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GPTVersion
一、網絡協議
網絡協議 = 數據交換的規則
組成:語義、語法、定時
二、DHCP
DHCP = 動態規劃主機配置協議
作用:讓計算機自動獲取IP地址
特點:即插即用,不需要手動設置
三、信號的基本調制方法以及定義
調幅:
? 載波 振幅 隨基帶電信號而變化
調頻:
? 載波 頻率 隨基帶電信號而變化
調相:
? 載波 初相位 隨基帶電信號而變化
四、OSPF(Open Short Path First)
OSPF = 開放最短通路優先協議
作用:路由器 用 鏈路狀態數據庫 算出 路由表
傳輸方式:直接用IP數據報,不用UDP
五、IPv4
Ipv4 = 因特網網際協議第四版本
特點:采用32位的IP版本
六、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RIP = 路由信息協議
特點:基于距離向量的路由協議
限制:最多15個路由器
八、防火墻
防火墻 = 由軟件和硬件組成的系統
作用:在兩個網絡之間實施訪問控制策略
特點:一種特殊編程的路由器
九、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CIDR = 無分類間路由選擇
作用:無分類編址方法
特點:
- 消除傳統A、B、C類地址和子網的概念,更有效分配IPv4地址
- 將網絡前綴相同的連續IP地址組成“CIDR地址塊”
十、流量控制(Flow Control)
流量控制 = 控制發送速率
作用:防止接收方過載和網絡擁塞
十一、誤碼率
誤碼率 = 傳輸錯誤比特占總比特的比率
時間范圍:在一段時間內
十二、OSI 參考模型
OSI = 七層模型
七層結構:
1. 物理層
2. 數據鏈路層
3. 網絡層
4. 傳輸層
5. 會話層
6. 表示層
7. 應用層
十三、擁塞控制
擁塞控制 = 防止數據過多注入網絡
作用:防止路由器或鏈路過載
十四、TCP/IP
TCP/IP = 一組協議棧
特點:不是OSI標準,但為當前工業標準
應用:Internet通信的基礎協議
十五、碰撞域
碰撞域 = 沖突域
定義:網絡中,幀可能發生碰撞的部分
十六、信道
信道 = 傳送信息的媒體
方向:向某一個方向傳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