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馬良老師的《職場十二法則》看完后,感觸極大,這們課程就是一場職場啟蒙課。
雖然看過不少關于職場的書籍,但大多數是關于職場進階,方法方面的。并沒有解答“面對未來二三十年的職場生涯,我該怎么去看待自己的工作“這一問題。
如何回答這一問題,我參考了網上網友,同樣在大廠工作的堂哥的說法。網友的說法大多是”上班沒有意義,早點失業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堂哥的觀點是“沒有工作,哪來的生活”。
現在,我似乎明白了,這兩種說法都是片面的,用辯證法的觀點就是,上班有利有弊。工作能讓人獲得社會價值感,工作中能夠成就自我。弊端就是工作有時占用人生大部分時間,其他人生重大的事件都是在工作的間隙中完成的。不管怎么說,在不影響身體健康的情況下,盡量爭取事業有成。
這門課讓我明白,能力比掙錢重要。之前滿腦子想掙錢,想投資,想著什么時候能升職加薪,想著卡里的存款什么時候能夠到10萬,100萬。但我忽略了一點,掙錢是能力的副產品,成長遠比賺錢重要。你更應該關注的是你的成長, 你能力的提升,而不是掉進錢眼里。
其三,成長不僅僅需要努力,奮斗,還需要平臺,資源,機會。你不爭取,沒人給你,但能爭取的前提是你比別人付出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