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個核心基礎模塊
序號 | 模塊 | 說明 | 推薦學習順序 |
---|---|---|---|
1 | 📷 三維計算機視覺基礎 | 建立對3D場景、點云、體積的空間理解 | ?第一個 |
2 | 🧮 CT成像原理與圖像表示 | 理解CT圖像本質、斷層數據、密度單位 | ?并行進行 |
3 | 🟡 NeRF與3D Gaussian Splatting原理 | 掌握點云/高斯場如何表示3D信息 | ?重點 |
4 | 🧠 深度學習框架(PyTorch) | 為訓練網絡/修改代碼打基礎 | ?必須掌握 |
5 | 🎨 渲染基礎(體積渲染、光照模型) | 尤其要懂Ray Marching、Alpha合成 | ?推薦補充 |
6 | 📊 3D數據處理與評價指標 | 如何讀寫.ply、.nii、.mhd等數據格式 | 🔁應用時再精學 |
具體推薦學習內容(含路徑)
1?? 三維視覺基礎
-
? 《Multiple View Geometry in Computer Vision》(可選讀第1-4章)
-
? B站課程或CS231n關于3D場景、三角網格、點云等基礎講解
-
? 推薦關鍵詞:三維重建、Structure-from-Motion (SfM)、點云(Point Cloud)、體素(Voxel)
2?? CT成像與醫學圖像表示
-
? 學習 CT的物理原理:X射線、Hounsfield Units (HU)、切片間隔、3D Volume
-
? 學會查看CT圖像格式:DICOM、.nii.gz、.mhd
-
? 推薦工具:
-
3D Slicer(醫學圖像查看與可視化)
-
SimpleITK/PyTorch + nibabel(讀取.nii等格式)
-
3?? 3D Gaussian Splatting 相關原理
-
? 閱讀論文:“3D Gaussian Splatting for Real-Time Radiance Field Rendering”(CVPR 2023)
-
? 跑通官方代碼:https://github.com/graphdeco-inria/gaussian-splatting
-
? 理解核心概念:
-
3D高斯點:位置、尺度、旋轉、顏色、不透明度
-
Splatting渲染原理:光線穿過多個高斯點,按透明度融合
-
4?? 深度學習基礎與PyTorch
-
? 推薦學習路徑:
-
零基礎看莫煩PyTorch教程(B站)
-
用小項目(如貓狗分類)練習模型訓練、損失函數、可視化
-
-
? 常用內容:
-
Dataset、DataLoader、model.forward
-
損失函數(L1、MSE、Focal Loss)
-
可視化(TensorBoard、matplotlib)
-
5?? 渲染基礎:體積渲染與透明度融合
-
? 學習Ray Marching原理(體素/場景渲染關鍵)
-
? 學習Alpha合成與光線累積規則(在3DGS中用于可視化)
-
? 可閱讀論文/博客:
-
NeRF核心原理
-
“How NeRF Works”系列博客
-
-
? 推薦工具:
-
Open3D
-
Kaolin / PyTorch3D(Meta)
-
6?? 3D醫學數據處理與可視化
-
? 學習如何從 DICOM/NII 讀取體積數據
-
? 掌握基本可視化:體繪制、MIP、切面分析
-
? 推薦工具:
-
SimpleITK
/nibabel
/monai
(醫學圖像處理工具包) -
3D Slicer
+ Python腳本二次開發
-
? 已實現內部結構重建的核心研究
1. Volumetrically Consistent 3D Gaussian Rasterization
-
內容亮點:通過對3D高斯體積進行解析積分,實現物理一致的透明度(alpha)計算,直接用于CT/層析成像 (tomography)。
-
重點說明:作者指出該方法“直接用于CT成像”,并且在層析重建任務上達到或超越現有3DGS體方法 ruyi-zha.github.io+1arxiv.org+1jarxiv.com+6arxiv.org+6ruyi-zha.github.io+6。
2. R2?Gaussian: Rectifying Radiative Gaussian Splatting for Tomographic Reconstruction
-
內容亮點:這是首個專注于稀疏視圖X光/CT斷層的3DGS框架,通過校正投影積分偏差,獲得高質量體積重建,速度比 NeRF 快12倍 reddit.com+2arxiv.org+2link.springer.com+2。
-
明確實現:論文直接用于“X-ray computed tomography”,說明已經實現內部結構還原。
3. RayGauss: Volumetric Gaussian?Based Ray Casting
-
內容亮點:引入體積光線投射機制,將高斯體作為可微、物理一致的體積渲染單元,適合處理內部密度與結構 arxiv.org+1ruyi-zha.github.io+1hub.baai.ac.cn。
-
實現方向:雖然聚焦于視角合成,但其“體積光線投射”機制是內部重建基礎。
🔍 總結對比
論文 | 實現內部結構重建? | 技術核心 | 任務類型 |
---|---|---|---|
Volumetrically Consistent 3D Gaussian Rasterization | ? | 對高斯體進行體積積分 | CT、層析重建 |
R2?Gaussian | ? | X光投影+偏差校正,體積恢復 | 稀疏CT重建 |
RayGauss | ? | 光線體積投射 | 體渲染、新視角 |
原始3DGS | ?(僅表面) | 2D splatting投影 | 可見表面重建 |
📝 結論
-
? 已有人通過3篇關鍵論文證明了內部結構重建的可行性。
-
? 特別是 Volumetrically Consistent 3D Gaussian Rasterization 和 R2?Gaussian,明確應用于CT/X光層析任務。
-
? 也就是說,這個方向已在少量但高質量研究中實現,你無需完全從零開創,而是在已有基礎上推進。
方案方向 | 核心優勢 | 影響你任務的關鍵點 |
---|---|---|
NeuSG | 表面+內部密度融合 | 精細幾何與體積結合 |
IOAR | 多層級表面識別 | 重建明確“內”和“外”邊界 |
MirrorGaussian | 光學混合結構處理 | 可處理反射/透視下結構 |
SOGS/RestorGS | 輕量 & 深度增強 | 稀疏與復雜數據的重建 |
SuGaR / DepthSplat | 高效生成網格 | 精細層次結構 + 加速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