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更像demo的總結,在實際開發中,利用rxjava采取異步請求在一些簡單的單純請求數據上面,會顯得沒有必要,但rxjava提供的思路,在后期不論是增加功能,還是說整體代碼的工整度,都能感受到開發的藝術。
假設我們有一個APP,其中有一個需求是從服務器獲取用戶個人信息并展示在界面上。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步驟來實現這個功能:
-
首先,我們需要發起網絡請求從服務器獲取用戶個人信息。這個過程是異步的,因為網絡請求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完成。
-
在網絡請求完成之前,我們不想讓用戶等待,而是展示一個加載中的動畫。
-
當網絡請求完成后,我們需要將獲取到的用戶個人信息展示到界面上。
使用傳統的方式來實現這個需求,可能會涉及到多層嵌套的回調,并且需要手動處理線程切換、錯誤處理等問題,代碼會變得冗長、難以理解和維護。
異步請求
那么實現上邊要求勢必需要異步請求,在此是一定要推薦用RxJava來實現的,因為它可以 :
- 簡化異步編程:傳統的異步編程通常需要使用回調函數或者使用線程池手動管理線程的創建和銷毀,而使用RxJava可以通過鏈式調用的方式簡化異步編程,將異步操作以流式的方式表達出來。
- 統一的線程調度:RxJava提供了豐富的線程調度器,例如
subscribeOn()
和observeOn()
,可以方便地切換不同線程執行任務。這使得在異步任務中進行線程切換變得非常簡單,而不需要手動編寫繁瑣的線程切換代碼。 - 完善的錯誤處理機制:在異步操作中,異常處理是必要的。RxJava有豐富的操作符和異常處理機制,例如
onErrorResumeNext()
、onErrorReturn()
等 - 支持組合和鏈式操作:RxJava提供了豐富的操作符,例如
map()
、filter()
、flatMap()
等,可以對數據流進行轉換、過濾、組合等操作,從而滿足各種復雜的業務邏輯需求。這種鏈式操作的方式使得代碼更加簡潔、可讀性更高。 - 異步操作的可組合性:使用RxJava可以將多個異步操作組合在一起,形成復雜的異步操作流程。這種組合性使得我們可以將一個復雜的異步任務拆解成多個簡單的異步操作,分別處理,再組合起來進行最終的結果處理,使代碼結構清晰、易于理解。
以下是一個傳統登錄接口,采用異步使用了多個回調接口來處理請求結果:
public interface LoginCallback {void onLoginSuccess();void onLoginFailure(String error);
}
public interface DataCallback {void onDataSuccess(String data);void onDataFailure(String error);
}
public class NetworkClient {public void login(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LoginCallback callback) {// 發送登錄請求并處理結果// ...if (success) {callback.onLoginSuccess();} else {callback.onLoginFailure(error);}}public void fetchData(String token, DataCallback callback) {// 發送獲取數據請求并處理結果// ...if (success) {callback.onDataSuccess(data);} else {callback.onDataFailure(error);}}
}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private NetworkClient networkClient;public void loginAndFetchData() {networkClient = new NetworkClient();String username = "xoliu";String password = "password";networkClient.login(username, password, new LoginCallback() {@Overridepublic void onLoginSuccess() {// 登錄成功后獲取數據String token = "token";networkClient.fetchData(token, new DataCallback() {@Overridepublic void onDataSuccess(String data) {// 處理成功結果// ...}@Overridepublic void onDataFailure(String error) {// 處理失敗結果// ...}});}@Overridepublic void onLoginFailure(String error) {// 處理登錄失敗結果// ...}});}
}
通過觀察上述代碼,可以找出回調接口的共性,即它們都包含了成功和失敗的回調方法。現在我們可以使用RxJava來優化這個過程:
首先,我們需要引入RxJava依賴。然后,我們可以使用Single
和flatMap
操作符來處理多個異步請求的順序執行,以及將多個回調接口合并為一個:
public class NetworkClient {public Single<String> login(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return Single.create(new SingleOnSubscribe<String>() {@Overridepublic void subscribe(SingleEmitter<String> emitter) throws Exception {// 發送登錄請求并處理結果// ...if (success) {emitter.onSuccess(token);} else {emitter.onError(new Exception(error));}}});}public Single<String> fetchData(String token) {return Single.create(new SingleOnSubscribe<String>() {@Overridepublic void subscribe(SingleEmitter<String> emitter) throws Exception {// 發送獲取數據請求并處理結果// ...if (success) {emitter.onSuccess(data);} else {emitter.onError(new Exception(error));}}});}
}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private NetworkClient networkClient;public void loginAndFetchData() {networkClient = new NetworkClient();String username = "xoliu";String password = "password";networkClient.login(username, password).flatMap(new Function<String, SingleSource<String>>() {@Overridepublic SingleSource<String> apply(String token) throws Exception {// 登錄成功后獲取數據return networkClient.fetchData(token);}}).subscribeOn(Schedulers.io()).observeOn(AndroidSchedulers.mainThread()).subscribe(new SingleObserver<String>() {@Overridepublic void onSubscribe(Disposable d) {// 處理訂閱事件// ...}@Overridepublic void onSuccess(String data) {// 處理成功結果// ...}@Overridepublic void onError(Throwable e) {// 處理失敗結果// ...}});}
}
通過使用RxJava,我們可以將多個異步請求的順序執行以及回調接口的合并處理。使用flatMap
操作符可以實現登錄成功后再執行獲取數據的操作,并將兩個異步請求的結果通過apply
方法傳遞給下一個操作。另外,我們還可以使用調度器來控制請求的線程和結果的線程,以及處理訂閱事件等。
可能只是看著比原來更麻煩了些,作為初學者的我,還沒更深理解,只作為筆記記錄了。
(Kotlin有函數作為參數的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