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實驗基于華為eNSP平臺構建多路由器網絡拓撲,旨在通過實戰掌握路由器配置、RIP協議部署及網絡故障排查等核心技能。實驗分為拓撲設計、設備初始化、協議配置、連通性測試四個階段,重點研究RIPv2版本特性及自動匯總抑制機制。
在配置過程中,成功實施多設備命名規范、接口IP規劃(含Ethernet/Serial混合鏈路)及RIP協議參數調優。針對遇到的兩大典型問題:
- Serial鏈路通信故障:通過配置DCE端時鐘速率(64000bps)解決物理層連接問題
- RIP版本兼容性沖突:全網強制啟用RIPv2并禁用自動路由匯總,確保路由信息精準傳遞
實驗結果表明,合理配置RIP參數可顯著提升路由收斂效率,分層網絡設計能有效增強網絡擴展性。后續需深化VLAN劃分技術和鏈路狀態路由協議(如OSPF)的研究,以應對更復雜的網絡場景需求。
一、實驗目的
- 掌握路由器基本工作原理
- 理解RIP路由協議運行機制
- 熟練使用華為eNSP網絡模擬器
- 完成網絡拓撲規劃與設計
- 實現路由器多接口配置與協議部署
二、實驗設備
- 硬件:PC終端(Windows系統)
- 軟件:華為企業網絡模擬器eNSP(版本需兼容設備驅動)
- 拓撲組件:5臺路由器(R1-R5)、多臺PC主機、Serial串行鏈路(需特別注意)
三、實驗步驟
知識準備:路由器和RIP的概念,華為模擬器ENSP的使用方法。
- 繪制網絡拓撲圖;
- 配置主機的IP地址及默認網關;
- 測試主機之間的連通性;
- 配置路由器R1的名稱,關閉消息中心;
- 配置R1各接口IP;
- 查看R1路由表;
- 在R1上啟用RIP,設置版本,申明直連的主類網絡,關閉自動匯總;
- 查看R1路由表;
- 配置路由器R2的名稱,關閉消息中心;
- 配置R2各接口IP;
- 查看R2路由表;
- 在R2上啟用RIP,設置版本,申明直連的主類網絡,關閉自動匯總;
- 查看R2路由表;
- 配置路由器R3的名稱,關閉消息中心;
- 配置R3各接口IP;
- 查看R3路由表;
- 在R3上啟用RIP,設置版本,申明直連的主類網絡,關閉自動匯總;
- 查看R3路由表;
- 配置路由器R4的名稱,關閉消息中心;
- 配置R4各接口IP;
- 查看R4路由表;
- 在R4上啟用RIP,設置版本,申明直連的主類網絡,關閉自動匯總;
- 查看R4路由表;
- 配置路由器R5的名稱,關閉消息中心;
- 配置R5各接口IP;
- 查看R5路由表;
- 在R5上啟用RIP,設置版本,申明直連的主類網絡,關閉自動匯總;
- 查看R5路由表;
- 測試主機之間的連通性;
四、實驗總結
問題記錄與解決方案
- Serial鏈路不通
- 現象:R1-R2 Serial接口無法建立鄰居關系
- 解決:檢查時鐘速率配置(DCE端需設置
clock rate 64000
)
- RIP版本沖突
- 現象:部分路由表項顯示RIPv1路由
- 解決:全網統一使用RIPv2并禁用自動匯總
實驗收獲
- 深化了對路由協議報文交換機制的理解
- 掌握了eNSP中設備調試的關鍵命令組合
- 認識到網絡設計中分層規劃的重要性
改進方向
- 需加強復雜拓撲中的VLAN配置能力
- 應研究OSPF等更高效的鏈路狀態協議
- 建議增加網絡流量分析工具的實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