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專欄樹種介紹圖片來源于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下附網址),本文整理僅做交流學習使用,同時便于查找,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圖片網址: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最大的植物分類圖片庫
一、桉樹
密蔭大喬木,高20米;樹皮宿存,深褐色,厚2厘米,稍軟松,有不規則斜裂溝;嫩枝有棱。幼態葉對生,葉片厚革質,卵形,長11厘米,寬達7厘米,有柄;成熟葉卵狀披針形,厚革質,不等側,長8-17厘米,寬3-7厘米,側脈多而明顯,以80度開角緩斜走向邊緣,兩面均有腺點,邊脈離邊緣1-1.5毫米;葉柄長1.5-2.5厘米。傘形花序粗大,有花4-8朵,總梗壓扁,長2.5厘米以內;花梗短、長不過4毫米,有時較長,粗而扁平;花蕾長1.4+-2厘米,寬7-10毫米;蒴管半球形或倒圓錐形,長7-9毫米,寬6-8毫米;帽狀體約與萼管同長,先端收縮成喙;雄蕊長1-1.2厘米,花藥橢圓形,縱裂。蒴果卵狀壺形,長1-1.5厘米,上半部略收縮,蒴口稍擴大,果瓣3-4,深藏于萼管內。花期4-9月。
二、西南米櫧
喬木,高達20米,胸徑60厘米。小枝及花序軸被稀少紅褐色片狀臘鱗。葉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6-12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漸尖或稍尾尖,全緣或中部以上具淺齒,幼葉下面被紅褐或褐黃色臘鱗層,老葉稍灰白色,側脈8-13對,在葉面微凹,近葉緣連接;葉柄長不及1厘米。花序軸近無毛。殼斗近球形或寬卵圓形,徑1-1.5厘米,疏被細疣狀突起或頂部具長1-2毫米尖刺,被平伏微柔毛及臘鱗,基部有時具短柄,不整齊開裂;果近球形或寬圓錐形,頂端疏被伏毛。花期4-6月,果期翌年9-11月。
三、刺栲
喬木,高達25米,胸徑1.5米,當年生枝紫褐色,纖細,與葉柄及花序軸相同,均被或疏或密的微柔毛及黃棕色細片狀蠟鱗,二年生枝暗褐黑色,無或幾無毛及蠟鱗,密生幾與小枝同色的皮孔。
四、鉤栲
別名:鉤栗、藏采、硬葉櫟、大葉錐栗、巢鉤子、長甜櫧子、(木都)子、栲櫧、猴栗、木栗、猴板栗。喬木,高達30米。產于富寧、廣南,生于海拔1000—1550米濕潤的山地疏林中。
五、絲栗栲
喬木,高10-30米,胸徑20-80厘米,樹皮淺縱裂,芽鱗、嫩枝頂部及嫩葉葉柄均被與葉背相同但較早脫落的紅銹色細片狀蠟鱗,枝、葉均無毛。葉長橢圓形或披針形,稀卵形,長7-15厘米,寬2-5厘米,稀更短或較寬,頂部短尖或漸尖,基部近于圓或寬楔形,有時一側稍短且偏斜,全緣或有時在近頂部邊緣有少數淺裂齒,或二者兼有,中脈在葉面凹陷或上半段凹陷,下半段平坦,側脈每邊11-15條,支脈通常不顯,或隱約可見,葉背的蠟鱗層頗厚且呈粉末狀,嫩葉的為紅褐色,成長葉的為黃棕色,或淡棕黃色,很少因蠟鱗早脫落而呈淡黃綠色;葉柄長1-2厘米,嫩葉葉柄長約5毫米。
六、元江栲
喬木,高10-15米,少有達20米,胸徑50厘米,新生嫩葉干后暗褐色,兩面均有稀少而早脫落的細片狀蠟鱗,枝、葉及花序軸均無毛。
七、羅浮栲
常綠喬木,樹高達25米,胸徑60厘米,樹皮暗灰色,小枝無毛或近無尾。葉卵狀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6-15厘米,寬2.5-4.5厘米,頂端漸尖至尾尖,基部近圓形,稍偏斜,全緣或頂有幾對鈍鋸齒;下面淺色或蒼灰色;葉柄長1-1.5厘米。殼斗近球形,連刺直徑2-2.5厘米,成熟時不規則開裂,外被短而銳利針刺,刺長4-6毫米;每殼斗有堅果1-3個,有時其中2個發育不全。堅果圓錐形,一側扁平,直徑1-1.2毫米,果臍近三角形,大于堅果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