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包容性綠色增長是指在推動城市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兼顧環境可持續性、社會公平和包容性發展的理念與實踐。它強調在實現綠色轉型和低碳發展的同時,保障社會各群體,特別是弱勢群體的利益與參與權利,確保增長成果能夠公平共享
本數據借鑒張濤和李均超(2023)的研究方法,圍繞包容性綠色增長的核心內涵,從經濟增長、收入分配、福利普惠和環境保護四個維度,構建了地級市層面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采用主客觀相結合的賦權方法,測算出中國地級市2011-2023年的城市包容性綠色增長指數。數據內容包括2011-2022年的原始觀測值,以及利用ipolate插值法和epolate外推法補全缺失值后的2011-2023年插值數據
一、數據介紹
數據名稱:地級市-城市包容性綠色增長數據
數據年份:2011-2023年
數據范圍:中國各地級市
數據格式:面板數據 excel
二、數據指標
年份 | 城市 |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戶籍人口 |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 |
公共圖書館圖書藏量 | 醫院數 | 醫院床位數 |
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 | 工業廢水排放量 | 工業煙粉塵排放量 |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 | 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率 |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 | 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 |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 |
失業保險參保人數 |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 EG(經濟增長維度) |
ID(收入分配維度) | WB(福利維度) | PR(污染減排維度) |
IGG(綜合包容性綠色增長指數) | 映射指數(0-10) |
三、計算方式
張濤和李均超(2023)的方法,依據包容性綠色增長的核心內涵,圍繞經濟增長、收入分配、福利普惠和污染減排四大維度構建指標體系,具體指標如下圖
在權重設定方面,采用主客觀組合賦權法進行綜合測度。首先,通過熵值法計算各指標的客觀權重,反映指標的變異性。隨后,對四個維度賦予均等權重,計算整體包容性綠色增長水平(IGG)。為便于不同城市之間的比較,將IGG指數映射至0-10內,數值越高表示該城市的綠色增長越包容、越可持續
四、參考文獻
[1] 張濤, 李均超. 網絡基礎設施、包容性綠色增長與地區差距——基于雙重機器學習的因果推斷[J].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23, 40(04):113-135.
[2] 陳貴富, 韓靜, 韓愷明. 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技能偏向型技術進步與勞動力不充分就業[J]. 中國工業經濟, 2022,(08):118-136.
五、數據概覽
1、2011-2022年地級市城市包容性綠色增長數據(原始數據)
2、2011-2023年地級市城市包容性綠色增長數據(插值數據)
六、包含內容
?
七、下載鏈接:
原始數據: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T0620514/91413280
插值數據: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T0620514/91413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