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蘭先生認為人生境界有四個層次:
1、自然境界。總是依照社會習慣或本性而為,完全隨天地運轉而運轉,無明了的目的,不明所做的意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會去過多地思考此外的事情。不知何為苦、何為樂,宛如剛出生的嬰兒,雖整日笑嘻嘻,卻感覺不到快樂。渾渾噩噩,不思進取,得過且過,不想要改變什么,只是跟風跟水的生活,完全不去考慮生活的意義,或者很少去考慮。甚至,連生與死,都不了解。
2、功利境界。對于人生有了進一步了解。明白自己行為的目的和意義,懂得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會努力奮斗。心中有我,且只有我,不論做什么事,都是為著自己的功利和利益打算。大多貪生怕死,也可能為社會創造財富。旁邊的人也許會因他過上很好的生活,但他的出發點是自私的,也是功利的。行為的動機是想獲取更高的收益,最終的歸宿還是我。
3、道德境界。即所謂正其義不謀其利。為社會、為民生謀福利。例如賢德和英雄。
4、天地境界。無所謂生、無所謂死,一切皆以服務宇宙為目的。例如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