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體系】模板規范篇:打造可標準化復用的 AI 項目骨架

【理念●體系】從零打造 Windows + WSL + Docker + Anaconda + PyCharm 的 AI 全鏈路開發體系-CSDN博客

【理念●體系】Windows AI 開發環境搭建實錄:六層架構的逐步實現與路徑治理指南-CSDN博客

【理念●體系】路徑治理篇:打造可控、可遷移、可復現的 AI 開發路徑結構-CSDN博客

【理念●體系】遷移復現篇:打造可復制、可復原的 AI 項目開發環境k-CSDN博客


模板規范篇:打造可標準化復用的 AI 項目骨架?

?

打造可標準化復用的 AI 項目骨架結構與工具鏈模板?

?

?

一、引言:項目能跑 ≠ 項目能交付

很多人以為,只要項目能跑起來,環境能裝好,就算“搭建完成”。但當你嘗試把項目交給別人、遷移到另一臺電腦、上傳到 GitHub 供復用,問題就接踵而至:

  • 路徑亂、文件散、結構不統一,別人看不懂

  • 工具鏈丟失,poetryuv 裝了也跑不了

  • .venv 無法直接復現,構建失敗、依賴沖突

  • 項目結構復雜,哪是源碼、哪是配置,一頭霧水

項目能運行,不代表項目具備交付能力。

項目的交付力,來自于結構的治理力。

這是我在 CSDN 系列文章和實踐過程中反復印證的理念:

  • 在 AI 項目中,構建工具(如 poetryuv)必須隨項目走

  • 虛擬環境需要本地 .venv,不可只靠 Conda/全局 Python

  • 工程路徑應嚴格規劃,避免系統路徑干擾

  • 項目應包含一鍵部署腳本(bootstrap.ps1 / makefile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項目不僅“能用”,而且“能交給別人用”,那就必須把它設計成一套規范化的工程模板

從結構開始規范,從構建工具控制依賴,從路徑結構規劃復制遷移,你的項目才具備真正的復用性和工程性。


? Mermaid 圖:模板化 vs 非模板化對比

flowchart LRA[非模板化項目] -->|路徑混亂| B[遷移失敗]A -->|缺少構建工具| C[依賴安裝出錯]A -->|結構不清晰| D[協作困難]E[標準化模板項目] -->|一鍵激活| F[.venv 本地構建]E -->|結構清晰| G[快速理解與協作]E -->|包含工具鏈| H[可復現環境]


二、模板設計目標:開發即規范,復用即標準

一個好的項目模板,不應該只是“文件初始狀態”,而應當是一個具備自我約束與自我復現能力的工程骨架

我為模板設計設定了如下核心目標:

類別目標描述
📁 路徑結構清晰項目結構一目了然,源碼、配置、構建、文檔明確分層
🐍 虛擬環境自帶項目包含 .venv,可離線遷移
🔧 工具鏈內嵌構建工具(poetry / uv / hatch)與項目共存,版本鎖定
🔄 構建自動化提供 bootstrap.ps1 / env.bat / Makefile 等一鍵腳本
🧪 測試可復現能在新機器快速安裝依賴、運行測試、啟動服務
🗃 文檔自說明README.md 清晰描述項目結構與部署流程

這一目標體系,既服務于項目的本地開發一致性,也支撐了未來的跨機遷移、代碼托管、教學交付、團隊協作等多種場景。

📦 實際例子參考(我的 CSDN 博文):

  • 👉 Python 工程模板結構設計實錄

  • 👉 .venv 本地化與工具鏈綁定技巧

  • 👉 項目構建自動化腳本實踐


? Mermaid 圖:目標維度矩陣圖

graph TDsubgraph 結構目標A1[📁 清晰路徑結構]A2[🧪 模塊分層合理]endsubgraph 構建目標B1[🔧 構建工具內嵌]B2[🔄 自動化腳本]endsubgraph 環境目標C1[🐍 虛擬環境 .venv]C2[💠 跨平臺兼容]endsubgraph 文檔目標D1[📘 README 指南]D2[📜 部署說明]end


三、模板結構設計:從根目錄到源碼組織

一個健壯的 Python 項目模板,首先需要一個分層清晰、職責分明的目錄結構。這不僅關乎項目的可讀性,更直接影響構建工具的自動識別、虛擬環境的定位、文檔生成器的工作方式。

🎯 我的項目目錄結構規范如下:

my-ai-project/
├── .venv/                  ← 項目專屬虛擬環境(可復制/可重建)
├── pyproject.toml          ← 構建與依賴定義(poetry/hatch/uv)
├── poetry.lock             ← 鎖定依賴版本,確保一致性
├── env.bat / env.sh        ← 一鍵進入虛擬環境的啟動腳本
├── bootstrap.ps1 / Makefile← 初始化環境與構建的自動化腳本
├── README.md               ← 項目說明文檔
├── tests/                  ← 單元測試目錄(pytest 自動發現)
└── src/                    ← 主源碼目錄└── main.py             ← 項目主程序入口

📌 各目錄功能說明:

目錄/文件用途
.venv/項目局部虛擬環境,避免全局污染;可隨項目打包遷移
pyproject.toml構建標準入口,兼容 poetry、hatch、uv 等主流工具
bootstrap.ps1 / Makefile提供自動化安裝依賴、初始化虛擬環境的腳本
src/所有業務代碼都放在 src/ 中,避免和工具目錄混淆
tests/所有測試用例集中放置,方便 pytest 統一管理
README.md項目概覽、結構介紹、部署指南

🔗 推薦閱讀:

  • Python 項目源碼目錄規范:為何統一用 src/

  • 本地 .venv + 構建工具 + 腳本的協同機制


? Mermaid 圖:項目結構樹形圖

graph TDA[my-ai-project]A --> V[.venv/]A --> T[pyproject.toml]A --> L[poetry.lock]A --> B[bootstrap.ps1 / Makefile]A --> E[env.bat / env.sh]A --> R[README.md]A --> S[src/]A --> X[tests/]S --> M[main.py]

這個結構既可直接放入 Git 代碼托管平臺,也適合作為教學模板、一鍵生成腳手架的原型,兼顧實用與規范。


四、構建工具集成:讓工具跟著項目走

很多初學者常見的誤區是:在系統全局安裝構建工具(如 poetry、uv、hatch),然后運行 poetry installuv venv 等命令。這樣一來,一旦系統變動或遷移到新機器,就可能出現:

  • 構建工具找不到

  • 版本不一致導致依賴解析失敗

  • 項目變得“只能在我電腦上運行”

要避免這些問題,核心原則是:構建工具應隨項目本地化,做到“項目帶工具,工具帶環境”。


? 正確做法:構建工具本地化

示例流程(以 poetry 為例):
  1. 創建本地虛擬環境(.venv

    python -m venv .venv
    
  2. 激活虛擬環境并安裝構建工具

    .venv\Scripts\activate   # Windows
    # 或
    source .venv/bin/activate  # Linux/macOSpip install poetry
    
  3. 在項目中執行構建指令

    .venv\Scripts\poetry install
    
  4. 提供統一入口腳本(env.bat / env.sh)

    @echo off
    call .venv\Scripts\activate
    cmd
    

參考我的實踐記錄:讓 poetry/uv 工具跟著項目走


🛠 可選方案:支持多種構建工具

不同項目可能使用不同構建工具。以下是主流工具的 .venv 安裝命令:

工具安裝方式(本地虛擬環境中)
poetrypip install poetry
uvpip install uv
hatchpip install hatch
pipenvpip install pipenv

你甚至可以同時提供多個 env-*.bat 啟動腳本,讓開發者自由選擇工具:

env-poetry.bat
env-uv.bat
env-pipenv.bat

📦 項目構建統一流程(推薦):

# Step 1: 激活虛擬環境
call .venv\Scripts\activate# Step 2: 安裝構建工具
pip install poetry# Step 3: 安裝項目依賴
poetry install# Step 4: 運行項目
python src/main.py

? Mermaid 圖:構建流程圖

flowchart TDA[激活 .venv 虛擬環境] --> B[安裝構建工具(如 poetry)]B --> C[執行 poetry install]C --> D[安裝依賴]D --> E[運行項目或打包發布]

通過這種方式,你的項目不依賴任何系統路徑、不污染任何全局環境,遷移和復現都能保持“一致性”。


五、自動化腳本:從初始化到部署的一鍵化

即使我們完成了 .venv 本地化、構建工具集成、目錄結構規范,但如果每次部署還需要手動執行一堆命令,無疑會造成“可操作性差”的問題。

為此,我們建議在每個項目中都提供自動化腳本,實現從初始化環境到運行部署的一鍵操作。常用方式包括:

  • Windows 環境下:bootstrap.ps1env.bat

  • Linux/macOS 環境下:bootstrap.shenv.sh

  • 通用構建管理:Makefile(推薦)


? 推薦結構

my-ai-project/
├── bootstrap.ps1          ← 一鍵初始化腳本(Windows)
├── env.bat                ← 快速激活本地環境(Windows)
├── bootstrap.sh           ← 初始化腳本(Linux/macOS)
├── Makefile               ← 跨平臺構建命令集合(可選)
└── ...

🟢 示例:bootstrap.ps1

# bootstrap.ps1 - Windows 一鍵部署腳本
Write-Host "🔧 正在初始化項目環境..."# Step 1: 創建本地虛擬環境
python -m venv .venv# Step 2: 激活虛擬環境
& .\.venv\Scripts\activate.ps1# Step 3: 升級 pip 套件
pip install --upgrade pip setuptools wheel# Step 4: 安裝構建工具(如 poetry)
pip install poetry# Step 5: 安裝依賴
poetry installWrite-Host "? 環境初始化完成!你現在可以運行項目了。"

🟢 示例:Makefile

.PHONY: env install runenv:python -m venv .venv. .venv/Scripts/activate && pip install poetryinstall:. .venv/Scripts/activate && poetry installrun:. .venv/Scripts/activate && python src/main.py

可參考實踐記錄:用 bootstrap.ps1 快速重建項目環境


? Mermaid 圖:自動化流程圖

graph TDA[運行 bootstrap 腳本] --> B[創建 .venv]B --> C[激活虛擬環境]C --> D[安裝構建工具(如 poetry)]D --> E[安裝依賴]E --> F[運行主程序]

🎯 總結建議:

  • 每個項目都應自帶初始化腳本,并清晰命名(bootstrap.ps1 / make init)

  • 支持多平臺調用方式(.bat / .sh / Makefile)

  • 構建工具版本鎖定在 pyproject.toml

  • 開發文檔中應寫明腳本使用方式

通過統一的自動化腳本,每個項目都能實現:

  • 快速上手,無需閱讀復雜文檔

  • 一鍵復現,不受平臺影響

  • 環境自洽,無依賴全局變量



六、調試與部署:IDE 集成規范

構建好環境、工具和項目結構之后,項目最終的體驗落點,往往是在 IDE(如 PyCharm)中的調試與部署環節。

為了讓開發者可以順暢地調試代碼、連接解釋器、使用容器、管理依賴,我們建議在模板中預置 IDE 配置規范與啟動配置模板,使整個工程具備“開箱即調”的開發體驗。


? PyCharm 配置建議(適用于所有使用者)

  1. 解釋器綁定:使用本地 .venv 或 Conda 環境

    推薦綁定 .venv/Scripts/python.exe,確保項目本地化。

  2. 自動配置 .idea 文件夾(可選共享)

    可添加至項目模板中共享基礎配置(不建議包含機器相關路徑):

    .idea/
    ├── misc.xml          ← 項目語言、編碼等設置
    ├── modules.xml       ← 模塊結構
    ├── workspace.xml     ← 用戶私有配置(建議 .gitignore)
    └── ...
    
  3. 配置 Docker 容器遠程解釋器(可選)

    如果你在容器內運行服務或模型,可在 PyCharm 設置中添加:

    • Docker 配置:連接 Docker Desktop 或 Podman Socket

    • 解釋器類型:Docker、WSL、遠程主機

    • 路徑映射:項目路徑 ? 容器掛載路徑

    參考配置圖見:PyCharm 配置 Docker + Conda + WSL 的交互調試環境


? 啟動配置模板(Run Configurations)

每個項目推薦預定義如下幾類啟動項(可由 .idea/runConfigurations/*.xml 配置):

  • Run main.py

  • Launch Jupyter

  • 啟動 Docker 服務

  • 模型推理 / API 測試

建議將這些配置文件作為模板初始部分,用于統一團隊或個人的開發體驗。


? Mermaid 圖:IDE 調試流程圖

graph TDA[打開 PyCharm 項目] --> B[加載解釋器配置]B --> C{使用本地 .venv?}C -- 是 --> D[綁定 .venv/Scripts/python.exe]C -- 否 --> E[配置 Docker / WSL 解釋器]D --> F[執行 run 配置]E --> F[執行 run 配置]

? .gitignore 建議(避免泄漏用戶路徑)

# 忽略 IDE 私人配置
.idea/workspace.xml
.idea/tasks.xml
.idea/dictionaries# 忽略 pycache 與日志
__pycache__/
*.log
*.tmp# 忽略本地虛擬環境
.venv/

📦 示例實踐文章引用:

  • PyCharm 配置多解釋器與構建工具路徑識別實踐

  • 將 .venv 與 IDE 完整綁定的路徑管理策略


🎯 總結規范:

規范建議
? 解釋器路徑推薦綁定本地 .venv,跨平臺一致
? Docker 配置項目配置掛載映射清晰,方便調試
? 啟動項模板預設 main.py、API、服務調試等配置
? 路徑隔離.idea/ 不包含機器專屬路徑
? 自動重建若無解釋器,腳本可自動引導構建 .venv

IDE 是開發者最直觀的入口,我們需要確保項目結構與 IDE 集成形成閉環,讓工程師“打開即能跑,調試即生效”。


七、項目文檔與可維護性標準

一套好的 AI 項目模板,不僅僅是能“跑起來”,更要能“看得懂”、“接得住”、“維護得下去”。這就要求模板在設計之初就具備良好的文檔結構、命令提示與規范說明機制


? 項目應內置 README 和環境說明文件

每一個項目應至少包含以下文檔:

my-ai-project/
├── README.md              ← 項目說明與結構總覽
├── env.bat / env.sh       ← 快速進入環境的腳本
├── makefile / bootstrap   ← 一鍵構建與部署命令集
├── LICENSE / NOTICE       ← 開源許可或內部協議
└── docs/└── arch.md            ← 架構設計說明(可選)

📌 推薦在 README.md 中包含以下信息:

內容塊建議說明內容
? 項目簡介項目的用途、特點、核心目標
? 環境說明Python 版本、依賴管理工具、Docker 環境
? 使用說明一鍵構建方法、主要命令、調試入口
? 項目結構文件夾層級說明,建議用代碼塊或圖示展示
? 貢獻說明如果為開源項目,說明如何參與貢獻
? 問題與建議常見錯誤、遷移要點、GPU 支持說明

? 快速命令入口(推薦 Makefile / bootstrap)

對于習慣命令行的用戶,可提供 Makefile、Shell 腳本、PowerShell 腳本等常用命令匯總:

📂 Makefile 示例:

env:python -m venv .venv && .venv/Scripts/activate && pip install -U pip setuptoolsinstall:.venv/Scripts/activate && poetry installrun:.venv/Scripts/activate && python src/main.pydocker:docker-compose up -d

📂 bootstrap.ps1 示例:

# 創建虛擬環境并安裝依賴
python -m venv .venv
. .\.venv\Scripts\Activate.ps1
pip install -U poetry
poetry install

? Mermaid 圖:項目維護流程結構圖

flowchart TDA[項目初始化] --> B[查看 README.md]B --> C[運行 bootstrap 腳本]C --> D[創建 .venv 環境]D --> E[安裝依賴 (poetry install)]E --> F[運行主程序或服務]F --> G[調試 / 擴展 / 維護]

? 文檔寫作風格建議

  • 使用 Markdown 編寫,保持結構清晰;

  • 對路徑、命令、組件加粗或代碼塊強調;

  • 所有配置項都加注釋;

  • 盡量圖文結合,輔以 Mermaid 流程圖;

  • 推薦統一規范命名:如 .venvsrc/Makefileenv.bat


📚 推薦引用文章:

  • 從零構建 AI 項目 README 結構與寫作建議

  • Windows 項目中用 bootstrap.ps1 快速構建環境

  • 項目 Makefile 構建自動化流程設計


🎯 總結規范:

標準描述
? README.md項目概覽清晰,含環境與路徑說明
? 一鍵腳本makebootstrap 提供最短構建路徑
? 結構說明文件結構配圖(如 Mermaid 或 Tree 命令)
? 文檔一致性多平臺統一格式,適配 Linux/Windows/WSL
? 可維護性每個模塊職責明確、易于擴展

📌 在下一節中,我們將總結這篇《模板規范篇》的核心價值,并展望如何將這一模板方法進一步推廣到個人項目管理、團隊開發協同、甚至教學與培訓中。


八、總結與推廣展望:讓模板成為開發的起點而非終點

這一篇我們從模板目錄、構建命令、文檔結構、環境配置、可復現性等多個維度,深入梳理了如何設計一個標準化、可遷移、可維護的 AI 項目模板

在個人開發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一個結構良好的模板帶來的價值,它不只是節省時間,更是在構建認知邊界與開發控制權


? 模板帶來的五大能力提升:

能力維度描述
📁 項目清晰性清楚區分環境、代碼、配置、腳本、數據等層
🛠 構建自動化快速拉起虛擬環境與依賴,最少命令實現構建
🔄 環境復現性.venv 可遷移,Docker 鏡像可導出,流程可復用
📘 文檔可讀性從 README 到流程圖,降低項目理解門檻
🧩 可維護擴展構建工具、依賴、接口分層可獨立演進

這五大能力,共同組成了模板的“治理價值”,使得 AI 項目不再是一堆腳本的拼湊,而是一個具有生命結構的工程體。


🌐 推廣路徑與未來方向

我堅信,一個優秀的模板不是一個孤立的工程,而應成為個人 DevOps 能力的孵化器,并在以下方向實現推廣與延伸:

1?? 應用于不同場景的多模板適配
場景模板方向
教育訓練教師統一分發項目模板,學生基于模板練習
團隊協作所有成員基于統一構建規范與路徑結構開發
私人項目管理多項目統一結構,便于集中維護與調試
遠程部署與交付.venv + docker save + bootstrap.ps1 實現零環境交付

2?? 與路徑治理、遷移復現聯動成體系

這篇《模板規范篇》,和前面的:

  • 《路徑治理篇》 → 構建系統級目錄與組件路徑規劃

  • 《遷移復現篇》 → 實現 Docker/WSL/venv 的環境同步

  • 《理念篇》 → 提出“個人可控 DevOps”的完整架構思維

共同組成了一個閉環式的開發體系。

🧠 它既有理念,也有路徑規劃,也有執行標準與代碼模板。


🔧 Mermaid 圖:從模板出發的全流程視角圖

graph LRA[系統路徑結構] --> B[WSL 與 Docker 架構]B --> C[多版本 Python + .venv]C --> D[構建工具本地化 (poetry/uv)]D --> E[項目模板統一]E --> F[快速部署 / 環境復現 / 遠程交付]

? 總結語

模板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它不是為了跑項目,而是為了養成規范;
不是為了限制自由,而是為了復用創造;
不是為了現在方便,而是為了未來可維護。

如果你愿意從文件結構開始,從路徑設計開始,從文檔撰寫開始,你也能構建出屬于你自己的AI 項目開發生態模板

下一步,我將進一步將這一體系轉化為:

  • 可 Fork 的 GitHub 模板倉庫

  • 可生成的項目構建腳本(支持 PowerShell / Bash)

  • 可教學使用的“從模板到部署”課程體系


📚 延伸閱讀建議:

  • 從零打造 Windows + WSL + Docker + PyCharm AI 全鏈路開發體系(理念篇)

  • 路徑治理篇:打造可控、可遷移、可復現的 AI 開發路徑結構

  • 遷移復現篇:讓你的 AI 項目隨時復刻、隨地運行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diannao/90845.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diannao/90845.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diannao/90845.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Skia---漸變色著色器

今天介紹的是實際工作中最常用到的著色器:漸變色著色器。 漸變色著色器是一個從一種顏色平滑的過渡到另一種顏色的效果,漸變色著色器的作用主要是增強圖形的視覺吸引力。 線性漸變 Skia 里的線性漸變色著色器是最簡單的漸變色著色器,它用于…

2025.07.09華為機考真題解析-第二題200分

?? 點擊直達筆試專欄 ??《大廠筆試突圍》 ?? 春秋招筆試突圍在線OJ ?? 筆試突圍OJ 02. 地鐵線路故障預警系統 問題描述 LYA 負責管理一個城市的地鐵網絡系統。地鐵網絡由 n n n

數學建模:非線性規劃:凸規劃問題

一、定義凸集定義??:設Ω是n維歐氏空間的一點集,若任意兩點x?∈Ω,x?∈Ω,其連線上的所有點αx?(1-α)x?∈Ω,(0≤α≤1),則稱Ω為凸集。??凸函數定義??:給定函數f(x)(x∈D?R?)&…

ISIS | 廣播網絡中的 ISIS 偽節點 LSP

注:本文為 “ISIS | 偽節點 LSP” 相關合輯。 英文引文,機翻未校。 中文引文,略作重排。 如有內容異常,請看原文。 ISIS in Broadcast Network and Pseudonode LSP 廣播網絡中 的 ISIS 偽節點 LSP ISIS in broadcast network is…

ARIA UWB安全雷達主要產品型號與核心功能全解析

ARIA UWB雷達擁有LT系列與AHM系列兩大產品線。LT103 XBT、LT102 V2、LT103 OEM等代表型號具備高精度定位、低功耗和強穿透能力,適用于工業自動化與物聯網。AHM3D、AHM2D、AHM3DSC則專注三維檢測和智能計算,廣泛服務于醫療健康、安防監控等場景。Hydrogen…

NLP自然語言處理04 transformer架構模擬實現

總體架構輸入部分代碼實現:導包# -*-coding:utf-8-*-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 -*-coding:utf-8-*- import copy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import math位置編碼器部分詞嵌入WordEmbedding# todo 作用…

記錄一本書: Python機器學習:基于PyTorch和Scikit-Learn

記錄一本書: Python機器學習:基于PyTorch和Scikit-Learn 作者:(美)塞巴斯蒂安拉施卡(Sebastian Raschka)(美)劉玉溪(海登)(Yuxi(Hayden)Liu) (美)…

Datomic數據庫簡介(TBC)

Datomic 數據庫詳細介紹 Datomic 是一個由 Rich Hickey(Clojure 語言創始人)設計的 不可變、時間感知、分布式數據庫,專為現代應用程序設計,強調 數據不變性(immutability)、查詢靈活性和可審計性。它結合…

xformers 完整安裝教程【pip conda】(解決 conda 版本 pytorch 自適應安裝 xformers)

我個人喜歡用 mamba(conda)創建環境,然后用 mamba 安裝 pytorch CUDA(如果需要使用 CUDA 編譯),還有一些比如 gcc/g 等與 python 無關的一些工具。 但是最近我在擴充環境的時候,發現需要額外安…

VM虛擬機全版本網盤+免費本地網絡穿透端口映射實時同步動態家庭IP教程

VM虛擬機全版本秘鑰,文章末尾。 首先網絡穿透的意義是讓公網可以直接訪問家庭電腦,這樣本地電腦的硬件性能得以完全發揮,特別是在云服務器貴性能又沒家庭電腦好,專線寬帶又貴,第三方網絡穿透貴的場景下。一般第三方網…

C++ - 仿 RabbitMQ 實現消息隊列--項目介紹與環境搭建

目錄 項目介紹 開發環境 技術選型 環境搭建 安裝 wget(一般情況下默認會自帶) 更換國內軟件源 安裝 lrzsz 傳輸工具 安裝編譯器 安裝項目構建工具 make 安裝調試器 安裝 git 安裝 cmake 安裝 Protobuf 安裝 Muduo 安裝 SQLite3 安裝 Gtest 項目介紹 首先說一下…

《目標檢測模塊實踐手冊:從原理到落地的嘗試與分享》第一期

大家好,歡迎來到《目標檢測模塊實踐手冊》系列的第一篇。從今天開始,我想以一種 “實踐記錄者” 的身份,和大家聊聊在目標檢測任務中那些形形色色的模塊。這些內容沒有權威結論,更多的是我在實際操作中的一些嘗試、發現和踩過的坑…

C++11笑傳之引用

C11前言列表初始化{}進行初始化initializer_list右值引用和移動語義左值與右值左值引用與右值引用引用延長生命周期右值引用和移動語義的使用場景左值引用移動構造和移動賦值右值引用在容器插入的提效引用折疊萬能折疊完美轉發前言 C11是C繼98后的更新,其更新了許多…

瀚高數據庫提交數據后,是否需要COMMIT(APP)

文章目錄環境癥狀問題原因解決方案報錯編碼環境 系統平臺: 版本:5.6.5,4.5 癥狀 瀚高數據庫提交數據后,是否需要commit,瀚高數據庫是否有配置項。 問題原因 瀚高數據庫默認自動COMMIT(提交數據)&#…

深大計算機游戲開發實驗三

主要步驟主角飛船的創建和移動邊界設置以及護盾設置創建敵機自動生成敵機圖層設置彈丸設置武器創建不同發射模式管理競態條件擊敗敵機掉落升級道具不同敵機的生成分值顯示實現退出游戲界面之后進入游戲的最高記錄重置游戲界面失敗后重新加載最記錄不會重置任何時候在游戲界面按…

詳解緩存淘汰策略:LRU

文章目錄緩存淘汰策略LRU核心結構核心操作流程局限性源碼走讀AddGet緩存淘汰策略 緩存淘汰策略的存在是為了解決 緩存容量有限性 和 高緩存命中率 之間的矛盾。其核心目標是在有限的緩存空間內,盡可能提高緩存命中率 緩存容量有限性:緩存(例…

什么是 Bootloader?怎么把它移植到 STM32 上?

一、Bootloader 是啥?它都干了些啥?想象一下你的 MCU(比如 STM32)是一個小機器人,上電之后第一件事,它不會立馬開始“干正事”(運行你的主程序),而是先去運行一個“開場引…

無人機避障——感知篇(Ego_Planner_v2中的滾動窗口實現動態實時感知建圖grid_map ROS節點理解與參數調整影響)

處理器:Orin nx 雙目視覺傳感器:ZED2 實時感知建圖方法:Vins Fusion Raycast (VIO與射線投影法感知定位加建圖方法) 項目地址:https://github.com/ZJU-FAST-Lab/EGO-Planner-v2 【注意】:建…

26-計組-尋址方式

指令尋址與PC自增一、指令尋址方式定義:尋找下一條將要執行的指令地址的過程。 核心部件:程序計數器(PC),用于指示待執行指令的地址。 執行流程:CPU根據PC值從主存取指令。取指后,PC自動自增&am…

生成式對抗網絡(GAN)模型原理概述

生成對抗網絡(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GAN)是一種通過對抗訓練生成數據的深度學習模型,由生成器(Generator)和判別器(Discriminator)兩部分組成,其核心思想源于博弈論中的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