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城鄉規劃行業未來二十年將何去何從?
城鄉規劃行業未來風口在以下幾個方向,看好啦!緊跟國家發展戰略和政策背景。
1.大數據的城市規劃應用。
包含:公共數據平臺的搭建CIM,數據賦能治理,城市規劃中大數據應用的研究 等。
參與主體:政府、地圖公司、智慧城市的頭部企業、高校、研究院等。
2.碳中和背景下的城市氣候環境問題。
包含:降低碳排放、應對極端天氣、減少空氣污染、維護生態系統的城市規劃策略,綠色城市,公園城市 等。相應的綠色建筑、建筑物理技術。)
參與主體: 政府、新技術發展方向的規劃設計院、咨詢公司、高校、研究院等。
3.健康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規劃。
包含:應對慢性病和傳染病等疾病肆虐的城市規劃策略、促進體力活動的城市公共交通和慢行系統規劃、促進體力活動和心理健康的藍綠空間規劃、“大食物觀”背景下的城市健康食物供應系統規劃、康養產業規劃等。
參與主體:政府、規劃設計院、康養產業公司、各大食物供應線上平臺app、咨詢公司、高校、研究院等。
4.存量背景下的城市更新項目。
包含:舊城改造、舊城更新等 策劃運營和設計項目。
參與主體:政府、城投公司、規劃設計院、地產公司、文旅公司、咨詢公司、高校研究院等。
5.鄉村規劃。
包含:鄉村規劃設計、駐村規劃指導、鄉建項目、鄉村旅游等。
參與主體:政府、鄉村規劃師、規劃設計院、基層組織、高校研究院等。
6.國家發展戰略指導下的區域規劃、城市群發展規劃、城鄉融合發展規劃等。
包含:經濟地理、產業發展等知識作為支撐。
這個要么去體制內要么做研究,其他地方不需要。
目前總結了這六個大方向。
雖然交通是城市規劃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但我認為我國城市交通大建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就沒有單獨作為一項。現在倡導的公共交通+慢行系統,我放在了健康城市的促進體力活動版塊里。
以上幾個大方向,具體涵蓋的領域是很廣泛的,其實我們作為個體,在任意一個領域中做到不錯的水準,都是夠吃飯的。不過,你發現沒有(>﹏<)以上這么多,都不是單純靠cad+su模式能夠解決問題的哦…都要往新技術方向前進,要有一些研究能力,而且規劃設計要與管理運營相配合,并不是規劃師畫完設計圖就ok的年代了,而是要成為有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規劃師。我們一起努力吧!
附加一點關于“前路”的討論,有評論說方向沒錯但沒路,我確實同意這幾個方向目前還不怎么有路。但我其實是鼓勵大家去開路。我認為路在前方,甚至路是需要一代人花10年時間開出來的。如果沒人去開路,就永遠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這幾個方向目前能吃飯的,其實是城市更新(和文旅、產業開發的結合)。地產公司里做項目運營做得好的,一年大幾十萬是有的。
我主張的其實是,我們跳出原本城鄉規劃專業設計為主導的思維框架,去主動補充一切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去適應社會的發展、國家的需要,去主動成為與時代變化相協調的人。這點主要是鼓勵學生,鼓勵更加年輕的學弟學妹們。
對在校學生來說,如果你能找到一個更好的專業或更好的行業去轉行,那你就轉。如果你還不想離開,不方便離開,那我希望提供一些可能的路徑參考。
對于已經工作的前輩來說,在工作中不斷進取拓展,培養一些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有針對性地做好自己的擅長方向,也能在時代洪流中受到更小的沖擊。在時代的變革中,必然有一批人成為新的既得利益者,也會有一部分人被淘汰洗牌,我們想要成為哪種,我覺得還是有一些選擇空間的。然后我再說說 每個方向未來的路吧:
1.大數據/智慧城市。
我從來都認同智慧城市里核心是計算機專業,但這并不代表不需要城市規劃的人。城市規劃的人著力點在于CIM平臺和公共數據平臺的應用管理,所以請多學習地理信息系統GIS以及相關的python編程知識。如何把大數據信息運用到城市規劃管理中,搞cs的人不懂,需要我們。這個事情,20年內,我國各大城市一定會做的,一定會做起來的,到時候一定需要各位。
2.碳中和。
碳中和是全球性議題。現在企業都有排碳指標,甚至可以把碳指標賣出去賺錢,ta已經有經濟價值了。那對于城市規劃來說,什么樣的規劃結構/策略有利于降低碳排放,這是有巨大的經濟價值的,只不過城市規劃是政府行為,那這個錢可能是來自于公共財政。與業界的結合也是有可能的,搭上綠建、建筑物理技術,我認為是有經濟價值的。這個經濟價值在10~15年內必會顯現。
3.健康城市。
大健康背景是絕對的紅海了,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追求。公園城市、生態規劃,這些永遠都是有的做的,只要你有分析技術,有支撐規劃的依據。現在哪個城市不標榜自己是公園城市,哪個城市公園系統規劃沒有一輪又一輪地翻新?康養產業,養老旅游小鎮,這個很賺錢的,不然那些公司怎么還沒開垮,你可以去做他們的項目開發運營。食物供應系統,深圳那邊美團在招城鄉規劃專業的學生,愿意的話你可以去試試,不過肯定是需要一些城市數據分析能力。
4.城市更新項目。
這個,文旅公司和地產公司都有在做,有盈利的也有不那么盈利的,但應該還沒有虧本的,ta們的資產估值都還比較高 能維持住。政府現在捏在手里的存量資產以后都是要放出來的,一放出來一個街區就是幾十億,要是盤活了還愁經濟價值?至于怎么盤活,路在前方,需要各位的努力探索。政府財政和頭部企業是不可能全部一下轟然倒塌的,這點請各位放心。大膽投入,想辦法盤活就是了,還需各位建言獻策。
5.鄉村規劃。
首先,鄉村規劃師對從業經驗有一定要求,一般都是已經在行業取得一定成績的人在做,所以他們是餓不死的,他們還有其他城市設計項目養著自己。我想說說,未來鄉村規劃的經濟價值在哪里,在資本、產業、項目運營上,與基層組織和企業的合作。空間規劃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空間規劃與其他要素相結合,實現經濟價值。比如,做農旅體驗、做民宿、做文旅、做康養…這都需要空間規劃設計的配合,也能產生可觀的經濟價值。重要的是,規劃從業人員要樹立“如何發展好這個鄉村”的目標感,而不僅僅是“畫一張漂亮的圖”,前者有巨大的經濟價值而后者無法看到經濟價值。
6.國家戰略:區域規劃、城市群規劃、城鄉融合發展、縣域經濟。
這個我確實講的是要么進體制要么去做研究。但體制很龐大的,我們國家的公務員體系真的很寬泛,能容納很多人,并不只是頂層。市級、縣級、鄉鎮級的大量下沉崗位,其實大有可為,未來中國一定會把內陸經濟激活的,而不是僅靠那三坨城市群。成渝第四極是什么,一帶一路是什么,要看得到國家戰略里面潛藏的機會。
我把每個方向的路都稍微闡釋了一下。下面我會給具體的建議。
對于學生來說:
1.深造
2.選調/考公
3.去業界的頭部企業
4.去設計院 (這是我建議的選擇優先級排序)。
闡述一下深造: 讀博,并且盡可能納入其他專業的知識交叉讀博。不管是交叉計算科學、大數據分析,還是環境工程,還是統計學、生物統計學,還是 公共管理,還是人文地理、經濟地理…反正,帶著上面的方向目標去交叉就對了,學有所用,以需求為導向尋求學習。
再闡述一下去業界的頭部企業:去了就意味著日后靠項目運營吃飯了,就離開畫圖設計回不來了,所以要想清楚。不管是去互聯網企業、還是地圖公司、還是美團、餓了么、還是地產公司、還是文旅公司、還是康養公司,你都要有自身職業發展的目標和計劃,以及要有意識 “我要如何把我城市規劃的優勢發揮到項目運營中”。
這個選擇大體有兩個好處:1.能見世面。2.能見到錢。現在的形勢下,我不推薦應屆畢業生一窩蜂扎進設計院…除非你能找到發展機會比較好的設計院,頭部不一定意味著底層員工有發展機會,這個要考察清楚。
接下來是對設計院內工作的前輩的建議,個人一點淺薄之見。
1.盡可能爭取好的項目機會。
2.通過項目經驗給自己塑造出一兩個優勢方向。
3.把設計項目報獎。
同時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
4.和在高校內工作的以往同學合作,用自己的項目經驗優勢去結合他們的學術優勢,發論文。
當然,你可以轉行。如果不打算轉行,這算是一種往前走的路徑吧。其實我只是一個本科生,我本來是覺得,打算留在行業內的前輩應該是比我有更積極的心態、更能看到發展機會的。我是相信,15~20年后規劃行業會大為不同、重新煥發生機的。不然 我肯定再怎么都跑路了,但其實我往外一看,我還是覺得,繼續留著是更適合自己的。我目前肯定是傾向于深造。我推薦給學弟學妹的也首先是深造,其次是公務員,然后別去設計院 ,其余怎么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