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基于王道考研課程與湖科大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內容,系統梳理核心知識記憶點和框架,既為個人復習沉淀思考,亦希望能與同行者互助共進。(PS:后續將持續迭代優化細節)
往期內容
408 計算機網絡 知識點記憶(1)
408 計算機網絡 知識點記憶(2)
408 計算機網絡 知識點記憶(3)
408 計算機網絡 知識點記憶(4)
408 計算機網絡 知識點記憶(5)
核心知識記憶點
物理層中繼系統: 轉發器 集線器
數據鏈路層中繼系統: 網橋 交換機
網絡層中繼系統:路由器
網絡層以上:網關
路由選擇處理機 根據 路由選擇協議 構建 轉發表 進而進一步路由轉發
面向連接的虛電路服務 ( 呼叫請求 呼叫應答)區別于電路交換的電話通信(物理上實際連接) “虛”:這條電路不是專用的
數據報 無連接
路由器功能:轉發+路由選擇
路由器之間傳送的消息:主機間的分組+路由信息
SDN核心思想:把網絡控制、數據層面分離 讓控制層面利用軟件控制數據層面設備
before | after SDN | ||
---|---|---|---|
路由算法 | 控制層面 | 邏輯上集中的遠程控制器 | 路由選擇 負載均衡 接入控制etc |
↓ | 控制 | ↓ ? ? ?? ↓ | 北向API |
路由表 | 控制 | ↓ ? ? ?? ↓ | SDN控制器(網絡操作系統) |
↓ | Openflow協議 | ↓ ? ? ?? ↓ | |
轉發表 | 數據層面 | 轉發表 ??轉發表 | 南向API 分組交換機 |
遠程控制器(物理上可由不同地點的多個服務器組成):掌握網絡狀態 計算最佳路由 生成轉發表 (直接訪問控制物理設備)
流表(取代轉發表,流是分組序列,共享分組首部某些字段):”匹配“+”動作“
SDN廣義轉發:
”匹配“ 對網絡體系各層首部字段匹配,
”動作” 轉發分組 負載均衡 重寫IP首部(類似NAT) 阻擋或丟棄一些分組(類似防火墻)
SDN四個關鍵特征:
1 基于流的轉發
2 數據層面與控制層面分離
3 位于數據層面分組交換機之外的網絡控制功能
4 可編程的網絡
IPV4分組 首部前一部分長度固定20B
0 ????4?????8???????16????19???24
版本???首部長度??區分服務???總長度
標識????????????????標志???片偏移
生存時間?協議???????????首部檢驗和
源地址
目的地址
可變部分(40) 可選字段(長度可變) 填充(全0)
數據載荷長度=總長度-首部長度*4
以太網MTU=1500B
廣域網MTU=576B
??????0 1 2 3 ??8??16??24??32
A類 1-126 ? 0 網絡號 ??主機號
B類 128-191 1 0 網絡號????主機號
C類 192-223 1 1 0 網絡號 ??????主機號
D類 224-239 1 1 1 0 多播地址
E類 240-255 1 1 1 1 保留今后使用
主機號全0表示本網絡
主機號全1表示廣播地址 /直接廣播地址
127.x.x.x 環回測試
0.0.0.0 表示本網絡上本主機(eg DHCP)
255.255.255.255 受限廣播地址 只在本網絡上廣播
IP地址需求:主機地址+路由器接口地址+網絡地址+廣播地址
網絡地址轉換NAT
私有IP地址塊 專用地址
10.0.0.0-10.255.255.255 相當于一個A類網絡
172.16.0.0-172.31.255.255 相當于16個B類網絡
192.168.0.0-192.168.255.255 相當于256個C類網絡
NAT轉換表 {本地IP地址:端口}----{全球IP地址:端口}
劃分子網與路由聚合 網絡號 子網號 主機號
子網掩碼 判定目的主機是否也在子網中
默認網關 指定的路由器轉發
默認子網掩碼 為劃分子網下使用的子網掩碼(A、B、C、D類網絡)
默認路由
無分類編址 CIDR 網絡前綴 主機號 斜線記法(CIDR記法)
路由聚合(構造超網) 最長前綴匹配(最佳匹配) 共同前綴
CIDR查找路由表存在在一種層次性的數據結構(通常采用二叉線索),自上而下按層次查找
IP首部數據報中的目的IP地址:若找到匹配的路由條目,則按指示轉發,否則丟棄 并向源主機報告差錯
結語
網絡層作為互聯網的“導航中樞”,以路由與轉發的精密協作,架起了全球互聯的智能橋梁。從物理層的集線器到網絡層的路由器,從傳統轉發表的靜態規則到SDN的流表可編程,技術的每一次躍遷都在重塑數據的航向。IPv4分組的嚴謹結構、子網掩碼的靈活劃分、CIDR的高效聚合,無不彰顯著“有限地址資源,無限連接可能”的設計智慧;而NAT的地址轉換藝術、路由聚合的最長前綴匹配,則是應對規模擴張與資源枯竭的經典答案。
在虛電路與數據報的路徑抉擇中,我們領悟到“連接”與“自由”的辯證統一;在SDN控制面與數據面的分離中,我們窺見了軟件定義未來的無限潛能。無論是傳統路由器的逐跳決策,還是SDN控制器的全局調度,目標始終如一:讓每個分組以最優路徑抵達終點,讓網絡資源在動態負載中保持平衡。
參考資料
1.王道考研課程
2.湖科大計算機網絡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