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Your Gut:人體微生物的奧秘
引言:從蚊子到微生物
夏天來臨,許多人又開始糾結為什么有些人特別招蚊子。有人說是血型問題,有人說是皮膚嫩度,還有人歸結于基因。但今天要分享的一本書,雖然標題看似討論這個話題,卻實為標題黨。它的英文名是 Follow Your Gut,意為“跟隨你的腸道”。這本書揭示了一個宏大的科學主題:人類對自身的了解遠不足夠。我們體內的微生物遠比基因更神秘,它們的影響深遠。通過基因技術的進步,人們發現人體中90%以上的基因不屬于人類,而是來自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的總重量約1.4公斤,不僅影響消化和疾病,還能塑造情緒和性格。值得深入了解嗎?接下來,我們探索微生物的世界,最后再揭開蚊子之謎。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微生物的分類
微生物包括“三菌、四體、一毒”:
- 三菌:細菌、真菌、放線菌。
- 四體: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
- 一毒:病毒。
這些構成了微生物體系。
微生物的數量與多樣性
人體由約10萬億個自身細胞組成,但攜帶的微生物細胞高達100萬億個——身體大部分不是“你自己”。人類基因相似度高達99.99%,但腸道微生物相似度僅10%。單細胞生物種類遠超所有動植物總和。100年前,了解人體微生物需花費1億美元;未來,微生物檢查或成常規醫療項目,提供未知信息。
微生物在人體中的分布
微生物遍布全身,各部位有獨特作用:
-
皮膚:產生體味。歐美人與亞洲人體味差異源于分泌物滋養的不同微生物。每個手指的微生物可用于身份識別,準確率超90%。鍵盤或鼠標上的微生物與手掌匹配率高,每人手上85%微生物獨特,形成“微生物指紋”。“尸體農場”研究尸體腐爛過程中的微生物變化。
-
鼻子和肺部:環境影響微生物類型。農場附近孩子微生物多樣,哮喘和過敏風險低。玩泥巴有益健康。吸煙者喉嚨微生物不同,證明吸煙有害人體及微生物。
-
口腔和胃部:變異鏈球菌導致齲齒,吃糖增多糖分,促進其繁殖。高碳水飲食改變微生物。幽門螺桿菌是胃潰瘍主因。1980年代,澳大利亞醫生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發現此菌,自飲培養液證明理論,10年后獲諾貝爾獎。
-
腸道:微生物“富人區”,褶皺多,便于聚集。大腸桿菌生命力強,但僅占萬分之一。主要群體為厚壁菌門和擬桿菌門,幫助消化、代謝藥物,與肥胖、炎癥、癌癥、心臟病、多發性硬化、自閉癥相關。基因測序技術革命性揭示這些微生物。
-
生殖器:男女性別部位微生物豐富。
微生物作為父母的禮物
微生物是父母給孩子的最重要禮物:
- 母乳含豐富微生物和促進生長的糖。母乳喂養嬰兒微生物組優于配方奶粉,更健康。
- 引入固體食物后,微生物繼續進化。6個月內,飲食干預影響小。
- 不同飲食塑造不同菌群。小孩吃手引入多樣微生物,有益健康。農村孩子接觸污物卻少病,城市孩子過度清潔反易生病。
微生物與健康的關系
微生物影響多種疾病:
-
炎癥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發作時,免疫系統針對亂作微生物。檢測微生物和白血球可評估病情。
-
肥胖癥:移植瘦鼠菌群可使胖鼠減重。人類糞便移植研究中,構想從瘦人移植菌群減肥(尚未大規模嘗試)。
-
過敏和哮喘:胎兒期接觸微生物降低風險。益生菌可緩解癥狀。抗生素誘發過敏。預防建議:孕期養狗、住農場(接觸牛和稻草)。“接地氣”如農村種地有益,因土壤富含必需微生物。
-
惡性營養不良:非洲兒童常見(頭大、腹脹、骨瘦)。非單純營養缺乏,而是微生物激活疾病。抗生素+花生醬補充有效。微生物可導致極端:惡性營養不良或頑固肥胖。
總之,許多疾病源于微生物失衡。
微生物與情緒的影響
微生物影響心理健康:
- 移植健康鼠腸道菌群可治愈抑郁鼠,證明菌群與情緒相關。
- 自閉癥兒童菌群不同于正常兄弟姐妹。但自閉癥伴腹瀉,可能互為因果。
- “菌-腸-腦軸”:腸道菌群釋放信號影響大腦,產生焦慮或抑郁。Follow Your Gut 有科學依據。
打造更好微生物環境的途徑
改善微生物組的策略:
-
益生元:微生物“肥料”,刺激有益菌,如高纖維食物模擬品。臨床試驗尚處早期,證據不足。廣告宣傳多為炒作。
-
益生菌:有益細菌,如酸奶中。FDA 未批準健康聲明,僅作補充劑。運輸和儲存可能殺死活性菌,效果不確定。
-
排泄物移植:從健康捐贈者(常為家屬)提取微生物,移植患者。治愈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年致14,000人死亡)達90%。未來或用于返老還童。珍惜排泄物——它含健康菌群。
-
疫苗:公共衛生最大勝利。如天花疫苗消滅天花。疫苗針對微生物,提供終身保護。
抗生素的雙刃劍
抗生素如“化學凝固汽油彈”:殺死有害菌,但也破壞有益菌。針對微生物過程,相對安全,但細菌可進化耐藥,導致超級細菌。非典型疾病增多源于此。
使用建議:
- 堅持完成療程,即使癥狀消失。半途而廢給細菌變異機會。
- 牲畜低劑量抗生素促生長,導致肥胖。人類住院輸入抗生素也易胖。
無知方法(如過度清潔或隨意用藥)有害人體。
結語:蚊子之謎與未來展望
為什么有些人招蚊子?皮膚微生物分泌不同氣味吸引蚊子。蚊子挑部位咬,因部位微生物族群不同。未來,涂抹蚊子討厭的微生物可防叮咬。
了解微生物可提升健康,延長壽命至150歲。這本書打開科學新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