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文字
- 通假字
- 古今字
- 異體字(了解)
- 詞匯
- 古漢語中的單音詞與雙音詞(掌握)
- 詞的本義與引申義的特點和主要差異(掌握)
- 詞的古義與今義的特點和主要差異(掌握)
- 與現代漢語用法相同
- 與現代漢語用法不同
- 實詞活用
- 古漢語中名詞活用的基本情況
文字
通假字
通假字是我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是指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
-
手
裁
舉,則又超乎而躍“裁”通“才”,意為“剛剛”。
-
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
蜚
又不鳴“蜚”通“飛”,表示“飛翔、飛離、飛走”
-
張良出,
要
項伯“要”通“邀”,意為“邀請”
-
距關,毋
內
諸侯,秦地可盡王也“內”通“納”,意為“拒絕”
-
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
庭
“庭”通“廷”,意為“朝廷”
古今字
異體字(了解)
在古代漢語中有一些字,它們同音同義,只是形體有所不同,稱之為異體字。漢字簡化后,幾個同音同義的繁體字,有的被一個簡化字代替;有的選用其中一個字為規范字,其他的則為異體。有些字意義與用法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這樣的字不能視為異體字。有些繁體字簡化后,被另一個筆畫少的傳承字代替,但它們在古代漢語里是不同的兩個字,所以它們不是異體字。
詞匯
古漢語中的單音詞與雙音詞(掌握)
詞的本義與引申義的特點和主要差異(掌握)
-
文過飾非
“文”的本義是“線條交錯的圖形、花紋”;用作動詞,為“刺花紋”,引申為“華美、有文采”,與“質”相對;又引申為“禮樂制度”“文字”“文章”“文辭”“文飾”“掩飾”等。“文過飾非”是指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其中“文”是指掩飾。
-
窮
- 欲
窮
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窮:盡,完) - 孔子
窮
于陳蔡之間,七日不嘗食。(窮:被困)孔子在陳國和蔡國之間的地方受困,七天沒吃上飯菜
窮
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窮:不得志)- 儒有博學而不
窮
,篤行而不止。(窮:止,息)
- 欲
-
得
- 吾
得
兄事之
應該
- 未
得
與項羽相見。
能夠
- 所識窮乏者
得
我歟。
“得”通“德”,恩惠,此處是感激的意思,動詞。
- 賊二人
得
我,我幸皆殺之矣。
遇到
- 意氣揚揚,甚自
得
也。
得意
- 吾
-
“八音”中的“革”是一種樂器,用的是“革”的引申義
-
“文”的本義是“線條交錯的圖形、花紋”
-
亡羊補牢
是指羊因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詞的古義與今義的特點和主要差異(掌握)
與現代漢語用法相同
與現代漢語用法不同
-
犧牲
玉帛,弗敢加也古義是祭祀或祭拜用的牲畜,今義是為堅持信仰而死。
-
窮
不失義,達不離道古義是不得志,今義是貧困。
-
先帝不以臣
卑鄙
,猥自枉屈古義是見識短淺、身份低微,今義是品質低劣、下流。
-
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
婚姻
(結為夫妻)“婚姻”的今義是指:①嫁娶的事;②男人和女人結為夫妻或已結婚的狀態。但在古義中,“婚姻”作“約為男女親家”之義。
-
短
兵
相接“兵”,現代漢語一般指士兵,指的是人,上古時期一般是指武器。成語“短兵相接”的“兵”就保留了古義。
-
“革”的本義是“去了毛的獸皮”
-
李白詩句“揮手
謝
公卿”辭別
-
秦王恐其破璧,乃
辭謝
婉言道歉
-
走
馬觀花跑
-
棄甲曳兵而
走
跑
-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
妻子
在古代是兩個單音詞,即“妻”與“子”
-
燕軍擾亂
奔走
在古代是“潰散逃命”的意思
-
實欲連兵
南面
而王齊在該句中指“墨和莒的守軍”,與現代漢語中的方位意義不同。
-
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
成就
栽培,提拔
-
入而徐趨,至而自
謝
請罪
-
墨子蔽于用而不知
文
禮樂制度
-
言之無
文
,行而不遠文采
-
同心之言,其
臭
如蘭香氣
“臭”在古代表示“氣味”,中性詞;在現代表示“難聞的氣味”,貶義詞。 -
齊
師
伐我,公將戰軍隊
-
烈士
暮年,壯心不已在古代指“英雄”;在現代指“在革命斗爭中壯烈犧牲的人員”。
-
因為
長句,歌以贈之“因為”是短語,其中“因”表示“因此”,“為”表示“寫作”;在現代漢語中“因為”是關聯詞。
實詞活用
古漢語中名詞活用的基本情況
- 故人不獨
親
其親,不獨子
其子“親”和“子”是名詞的意動用法,意為“把……當作自己的父母”“把……當作自己的子女”。
- 先生之恩,生死而
肉
骨也名詞的使動用法,意為“使……長肉”。
- 漁人甚異之
意動用法,形容詞作動詞,表示“以……為異、對……感到驚異、認為……是奇異的”。
- 假舟楫者,非能
水
也,而絕江河名詞活用為動詞,意為“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