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的迅猛發展正加速推動軟件工程3.0時代的到來,深刻地重塑了測試行業的運作邏輯,推動測試角色從“后置保障”轉變為“核心驅動力”。在大模型技術的助力下,測試質量和效能將顯著提升。9月5日至6日,Gtest2025全球軟件測試技術峰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吸引了數百位測試行業精英齊聚一堂,深入探討了從技術突破到場景落地,以及從企業實踐到生態構建的全方位議題。
大模型成測試行業破局關鍵
行業場景需“深度適配”
AI測試的創新突破備受關注,大模型技術不僅能夠顯著提升測試效率,還能有效解決特定行業復雜場景中質量漏洞頻發的問題。例如,LLM Agent驅動工具鏈能夠構建“需求-測試-優化”的閉環能力,使測試從“孤立環節”融入“研發全流程”,成為提升效能的“加速器”。在金融行業對“準確性”和“安全性”要求極高的背景下,金融機構采用基于AIGC生成的測試數據,既能充分體現“真實業務特征”,又有效避免了客戶信息泄露的風險。這種“行業定制化”的技術路徑,正逐步成為大模型測試應用的主流方向。
會議期間,中電金信AI測試專家劉沛分享了當前AI測試在金融行業應用的關鍵難題與創新實踐。他指出,要使AI測試在銀行環境中真正落地,必須滿足四個核心條件:首先,全場景測試案例生成采納率超過90%;其次,測試腳本必須實現自動一次成型;第三,測試數據自動裝配至腳本,且腳本級正確率超過90%;最后,業務結果驗證與缺陷識別的準確率超過90%以上,且實現零誤報。
然而現階段各環節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AI生成的案例風格多樣,導致采納率不穩定;需求文檔缺失或過時造成案例召回率低;業務復雜、多決策點引發測試案例呈“笛卡爾積”式激增,進而降低可用性。此外,多數腳本仍需人工糾錯,這不僅耗時且顯著推高成本。自動生成的基礎數據難以全面覆蓋各類場景,腳本及環境問題常被誤判為缺陷,批量執行出錯后的自愈成本極高,這些均是阻礙AI測試有效落地的核心難題。
對此,劉沛總結指出,金融機構業務具有高度復雜性和低容錯率的特點,AI測試的落地實施不僅需要在技術層面取得突破,更需要有效解決全流程自動化、高品質案例腳本生成以及專家知識引入三大關鍵性問題。
基于一體化工具鏈平臺
打造AI+測試全流程智能化體系
AI應用的落地挑戰不僅源于研發創新過程中所遭遇的重重困難,還體現在金融機構實際的設計、開發、部署及應用環節中,所暴露出的諸多工程化難題。同樣,AI結合軟件測試的工程化落地,更是一個復雜的軟件工程。
基于服務金融機構三十年的深厚積淀,中電金信創新融合AI技術與金融軟件工程,推出了覆蓋需求分析、業務建模、設計規劃、實施部署與測試驗證的端到端一體化開發工藝及工具鏈平臺——源啟·數字構建平臺,推動軟件工程進入智能3.0時代。
面向AI測試領域,中電金信依托源啟·數字構建平臺打造了“源啟AI Agent測試機器人”,該產品基于金融測試專家知識庫與測試智能體技術,深度融合Qwen3大模型,實現從需求解析、案例生成到缺陷復測的全流程智能化。
源啟AI Agent測試機器人具備七大核心能力:界面元素精準識別精度達到90%;深度語義分析正確率實現85%;能夠批量生成測試案例與執行腳本;智能關聯歷史測試資產;智能裝配測試數據;自動生成測試報告;自動識別并提交案例缺陷。
隨著大模型技術的持續迭代,軟件測試行業將迎來更深刻的“AI革命”,中電金信愿與行業各方攜手合作,共同推進AI測試技術的標準化、規模化與智能化發展,讓軟件測試成為驅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