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新能源裝機規模的跨越式增長,國家能源戰略對新能源電站的規范化接入與精細化調度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電力市場化改革深化與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關鍵時期,保障電網安全穩定、提升新能源高效消納能力已成為核心議題。
國家能源局于2025年1月17日正式發布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管理辦法》(國能發新能〔2025〕XX號)第三十三條明確指出,分布式光伏項目必須具備“可觀、可測、可調、可控”(簡稱“四可”)的核心能力。這一政策剛性要求,標志著分布式光伏發展已進入標準化、智能化管控的新階段。
行業痛點與技術挑戰:功率精準控制成關鍵
當前分布式光伏項目,特別是工商業低壓并網場景,普遍面臨用戶負荷與光伏出力不匹配的難題。光伏發電量無法就地完全消納時,極易引發電網節點功率因數超標,對區域電網的穩定性與電能質量構成顯著威脅,不僅增加用戶罰款與限電風險,更制約了新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在新能源高比例接入的背景下,電網亟需提升對分布式電源的主動適應性與精準管控能力。實現光伏發電功率的“可觀、可測”是基礎,“可調、可控”則是保障電網安全、提升消納空間的核心技術手段。
SCU-7323:面向未來的智能邊緣控制解決方案
CET中電技術深刻洞察行業需求與技術趨勢,自主研發推出SCU-7323光伏智能控制器。該產品定位于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智能化邊緣控制核心,基于高性能邊緣計算架構,搭載主流高性能處理器(全面支持國產化CPU平臺)及穩定可靠的操作系統(兼容國產操作系統生態),是一款集實時數據采集、精準功率控制、智能化策略執行為一體的專業設備。
核心價值與技術優勢:
卓越性能保障:?具備毫秒級實時響應能力與亞秒級控制周期,確保功率控制的快速性與精準性,滿足電網調度對調節速率與精度的嚴苛要求。
強大計算與兼容能力:?內置高性能邊緣計算引擎,支持海量電站數據的本地化實時處理與分析;具備強大的南向通信能力,兼容市面上主流光伏逆變器的多種通信規約(如Modbus TCP/RTU, IEC 104, IEC 61850等),實現異構設備的統一接入與管理。
靈活豐富的控制策略:?支持基于調度指令、功率因數、電壓、頻率等多維約束條件的有功功率(P)與無功功率(Q)的精細化控制策略,具備定功率、功率因數、電壓/頻率下垂等多種控制模式,可靈活適配不同應用場景需求。
云邊協同,智慧運維:?與CET中電技術自主研發的“云上光伏”集中監控管理平臺深度協同,構建“智能邊緣+云端大腦”的完整解決方案。實現分布式光伏電站“數據采集-狀態監測-功率控制-能效分析-故障預警-運維管理”的全生命周期閉環管控,顯著提升電站運營的安全性與經濟性。
典型應用場景與價值實現:
工商業低壓并網分布式光伏場站:
- 自動化數據采集+功率調控+就地監測,實現分布式光伏的實時感知與可調可控;
- 分布式光伏云上數字化運維+邊緣產品遠程運維整定,實現分布式光伏場站無人值守;
- 分布式邊緣計算,保證數據24小時采集與傳輸,保障光伏并網全天候穩定運行;
高比例可再生發電接入的配電臺區:
- 自動化數據采集+功率調控+就地監測,實現分布式光伏的實時感知與可調可控;
- 分布式光伏云上數字化運維+邊緣產品遠程運維整定,實現分布式光伏場站無人值守;
- 分布式邊緣計算,保證數據24小時采集與傳輸,保障光伏并網全天候穩定運行;
虛擬電廠(VPP)資源聚合與調度響應:
- 支持不同規約光伏逆變器南向數據采集與有功/無功功率控制,實現臺區分布式光伏的數據可觀可測與發電可調可控;
- 調度指令快速響應,分布式光伏發電精準調控,提升臺區分布式光伏消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