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高負荷解決方案
一、網絡優化手段(低成本優先)
-
參數優化
- 調整功率控制、負荷均衡參數。
- 優化小區重選與切換參數,避免高負荷小區擁塞。
-
負荷均衡
- 開啟 MLB(Mobility Load Balancing,移動負荷均衡)。
- 引導用戶接入低負荷鄰區(LTE、NR,甚至 GSM/UMTS)。
-
干擾優化
- 使用 eICIC(增強型干擾協調)降低鄰區干擾。
- 調整 PCI、RS 功率、天線下傾角,改善信號質量。
二、容量擴展手段(投資適中)
-
增加載波
- 新增 LTE 載波(CA 載波聚合,或獨立頻段)。
-
頻譜利用優化
- 部署 VoLTE,將語音搬遷至 LTE,釋放 2G/3G 頻譜。
- 對低效頻段(如 FDD 900/1800)進行重耕。
-
增加小區數量
- 新建微站/皮站,分擔熱點區域流量。
- 增設室內分布系統(地鐵、商場、寫字樓)。
三、技術演進與長期手段
-
LTE-Advanced 升級
- 引入 CA(載波聚合)、MIMO(4T4R、8T8R)、256QAM。
- 提升單用戶速率與小區容量。
-
引入 5G 分流
- 在高流量熱點區域(商圈、車站等)部署 5G NSA/SA。
- 分流 LTE 用戶,緩解 4G 網絡壓力。
-
引入 C-RAN / 云化
- 通過集中化架構和大帶寬傳輸,靈活調度資源。
- 提高整體網絡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