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訪問壓力?--負載
調度---Cluster集群(為了解決一個特定問題,多臺服務器組合使用形成的一個系統)
LSV
1、集群Cluster
2、分布式

- VS:調度器
- RS:真正的主機
- CIP:客戶端的IP
- VIP:調度器連接外網的IP
- DIP:調度器連接真正主機的IP
- RIP:真正的主機的IP
LSV的操作流程(自我理解):客戶端發起流量請求,(通過外網)申請首先到達LVS,調度器則調度到合適的realserver(通過內網),然后流量再通過原路返回至LVS,最后返回到客戶機
?后端建議最多掛10臺,否則調度器受不了
LSV實訓
環境:1個客戶端,1個調度器,2個主機
client:172.25.254.111
LSV:?需要兩個網卡,在設置里新增網卡,選擇僅主機模式
分別配置兩個IP地址,一個是VIP(172.25.254.100),一個是DIP(192.168.254.100)
?
RS1&RS2
也要在設置中選擇僅主機模式,作為內網的RealServer1&2
?運行腳本,配置IP地址
RS1:192.168.254.10 RS2:192.168.254.20
操作:
1、檢測LVS是否能訪問RS1&2
RS1&2下載httpd
關閉防火墻
?
?
確保能夠訪問上,RS1&2的任務就完成了
?
?
2、 IPVSADM
dnf install ipvsadm -y
集群服務管理
集群服務的RS管理
可以通過help來查看相關命令
?簡單解釋
-D是刪除一條部署
-d刪除的則是后端的realserver
-E是修改
-a是增加后端的realserver
-C則是清空所有
?
ipvsadm這個命令語句可以理解為加一個對外開放的業務
這里80是端口,-s則是調度的作用,-t是指TCP
watch -n1 ipvsadm -Ln可以實時檢測到部署的變化(增刪查改)?
ipvsadm -A -f 66 -s rr火墻標記可以起到一個標識作用,流量可以找到原先的位置(之后還會詳細講解)
之前的命令行中-s之前的IP地址都是lvs的VIP
之后的IP地址則是,調度器想要流量流向的realserver
舉例:ipvsadm -a -t 172.25.254.100:80 -r 192.168.254.10:80 -m
ipvsadm的備份與恢復
備份到其中,即使策略被完全清洗,也可以通過備份找齊
ipvsadm這個策略并不是永久存在的,此時開啟服務是會報錯的,因為此時沒有本地的策略存在
設置本地的策略存放地
此時已經讓服務能夠開機時加載策略,永久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