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譜范圍與顏色感知是光學、生理學及技術應用交叉的核心課題,兩者通過波長分布、人眼響應及技術處理共同決定人類對色彩的認知。以下是其關系的系統解析:
?1.基礎原理:光譜范圍與可見光?
?光譜范圍定義?:
電磁波譜中能被特定系統(如人眼、相機傳感器)感知的波長區間。
?人眼可見光譜?:380nm(紫)~750nm(紅)。
?擴展光譜?:
紫外(<380nm):部分昆蟲可見,用于熒光成像。
紅外(>750nm):熱成像、遙感應用。
?顏色感知的物理基礎?:
物體反射/發射的特定波長光進入人眼,視錐細胞(S/M/L型)將光信號轉化為神經信號,大腦合成顏色。
?2.光譜范圍如何影響顏色感知?
?(1)人眼視角:三色理論與局限性?
?三色響應曲線?:
S錐細胞:峰值~420nm(藍)。
M錐細胞:峰值~534nm(綠)。
L錐細胞:峰值~564nm(紅)。
?顏色合成?:不同波長組合激活三類細胞的比例,形成顏色感知(如黃光=紅+綠,無專屬波長)。
?光譜窄帶 vs 寬帶?:
?單色光(窄帶)?:明確對應某一顏色(如激光)。
?混合光(寬帶)?:如白光(全光譜)或LED光(特定波段組合),可能引起同色異譜(Metamerism)現象。
?(2)技術視角:設備與色域?
?顯示設備?:
RGB三原色覆蓋的光譜范圍決定色域(如sRGB、Adobe RGB)。
量子點顯示器:通過窄帶光譜擴展色域(如Rec.2020標準)。
?相機與傳感器?:
多光譜相機:捕獲多個窄波段(如5~10個),超越人眼限制,用于精準色彩還原。
紅外相機:將不可見光映射為偽彩色(如植被健康監測中的NDVI)。
?3.光譜范圍擴展與顏色感知的突破?
?(1)超越可見光:紅外與紫外的應用?
?紫外成像?:
熒光效應:檢測文物修復痕跡(如古畫涂層)。
生物標記:癌細胞在紫外波段的光譜特征。
?紅外成像?:
短波紅外(SWIR, 1000~2500nm):穿透煙霧,用于安防或半導體檢測。
熱紅外(>7.5μm):溫度映射,無需依賴可見光。
?(2)多光譜與高光譜技術?
?多光譜(Multispectral)?:
離散波段(如5~10個),用于農業(作物分類)、環境監測(水質分析)。
案例:無人機多光譜相機通過紅邊波段(710nm)檢測植物脅迫。
?高光譜(Hyperspectral)?:
連續窄波段(數百個),解析物質化學成分(如礦物識別)。
應用:醫學診斷(皮膚病變光譜特征)、精準農業(土壤養分分析)。
4.匯能感知光譜相機
👇點擊以下名片,獲取更多產品資料👇
歡迎咨詢,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