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礎理論
1.?OSI七層模型與TCP/IP四層模型的區別是什么?請舉例說明第三層(網絡層)和第四層(傳輸層)的核心協議。
-
參考答案:
-
OSI七層模型分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TCP/IP四層模型分為網絡接口層、網絡層、傳輸層、應用層。
-
網絡層核心協議:IP、ICMP、ARP、OSPF。
-
傳輸層核心協議:TCP(可靠傳輸,三次握手)、UDP(無連接,低延遲)。
-
2.?子網劃分:給定IP地址192.168.10.0/24
,需要劃分至少5個子網,每個子網至少支持30臺主機,如何設計?
-
參考答案:
-
需要5個子網,23=8 ≥5,因此需借用3位主機位,子網掩碼為
255.255.255.224
(/27)。 -
每個子網可用IP范圍:
192.168.10.0-31
(網絡地址.0
,廣播地址.31
,可用主機30臺),依此類推。
-
二、協議原理
3.?OSPF和BGP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
參考答案:
-
OSPF:內部網關協議(IGP),基于鏈路狀態算法,使用Dijkstra計算最短路徑,適用于單一自治系統(AS)。
-
BGP:外部網關協議(EGP),基于路徑向量算法,通過AS_PATH屬性防環,用于不同AS間的路由交換。
-
4.?為什么需要STP(生成樹協議)?它的端口狀態有哪些?
-
參考答案:
-
STP用于消除二層環路,通過阻塞冗余鏈路確保無環拓撲。
-
端口狀態:禁用(Disabled)、阻塞(Blocking)、監聽(Listening)、學習(Learning)、轉發(Forwarding)。
-
三、實際場景
5.?如何實現不同VLAN間的通信?
-
參考答案:
-
方法1:通過三層交換機配置SVI(Switch Virtual Interface),為每個VLAN分配IP地址。
-
方法2:通過路由器子接口支持802.1Q Trunk,配置單臂路由(Router-on-a-Stick)。
-
6.?某遠程辦公室無法訪問總部服務器,排查思路是什么?
-
參考答案:
-
檢查物理鏈路狀態(端口UP/DOWN)。
-
驗證本地網關是否可達(
ping
網關IP)。 -
檢查路由表是否存在總部網段的路由條目。
-
確認ACL或防火墻是否放行流量。
-
使用
traceroute
分析路徑中斷點。
-
四、故障排查
7.?用戶反饋訪問網站延遲高,如何定位問題?
-
參考答案:
-
使用
ping
測試基礎連通性與延遲。 -
通過
tracert
(Windows)或traceroute
(Linux)分析路徑延遲。 -
檢查交換機端口是否有錯誤包(CRC錯誤、沖突)。
-
分析帶寬利用率(如通過SNMP或NetFlow)。
-
排查服務器負載或DNS解析問題。
-
8.?ARP協議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解決ARP欺騙攻擊?
-
參考答案:
-
ARP用于將IP地址解析為MAC地址。
-
防御方法:靜態綁定IP-MAC、啟用端口安全、部署DAI(動態ARP檢測)或使用ARP防火墻。
-
五、進階問題
9.?解釋NAT的工作原理,并說明PAT(端口地址轉換)如何實現多用戶共享公網IP。
-
參考答案:
-
NAT將私網IP轉換為公網IP,PAT通過復用源端口號區分不同會話。例如,私網IP?
192.168.1.10:1234
?轉換為公網IP?203.0.113.5:5678
,另一主機可能使用同一公網IP但不同端口號(如203.0.113.5:5679
)。
-
10.?SD-WAN與傳統WAN的核心區別是什么?
-
參考答案:
-
傳統WAN依賴MPLS專線,中心化架構;SD-WAN通過軟件定義網絡智能選擇路徑(如MPLS、4G、寬帶混合使用),支持動態流量調度和應用優先級控制。
-
評估標準
-
中級工程師應能清晰解釋協議原理、獨立完成子網劃分/VLAN配置、熟悉常見故障排查工具(如ping/traceroute/ARP),并對進階技術(如SD-WAN、QoS)有基本認知。
-
加分項:結合實際項目經驗闡述技術細節(如“我在上一家公司通過調整OSPF Cost值優化了南北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