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一. "邊云協同"是什么?
- 二. "邊云協同"主要包括6種協同
- 2.1 資源協同
- 2.2 數據協同
- 2.3 智能協同
- 2.4 應用管理協同
- 2.5 業務管理協同
- 2.6 服務協同
- 三. "邊云協同"的優勢
其它相關推薦:
系統架構之微服務架構
系統架構設計之微內核架構
鴻蒙操作系統架構
架構設計之大數據架構(Lambda架構、Kappa架構)
系統架構設計之云原生架構
所屬專欄:系統架構設計師
一. "邊云協同"是什么?
邊云協同是邊緣計算多數部署和應用場景需要邊緣側與中心云的協同。包括資源協同、應用協同、數據協同、智能協同等多種協同。邊云協同架構是一種新興的計算模式,旨在充分利用云計算和邊緣計算的優勢,以滿足現代應用的需求。
“邊云協同”:“邊”指的是邊緣計算,“云”指的是云計算。
“云計算”:云計算擅長全局性、非實時、長周期的大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夠在長周期維護、業務決策支撐等領域發揮優勢。
“邊緣計算”(EC-Edge Computing):更適用局部性、實時、短周期數據的處理與分析,能夠更好地支撐本地業務的實時智能化決策與執行。
所以邊緣計算與云計算之間不是替代關系,而是互補協同關系,邊云協同將放大邊緣計算與云計算的應用價值。
??邊緣計算既靠近執行單元,更是云端所需高價值數據的采集和初步處理單元,可以更好地支撐云端應用;反之,云計算通過大數據分析優化輸出的業務規則或模型可以下發到邊緣側,邊緣計算基于新的業務規則或模型運行。邊緣計算不是單一的部件,也不是單一的層次,而是涉及EC-SaaS、EC-PaaS、EC-IaaS的端到端開放平臺。
二. "邊云協同"主要包括6種協同
包含資源協同、數據協同、智能協同、應用管理協同、業務管理協同和服務協同。
2.1 資源協同
??邊緣節點提供計算、存儲、網絡、虛擬化等基礎設施資源,具有本地資源調度管理能力;
??同時可以與云端協同,接受并執行云端資源調度管理策略,包括邊緣節點的設備管理、資源管理以及網絡連接管理。
2.2 數據協同
??邊緣節點主要負責現場/終端數據的采集,按照規則或數據模型對數據進行初步處理與分析,并將處理結果以及相關數據上傳給云端;
??云端提供海量數據的存儲、分析與價值挖掘。邊緣與云的數據協同,支持數據在邊緣與云之間可控有序流動,形成完整的數據流轉路徑,高效低成本對數據進行生命周期管理與價值挖掘。
2.3 智能協同
??邊緣節點按照AI模型執行推理,實現分布式智能;
??云端開展AI的集中式模型訓練,并將模型下發邊緣節點。
2.4 應用管理協同
??邊緣節點提供應用部署與運行環境,并對本節點多個應用的生命周期進行管理調度;
??云端主要提供應用開發、測試環境,以及應用的生命周期管理能力。
2.5 業務管理協同
??邊緣節點提供模塊化、微服務化的應用/數字孿生/網絡等應用實例;
??云端主要提供按照客戶需求實現應用/數字孿生/網絡等的業務編排能力。
2.6 服務協同
??邊緣節點按照云端策略實現部分EC-SaaS服務,通過EC-SaaS與云端SaaS的協同實現面向客戶的按需SaaS服務;
??云端主要提供SaaS服務在云端和邊緣節點的服務分布策略,以及云端承擔的SaaS服務能力。
三. "邊云協同"的優勢
??在傳統的云計算和邊緣計算當中,往往需要將數據從邊緣設備傳輸到云端進行處理,再將結果返回邊緣設備。這種模式存在著延遲高、帶寬消耗大等問題。
??而云邊協同架構的深度集成能夠將數據處理從云端向邊緣推進,從而實現低延遲的數據處理和響應。這對于對實時性要求較高的應用,如工業自動化、智能交通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還可以在更高層次上實現資源的共享與優化。云端和邊緣節點可以根據任務的需求和節點的負載情況,動態地分配計算和存儲資源,從而提高整體的資源利用率和性能表現。
??“邊云協同”在萬物互聯的時代蓬勃發展,通過高效的“邊云協同”,企業能夠更好地了解工業現場情況,確保設備高效穩定地工作。同時通過對設備數據的處理與分析,幫助企業更好地洞察數據,做出決策以及改進產品,增強工業4.0時代的競爭力。
其它相關推薦:
系統架構之微服務架構
系統架構設計之微內核架構
鴻蒙操作系統架構
架構設計之大數據架構(Lambda架構、Kappa架構)
系統架構設計之云原生架構
所屬專欄:系統架構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