提條件,否則測試用例是無法執行的,這些前提條件就是預置條件。
預置條件分為兩種情況:
(1)環境的設置。
例如:測試word打開文件的功能,預置條件就是:需要提前準備被打開的文件;
例如:登錄成功的預置條件就是:該用戶名已經注冊過了。
例如:購買商品成功的預置條件就是:后臺已經配置好商品、發貨區域、以及支付方式了。
(2)先要運行的其他用例,有些操作系統會比較復雜,如果都是從最開始的操作開始會導致用例寫起來比較麻煩,這樣可以在預置條件中設定要先運行的測試用例,后面的用例只需要寫后續的操作就可以了。
例如:對自動取款機進行測試,有針對的輸入賬戶信息的測試,有對輸入取錢金額的測試,后者的預置條件就可以寫成輸入正確賬戶信息的測試用例。
注:具體預置條件的設置不同的公司會有自己的規定,比如有的公司是不允許第二種情況出現的。
6、測試輸入
用例執行過程中需要加工的外部信息,根據軟件測試用例的具體情況,有手工輸入、文件、數據庫記錄等。
禁止過多描述性語言,若為文件,會有提示選擇路徑,最好寫具體,讓別人易懂易操作。
7、操作步驟
明確描述測試執行過程中具體的操作步驟,以方便測試執行人員可以根據該操作步驟完成測試用例執行。
8、預期輸出
預期輸出是測試用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預期輸出可以檢驗被測對象是否正常工作,如果我們的預期輸出寫的不完整不全面,整個測試用例就會受到影響。
我們在寫預期輸出的時候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
(1)界面顯示:在操作步驟完成之后,界面會有顯示;比如說我們測試用戶登錄功能,界面可能會顯示登錄成功或者登錄失敗。
(2)數據庫的變化:在操作步驟完成之后,數據庫中的記錄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比如刪除功能的測試,點擊刪除后,數據庫中該記錄會被刪除。
(3)相關信息的變化:在操作步驟執行完成后,一些和被測對象相關的信息會發生變化,比如:注銷功能的測試,點擊注銷后,以前能訪問的頁面將無法再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