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科技公司每年都招聘大量研發人才,這給了很多人一種錯覺,認為是「技術」導致了這些公司的成功,其實他們的成功是技術推動的市場戰略的成功,是市場需要某項服務,才需要研發人員夜以繼日的埋頭苦干。
資本絕不會做虧本買賣,一家公司在市場中的一切動作都以盈利為目的。
研發人才是聰明又擁有實踐能力的一類人,頂尖的人才有極大可能做出改變世界的偉大產品,而一家科技公司中大部分人都是研發人才,輿論掌握在這些研發人才口中,資本家又深知如何充分發揮研發人才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利用研發人才想要自身「技術進步,以獲得更高社會地位」的心態編造了一場「技術驅動、技術氛圍」的大型社會謊言,如今,這已成了開發者圈子的一場共同狂歡。
而資本主義的真相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為支撐」。
很多年輕的研發同學都看不清這一點,對很多沒有想象中那么多「技術氛圍」的公司嗤之以鼻,繼而轉向那些表面有「技術氛圍」的公司,在后者的公司中,研發同學因為整體的氛圍表現的很有「技術氛圍」,便繼續在這種環境中加強自我認知,也加強了自我。在一輪一輪的自我強化中,逐漸成為了社會機器的大型螺絲釘。
自我最大的表現是「沒有用戶意識」,自我的人,不會問自己「客戶需要什么」,而是想「我要如何」。他們視技術為興趣,以興趣為導向開發產品。
知乎上有一個很老的問題:「為什么中國無法成就類似谷歌和微軟的技術導向型公司」,該問題被瀏覽 200 多萬次,有 400 多個回答。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技術西化」對研發人員的損害,「技術進步,以獲得更高社會地位」這種心態,局限了研發人才對于全局思考的能力。中國年輕一代的開發者應該正視西方資本主義發展時間比中國早 200 多年的現實,中國仍處于落后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商業社會改開四十年仍然非常不成熟,我國月收入 2000 元以下有 9.64 億人,月收入 5000 以上只有 7200 萬人。中國的經濟基礎之弱,遠不到允許每個人可以以「興趣為導向」就可以創造巨大社會價值的階段。
頂級的研發人才能突破這層桎梏,普通人則一輩子在一個大傘中生長。沒有孰優孰劣,只是一種不同的人生路徑。
亞馬遜 CEO 貝索斯曾說過他生意成功的核心:“關注不變的事物”。這時引入了一個問題,既然貝索斯關注不變的事物,那么為什么是亞馬遜首先推出 AWS 這種變化的事物。這個問題很簡單,貝索斯發現了最廣大社會對于追求低價和方便快捷的不變,這不是因為某位研發同學的「自我」認為服務器應該抽象出來交給第三方托管,而是發現這樣能為客戶省錢,能讓客戶的業務快速上線,更快的進入市場從而賺取利潤(一家公司在市場中的一切動作都是以盈利為目的),因為客戶更快賺取了利潤,那么服務器云化便成為了一項生意。
01.迷信技術氛圍,是讀書太少的表現
好的技術和產品是能融為一體的,用戶體驗上是一氣呵成的流暢感。任何想嘗試暴露技術復雜度或奇淫巧技的產品,最終只會招致一種體驗:「笨拙」。
符合人類直覺的技術都是最高端的技術。
舉個例子,很少有智能設備表現的很聰明,為什么不能我進門就自動開燈,為什么特斯拉不能在我靠近之前自動開門,為什么自動駕駛炒了這么多年還是沒能上路。
這些能在無形之中匹配人類需求的技術都是最復雜的,做的不好人類一用渾身不自在;做得好,人類不會有任何感覺,使用體驗就像撫摸水或和人交流一樣自然(又曰:通過了圖靈測試)。
多年的從業經驗告訴我,所有技術都是反直覺的,用戶看到的東西和技術實現大部分情況下是南轅北轍的。因此,在設計產品中應該遵循一個理念,即:符合用戶直覺的都是合理的,「從用戶想看到什么進行設計」,出錯的概率會遠遠小于「從技術怎么實現設計產品」,圖靈測試是一個典型的「符合用戶直覺設計」。
02.迷信技術氛圍,是讀書太少的表現
這兩年,「技術氛圍」這個詞已經變質,成為了「抓不住重點和抬杠」的代名詞。
真正的技術氛圍,是每位成員都懂得手里的技術是為市場創造價值的工具,而不是「自嗨」的玩具。
真正的技術氛圍,是每位成員都懂得如何將技術視野轉變為真實可用的產品。
真正的技術氛圍,是每位成員懂得保持代碼潔癖的同時,關心軟件能否按期交付。
真正的技術氛圍,是每位成員懂得不抱怨,在抱怨前找到解決方案。
真正的技術氛圍,是每位成員懂得善用現有技術資產,快速進行產品迭代。
真正的技術氛圍,是每位成員懂得公司是創造財富的地方,你可以在工作中學習,但你不能放下工作然后去學習,除非你的工作已經做完了。
真正的技術氛圍,是隱藏在幕后的技術讓用戶沉迷。
放棄無謂的「技術氛圍」幻想,準備戰斗。
商業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從市場中來,都應該到市場去中。
作者:謝揚
時間: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