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對 DevOps 理解不統一會帶來哪些問題

團隊對DevOps理念與實踐的理解不統一、片面甚至扭曲,是導致眾多企業DevOps轉型失敗的根本原因,它將直接引發一系列深層次的、相互關聯的嚴重問題。核心體現在:轉型極易淪為“為了工具而工具”的盲目自動化,導致最核心的文化變革被徹底“空心化”、團隊內部因對DevOps下各自角色的錯誤解讀,而產生嚴重的職責混淆、協作沖突與信任危機、自動化流程因缺乏全局視角而變得碎片化,無法形成端到端的價值流,反而制造出新的瓶頸和“偽敏捷”、非但未能打破原有的開發與運維“筒倉”,反而可能催生出新的、更為頑固的“DevOps團隊”這一中間層“新筒倉”、以及因系統性忽視度量與反饋這一關鍵支柱,而導致組織的持續改進能力被完全阻塞

這種種“形似而神不似”的偽DevOps實踐,最終不僅無法獲得其所承諾的軟件交付速度與質量的雙重提升,反而會因為錯誤的執行路徑,而造成巨大的技術與資本投資浪費、持續加劇團隊間的矛盾與內耗,并嚴重打擊組織對未來進行任何深度變革的信心與意愿。

一、工具的“迷信”:當DevOps被降維為“自動化工具集”

在所有對DevOps的片面理解中,最普遍、也最具誤導性的一種,就是將其簡單地、粗暴地等同于一套自動化工具的集合,即“DevOps = Jenkins + Docker + Kubernetes”。當團隊對DevOps的理解停留在這個淺薄的層面時,所謂的“轉型”,就會從一場深刻的、以文化為核心的組織能力變革,降維成一場昂貴的、由IT部門主導的“工具采購運動”。團隊會花費大量的預算和精力,去購買和部署市面上最流行的CI/CD(持續集成/持續交付)流水線工具,并錯誤地認為,只要擁有了這些“神兵利器”,自己就邁入了DevOps的殿堂。

這種現象,在組織行為學上被生動地稱為“貨物崇拜”(Cargo Cult),即盲目地、儀式化地模仿成功者的外在行為(使用工具),卻完全不理解這些行為背后真正的、使其成功的內在邏輯(文化和原則)。在這種“工具迷信”的驅動下,自動化流水線可能確實被搭建起來了,但開發與運維之間的“圍墻”卻紋絲不動。開發人員依然將代碼“扔”給流水線,運維人員則在流水線的末端,繼續扮演著“部署守門員”的角色。工具,非但沒有成為打破壁壘的“橋梁”,反而可能因為配置復雜、與現有流程沖突,而成為雙方互相指責的“新戰場”。正如DevOps領域的思想領袖吉恩·金(Gene Kim)在其經典著作《鳳凰項目》中所揭示的,DevOps的核心是“文化、自動化、度量、分享”(CAMS),文化永遠是第一位的。一個沒有文化變革作為靈魂的DevOps實踐,無論其工具鏈多么光鮮亮麗,最終都只是一個沒有靈魂的、無法創造真實價值的“空殼”。

二、角色的“戰場”:從“責任共擔”到“責任真空”的混亂

DevOps理念的核心之一,是倡導一種“你構建,你運行”(You Build It, You Run It)的責任共擔模式,旨在打破開發與運維之間涇渭分明的職責邊界。然而,當團隊對這一理念的理解出現偏差時,“責任共擔”就極易扭曲為“責任混淆”,甚至“責任真空”,使得團隊內部的角色關系,從“協作”退化為“戰場”。一種常見的誤解,來自開發人員,他們可能會認為“DevOps意味著運維的工作,現在都歸我們了,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直接變更生產環境”。這種“無政府主義”式的理解,會讓他們忽視生產環境的嚴肅性和穩定性要求,從而引發災難性的線上故障。

而另一種同樣普遍的誤解,則來自運維人員,他們可能會認為“DevOps就是要消滅運維這個崗位”,從而產生巨大的職業不安全感和抵觸情緒。他們或者消極地抵制任何新的自動化工具和流程,或者錯誤地將DevOps理解為“運維人員現在必須像開發一樣去寫業務代碼”,從而陷入了對自身角色定位的巨大迷茫。更有甚者,一些團隊會將DevOps錯誤地理解為“開發和運維,現在都向DevOps工程師匯報”,試圖用一個新角色,來取代舊的角色。這些源于理解不統一所引發的角色定位混亂和利益沖突,會極大地增加團隊的內部交易成本。本應聚焦于價值創造的精力,被大量地消耗在無休止的、關于“這到底是誰的活”的部門政治和推諉扯皮之中。

三、自動化的“孤島”:拼湊而成的“偽敏捷”流水線

DevOps所倡導的自動化,其核心目標是“拉通端到端的價值交付流”,即從代碼的第一次提交開始,直到該變更成功地在生產環境中為最終用戶創造價值為止,整個過程應該是盡可能平滑、快速、透明和可靠的。然而,當團隊對DevOps的理解是碎片化的時候,他們所構建的自動化,也必然是碎片化的,最終形成一個個互不聯通的“自動化孤島”,而非一條順暢的“價值高速公路”

在這種模式下,團隊成員往往只從自己的“本位”出發,去自動化那一小段與自己工作最相關的流程。開發團隊可能會努力地,將從代碼提交到構建、再到單元測試的“CI(持續集成)”環節,做得非常漂亮。而運維團隊,則可能獨立地,開發了一套用于自動化部署和配置管理的腳本。然而,這兩段自動化之間,卻存在著巨大的“鴻溝”。CI的產物,如何被平滑地、標準化地,傳遞給自動化部署腳本?部署過程中的狀態和日志,又如何能透明地,反饋給開發人員?這些關鍵的“連接點”,因為雙方理解和視角的不同,而被完全忽略了。其結果,就是拼湊出一條看似自動化,但實際上充滿了大量手動交接點、信息斷層和潛在瓶頸的“弗蘭肯斯坦”式的“偽敏捷”流水線。它在局部提升了效率,卻可能因為連接點的脆弱和不可靠,而降低了整個價值流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

四、協作的“新墻”:從“打破筒倉”到“建造新倉”

DevOps誕生的初衷,是為了打破開發與運維之間那道臭名昭著的“筒倉之墻”。然而,一種極其普遍且具有諷刺意味的錯誤實踐,恰恰是由于對DevOps的誤解,而在組織中,建造起了一座新的、可能更為堅固的“筒倉”——即所謂的“DevOps團隊”。當管理層將DevOps,簡單地理解為一個需要被實現的“技術職能”,而非一種需要被內化的“組織能力”時,他們最直接、最看似“高效”的解決方案,就是成立一個專門的“DevOps團隊”,并期望這個團隊,能夠神奇地解決開發與運維之間的所有協作問題

這個新成立的“DevOps團隊”,其定位往往是極其尷尬和矛盾的。他們既不是純粹的開發,也不是純粹的運維,而是被夾在了兩者之間的一個“中間層”或“工具支持團隊”。他們負責維護CI/CD流水線,負責提供自動化腳本,負責處理開發提交的部署請求。其結果是,原來的“開發扔墻給運維”的模式,現在變成了“開發扔墻給DevOps團隊,DevOps團隊再扔墻給運維”的模式。這道“新墻”,非但沒有促進協作,反而可能因為引入了又一個溝通和交接的環節,而進一步地拉長了交付周期,并使得責任的邊界變得更加模糊。真正的DevOps轉型,其目標是“賦能”,即將運維的意識和自動化的能力,“內建”到每一個產品開發團隊之中,而不是創建一個新的“外部依賴”和“流程瓶頸”。

五、改進的“盲航”:在缺乏有效度量的黑暗中摸索

DevOps絕不僅僅是關于“更快”,它同樣,甚至更關心“更好”和“更穩”。而實現從“快”到“好”和“穩”的跨越,其核心依賴的,就是一套科學的、數據驅動的“度量與反饋”體系。然而,在許多對DevOps理解不完整的團隊中,“度量”這一關鍵支柱,被系統性地、徹底地忽視了。團隊的注意力,完全被CI/CD流水線的“技術實現”所占據,他們癡迷于討論用哪個工具、如何寫腳本,卻很少有人能回答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我們如何知道,我們所做的這一切,是否真的讓事情變得更好了?”

一個缺乏有效度量的DevOps實踐,就如同一艘在黑夜中盲目航行的船只,雖然引擎轟鳴(自動化流水線在運行),但船長卻不知道自己航行的速度、方向,更不知道前方是否有冰山。業界公認的、衡量DevOps效能的四大關鍵指標(DORA Metrics),即“部署頻率”、“變更前置時間”、“服務恢復時間(MTTR)”和“變更失敗率”,在這些團隊中,往往無人知曉,更談不上進行有效的收集和分析。他們無法用數據來證明,新的自動化流程,是否真的縮短了從創意到價值實現的周期;也無法判斷,某次流程變更,是提升了還是損害了生產環境的穩定性。在這種“盲航”狀態下,任何所謂的“改進”,都可能只是基于直覺的、隨機的“瞎折騰”。團隊因此喪失了最重要的、通過“數據洞察-假設-實驗-反饋”這一科學循環,來實現螺旋式上升的**持續改進**能力。

六、轉型的“幻滅”:期望與現實脫節后的信任崩盤

最終,上述所有由理解不統一所引發的問題,都會匯集到一個共同的、災難性的終點——DevOps轉型的徹底失敗,以及隨之而來的、組織范圍內的“轉型幻滅感”。在轉型之初,管理層和團隊,通常都抱有極高的、甚至有些不切實際的期望。他們聽過了太多關于DevOps能夠“十倍提升交付效率”、“大幅降低故障率”的成功故事,并為此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人力和政治資本。

然而,當他們沿著一條錯誤的、形神分離的路徑,實踐了一段時間之后,他們會極其失望地發現,現實與期望之間,存在著一道巨大的鴻溝。交付速度可能并沒有質的提升,反而因為流程的割裂和角色的混亂,變得更加不可預測;生產系統的故障,可能并沒有減少,反而因為開發人員獲得了過大的、不受控的權限,而變得更加頻繁和嚴重。此時,最初的“熱情”和“信心”,會迅速地被“挫敗感”和“懷疑”所取代。“DevOps根本不適合我們公司”、“這套東西華而不實,還不如我們原來的老辦法好用”——這類消極的言論,會在組織內部開始蔓延。這種信任的崩盤,其后果是極其深遠的。它不僅使得本次DevOps轉型的投入,血本無歸,更嚴重的是,它會在組織內部,形成一種對未來任何“變革”的、深刻的“免疫力”和“犬儒主義”。員工們會對管理層提出的任何新理念、新方法,都抱持一種“狼來了”的懷疑態度,使得組織在未來,徹底喪失進行自我革新和適應變化的能力。

七、統一認知,回歸本源:成功DevOps轉型的正道

要避免陷入上述種種困境,成功地從DevOps轉型中獲益,其唯一的前提,就是在轉型的第一天,甚至是在其構思階段,就必須將“統一認知、回歸本源”作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意味著,組織必須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引導和塑造一個自上而下、覆蓋所有相關人員的、對DevOps核心理念(即文化、協作、端到端價值流)的、深刻且一致的理解

這個過程,需要一套精心設計的“組合拳”。首先,必須要有來自最高領導層的、清晰的、持續的“布道”。CEO或CTO需要親自出面,向全體員工闡述“我們為什么要進行DevOps轉型”,將其與公司的核心戰略目標進行強綁定,并清晰地定義,DevOps在我們公司,意味著什么,不意味著什么。其次,需要有自下而上的、廣泛的“學習和討論”。可以組織讀書會,共同研讀《鳳凰項目》、《持續交付》等經典著作;可以邀請外部專家進行分享,或組織團隊去成功的企業進行參訪。為了建立這種端到端的共享視圖,許多團隊會采用能夠整合不同環節信息的協作平臺。例如,通過使用像PingCode這樣的文檔協作管理系統,將最初的需求、架構決策、CI/CD流水線配置、發布計劃乃至線上問題的復盤,都在一個統一的知識庫中進行沉淀和關聯,為不同角色的成員提供了一個共同的“事實來源”。更重要的是,組織需要與核心團隊一起,共同“繪制”出屬于自己的、那條獨一無二的“價值交付流地圖”,通過這個共創的過程,讓所有人都清晰地看到,自己處在價值流的哪個環節、當前的瓶頸和浪費在何處,從而對“為何要打破壁壘、拉通流程”產生最真切的、發自內心的認同。只有當“協作優于孤立”、“全局優化優于局部優化”這些核心理念,真正成為團隊成員共同的“心智模型”時,后續所有關于工具和流程的變革,才能找到最堅實的根基。

常見問答

問:我們團隊規模不大,但內部對DevOps的理解就很不統一,有的人認為是自動化,有的人認為是開發做運維。作為一名普通工程師或中層經理,我應該如何自下而上地去推動共識的形成?

答:自下而上地推動共識,雖然挑戰巨大,但絕非不可能。關鍵在于**“以點帶面、用事實說話、團結同盟”**。1. 從一個“小而美”的痛點切入。不要試圖一開始就去統一“DevOps是什么”這種宏大的哲學定義。而是應該識別出一個當前團隊中,開發和運維都深受其苦的、具體的、小范圍的協作痛點。例如,“測試環境的部署,總是耗時過長且頻繁出錯”。2. 組織一次“價值流映射”工作坊。邀請開發和運維的相關同事,一起坐下來,在一塊白板上,共同將這個“部署測試環境”的端到端流程,一步步地畫出來,并標注出每個步驟的耗時和交接點。這個“可視化”的過程,能極其直觀地,讓所有人都看到,當前的流程是多么的割裂和低效,從而對“需要改變”這件事,達成第一個共識。3. 發起一個“微型改進實驗”。基于工作坊的發現,提出一個具體的、小型的、可以在一兩周內完成的改進實驗。例如,“讓我們合作,將這個部署過程,用一個簡單的自動化腳本來實現”。在這個小實驗的協作過程中,開發和運維,就有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共同工作、共同負責”的經歷。4. 用數據展示成果,并積極分享。實驗成功后,一定要用數據來量化其成果,例如,“通過這個腳本,我們將測試環境部署時間,從原來的4小時,縮短到了10分鐘”。然后,將這個小小的成功案例,連同你們協作的過程和經驗,積極地在團隊內部,甚至在更大的技術分享會上進行展示。通過這樣一個又一個“看得見的、有價值的”微小成功,你就能逐步地,將DevOps的正確理念和實踐,像“漣漪”一樣,慢慢地擴散開來,從而影響和改變更多的人。

問:“DevOps團隊”被認為是一種需要警惕的反模式,那么在企業DevOps轉型的初期階段,由誰來負責引入和推廣那些新的自動化工具與實踐呢?

答: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轉型啟動問題。在轉型初期,為了避免陷入“DevOps團隊”這個新筒倉的陷阱,業界普遍推薦采用一種名為**“轉型賦能團隊”(Transformation Enablement Team)或“平臺工程團隊”(Platform Engineering Team)**的模式。這個團隊與“DevOps團隊”有著本質的區別:1. 它的使命是“賦能”而非“包辦”。它的核心職責,不是去“代替”產品開發團隊,來完成CI/CD的搭建和運維工作。恰恰相反,它的使命,是去構建一個易于使用的、自助式的“內部開發者平臺”(Internal Developer Platform)。這個平臺,將復雜的自動化工具和基礎設施,封裝成簡單、標準化的服務,讓產品開發團隊,可以像調用API一樣,輕松地、自助地,為自己的應用,配置和使用CI/CD、監控、日志等能力。2. 它的角色是“教練”而非“保姆”。除了構建平臺,這個團隊的另一個重要職責,是扮演DevOps的“內部教練”和“布道師”。他們需要深入到各個產品開發團隊中,去培訓他們如何使用平臺,向他們傳授DevOps的最佳實踐,并幫助他們解決在轉型過程中遇到的具體技術難題。3. 它的存在是“階段性”或“平臺化”的。在理想狀態下,隨著平臺越來越成熟、產品開發團隊的DevOps能力越來越強,這個賦能團隊的“教練”角色會逐漸淡化。它最終會演變成一個專注于不斷迭代和優化內部平臺的、更純粹的“平臺工程”團隊。通過這種模式,組織既能保證轉型初期有強力的技術引擎來推動,又能避免創造出新的流程瓶頸和組織壁壘。

問:對于DevOps的理解,是否存在一個“唯一正確”的、標準化的定義?還是說每個企業,都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形成自己的理解?如何把握其中的“度”?

答:關于DevOps的定義,確實不存在一個如“數學公式”般唯一正確的、一成不變的標準化定義。但是,它存在一個不可動搖的、普適的“核心理念內核”,以及可以根據企業自身情況進行“適配”的“外圍實踐”。1. 必須堅守的“核心內核”:這個內核,就是我們反復強調的,以“協作、共擔、端到端價值流”為核心的文化理念。具體來說,就是打破開發與運維之間的壁壘、建立“我們為同一個產品的商業成功共同負責”的共同體意識、以及持續地、數據驅動地,去識別和消除從創意到用戶價值實現過程中的一切浪費和瓶頸。任何對DevOps的理解,如果偏離了這個文化內核,而僅僅停留在工具或自動化層面,那一定是錯誤的。2. 可以靈活適配的“外圍實踐”:在堅守核心理念的前提下,企業應該,也必須,根據自身的行業特點、業務節奏、技術成熟度、組織規模等,去選擇和定制最適合自己的具體實踐。例如,一家追求極致速度的互聯網電商公司,可能會采用“一天多次發布”的、極其激進的持續交付模式。而一家對穩定性、安全性要求極高的金融機構,則可能會選擇一種變更頻率較低、但審批和自動化測試流程更為嚴謹的、更偏向于“持續部署就緒”(Continuous Deployment-Ready)的模式。把握其中的“度”,關鍵在于始終以“是否能更快、更穩地,為我們的最終用戶,交付更高質量的價值”作為唯一的、最終的衡量標尺。任何能夠服務于這個終極目標的實踐,就是適合你的、“正確”的DevOps實踐。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diannao/100460.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diannao/100460.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diannao/100460.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企業級實戰:構建基于Qt、C++與YOLOv8的模塊化工業視覺檢測系統(基于QWidget)

目錄一、概述二、項目目標與技術架構2.1 核心目標2.2 技術選型2.3 軟件架構三、AI推理DLL的開發 (Visual Studio 2019)3.1 定義DLL接口 (DetectorAPI.h)3.2 實現核心功能 (DetectorAPI.cpp)四、Qt Widget GUI應用程序的開發4.1 項目配置 (.pro 文件)4.2 UI設計 (mainwindow.ui)…

SVN自動化部署工具 腳本

SVN自動化部署工具 功能概述 這是一個自動化部署SVN倉庫的bash腳本,主要功能包括: 自動安裝SVN服務(如未安裝) 創建SVN項目倉庫 配置多用戶權限 設置自動同步到網站目錄 提供初始檢出功能 下載地址 https://url07.ctfile…

Facebook主頁變現功能被封?跨境玩家該如何申訴和預防

不少跨境玩家在運營Facebook公共主頁時,最期待的就是通過變現工具獲得穩定收入。但現實中,經常會遇到一個扎心的問題:主頁好不容易做起來,卻突然收到提示——“你的變現功能已被停用”。這意味著收入中斷,甚至可能導致…

安裝es、kibana、logstash

下載 elk 下載地址 elasticsearch地址: https://www.elastic.co/cn/downloads/elasticsearch kibana地址: https://www.elastic.co/cn/downloads/kibana logstash地址: https://www.elastic.co/cn/downloads/logstash 解壓elk 創建es全家桶文件夾 cd /usr/local mkdir elk …

Django admin 后臺開發案例【字段/圖片】

這是一個簡單的django admin 管理后臺,這個應用案例主要是給運營人員進行填寫數據 主要功能包括: 上傳圖片功能【選擇上傳時可以預覽】【替換已有數據中的圖片時可以預覽新舊圖片】 每條數據都將會記錄操作歷史。記錄操作人是誰?修改內容是什么?并且定位責任到某一員。 …

【C++】const和static的用法

目錄🚀前言💻const:“只讀”的守護者💯修飾普通變量💯修飾指針💯修飾函數💯修飾類成員💯修飾對象🌟static:“靜態存儲”與“作用域控制”💯修飾全…

F019 vue+flask海外購商品推薦可視化分析系統一帶一路【三種推薦算法】

文章結尾部分有CSDN官方提供的學長 聯系方式名片 B站up: 麥麥大數據 關注B站,有好處! 編號: F019 關鍵詞:海外購 推薦系統 一帶一路 python 視頻 VueFlask 海外購電商大數據推薦系統源碼 (三種推薦算法 全新界面布局…

【大數據專欄】流式處理框架-Apache Fink

Apache Fink 1 前言 1.1 功能 1.2 用戶 國際 國內 1.3 特點 ◆ 結合Java、Scala兩種語言 ◆ 從基礎到實戰 ◆ 系統學習Flink的核心知識 ◆ 快速完成從入門到上手企業開發的能力提升 1.4 安排 ◆ 初識Flink ◆ 編程模型及核心概念 ◆ DataSet API編程 ◆ Data…

向內核社區提交補丁

一、背景 內核的版本一直以來一直在持續迭代,離不開眾多開發者的貢獻。有時候我們會根據項目要求基于現有的內核版本開發一些新的功能或者修復掉一些特定場下的問題,我們是可以將其提交給社區的。 一般提交社區有兩個基本原則,一是提交的補…

TENGJUN-USB TYPE-C 24PIN測插雙貼連接器(H14.3,4腳插板帶柱):USB4.0高速傳輸時代的精密連接方案解析

在高速數據傳輸與多設備互聯需求日益增長的當下,USB TYPE-C接口憑借其可逆插拔、高兼容性的優勢成為主流,而TENGJUN推出的USB TYPE-C 24PIN測插雙貼連接器(規格:H14.3,4腳插板帶柱) ,以對USB4.0…

企業級 Docker 應用:部署、倉庫與安全加固

1 Docker簡介及部署方法 1.1 Docker簡介 Docker之父Solomon Hykes:Docker就好比傳統的貨運集裝箱 Note 2008 年LXC(LinuX Contiainer)發布,但是沒有行業標準,兼容性非常差 docker2013年首次發布,由Docker, Inc開發1.1.1 什么是do…

rust語言 (1.88) 學習筆記:客戶端和服務器端同在一個項目中

同一項目下多個可執行文件,多個子項目參照以下: 一、項目目錄 項目/|-- client/|-- main.rs|-- Cargo.toml|-- server/|-- main.rs|-- Cargo.toml|-- Cargo.toml二、項目公共 Cargo.toml [workspace] # 定義Rust工作區配置 members …

mac本地安裝mysql

本人環境 macOs 14.5 1.下載安裝mysql https://dev.mysql.com/downloads/mysql/ 配置環境變量,打開terminal vim ~/.bash_profile 添加MYSQL_HOME/usr/local/mysql 在PATH中添加 通過mysql --version命令查看版本 2.開啟mysql 打開終端teminal,輸入命令 sudo…

面試前端遇到的問題

面試官讓我寫一個delay函數然后這是我寫的代碼async function delay(){setTimeout(function() {}, 3000); }面試官就和我說不是這個,用promise當時就蒙了,什么東西,為什么要用promise然后問豆包說Promise 是 JavaScript 中用于處理異步操作的…

Ubuntu Desktop 22.04.5 LTS 使用默認的 VNC 遠程桌面

1. 打開 VNC 打開設置 - 分享 - 遠程桌面2. 配置 VNC 打開遠程桌面 啟用vnc 選擇vnc密碼訪問 配置密碼3. 固定密碼 遠程桌面的訪問密碼在每次開機后會刷新一次,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固定 打開【應用程序】-【附件】-密碼和加密密鑰(或…

【無線安全實驗4】基于偽隨機數的WPS PIN碼逆向(精靈塵埃/仙塵攻擊)

文章目錄1 原理分析1.1 WPS連接過程1.1.1 初始階段1.1.2 注冊階段1.2 WPS攻擊原理1.2.1 在線攻擊1.2.2 離線攻擊1.2.2.1 Ralink模式1.2.2.2 eCos模式2 實驗過程3 參考資料在2011年 Stefan Viehbck 演示過WPS的在線暴力攻擊,由于PIN碼猜測最多只需11000種組合&#x…

IDEA開發過程中經常使用到的快捷鍵

IntelliJ IDEA 開發 Java 時常用的快捷鍵列表 代碼編輯與行操作快捷鍵功能描述Ctrl Y刪除當前行。Ctrl D復制當前行到下一行。Shift Alt ↑將當前行(或選中塊)向上移動。Shift Alt ↓將當前行(或選中塊)向下移動。Ctrl /注…

ubuntu使用webrtc庫開發一個webrtc推拉流程序

目錄 一. 前言 二. 整體交互流程 三. 類實現說明 1. WebRtcClient 2. SignalPeerClient 3. WebRTCStream 4. 視頻源類 5. 拉流渲染 四. 使用示例 1. 推流代碼示例 2. 拉流代碼示例 一. 前言 在 《ubuntu編譯webrtc庫》我們介紹了如何在 ubuntu 上使用 webrtc 源代碼…

【Block總結】ConverseNet:神經網絡中的反向卷積算子

1. 論文信息 標題:Reverse Convolu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Image Restoration 發布平臺:arXiv 論文鏈接:https://arxiv.org/pdf/2508.09824 代碼倉庫:https://github.com/cszn/converseNet 任務領域:圖像恢復(去噪、超分辨率、去模糊) 核心貢獻:提出了一種新的反…

優化瀏覽體驗:4個設置讓Google Chrome更好用!

想要更流暢、更快速的瀏覽體驗嗎?本文章將向大家展示Google Chrome中你應該立即更改的4個重要設置,設置調整將幫助您提升性能,讓你的瀏覽更高效。1、打開瀏覽器,在地址欄輸入“chrome://flags"確定,在搜索標志中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