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賣慘的人到底是什么心理?
Berry Ni同學說:
吸引別人的注意力。想要得到關注。
讓你降低對他的期待。
讓你能夠在他做好一件小事的情況下就表揚他。
控制你對他的想法認知。
?
浪矢心理同學說:
1,求關注。他覺得買慘有好處,別人會關注他,會幫助他,會愛他多一點。每一次他賣慘獲得了好處,他以后賣慘行為概率出現的可能性就會增加,這是操作條件反射。
2,也可能是他以前因為優秀而遭到強烈的嫉妒排擠,所以他形成了優秀會被人討厭的觀點,平時就會出來賣慘,希望這樣不會被攻擊。
自媒體人的賣慘
一篇《我是自媒體龍飛,法院判我賠償今日頭條10萬元,家中老母臥病在床,全家以淚洗面,我該怎么辦?》的文章在朋友圈里廣為傳播,同時也引發爭議。
該文章作者叫武海龍,他在文中呼吁人們伸出援手,讓他早日湊足10萬元賠償今日頭條。同時,他還在文中曝出爺爺含著淚水離開,奶奶精神受到重創,年邁的父母重新下地勞動賺錢,兒子被查出鞘膜積液做手術等一系列慘狀。
有網友表示,看過文章真心酸。也有質疑的聲音指出,他明明有一定經濟實力,卻利用法律敗訴來進行“詐捐”,通過“賣慘”的方式,乞求網友幫忙湊足10萬元。
對此,今日頭條回應稱,如果對方確有困難,會考慮免除賠償。但是他們注意到,法院終審判定龍飛的文章對頭條造成惡意誹謗詆毀,龍飛卻輕描淡寫說是“分析文章”。
同時,他們也在調查,他反饋的情況是不是真實。
事件回顧
自媒體人寫文章被法院認定侵權,賠償今日頭條10萬余元
2017年7月10日,武海龍曾在其微信公眾號“龍飛”中發布文章《消失的價值觀:比王者榮耀更應該被戒掉的今日頭條》,不久后,他被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今日頭條)以侵犯名譽權為由告上法庭。
2019年3月4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終審認定,武海龍對字節跳動公司基于算法推薦、機器分發的技術手段有異議,其可以進行正當批評,發表正當的評論觀點。但在武海龍直接否定字節跳動公司在公司的價值觀,損害產品的美譽度,屬侮辱、誹謗性的內容,超出了批評的正當限度,構成對字節跳動公司的侵權。
對于有聲音質疑武海龍通過“賣慘”的方式,乞求網友幫忙湊足10萬元賠償今日頭條,武海龍表示,自己不是“賣慘”,“只是把當時家里發生的情況羅列出來。“這些都是有事實依據的,我也不是說胡編亂造這個事情。”
武海龍表示,目前收到的轉賬和打賞都已在Excel表格做了記錄,“后期我自己如果緩過這個勁,我會一一去找他們聯系,把這個錢都給他們退回去。”
如上事件是否屬于賣慘營銷,我們不做評判,但利用他人的同情心來謀利,看上去并不違反明確的法律要求。但是,如果“賣慘”基于虛假信息,并借此謀取了物質利益,那么性質就完全不同了。
例如一些視頻網站都依據流量來給予UP主一定的物質激勵,有流量就意味著有收入,但如果這些流量與激勵來自虛假宣傳,那么這筆錢就是不義之財。
“賣慘營銷”只能引得一時流量,但要想擁有長久的影響力,就必須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之上。我們期待事件的真相盡快水落石出,也要提醒那些沉迷于“流量為王”的人: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蓄意造假必將面臨道德和法律的雙重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