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生成或改變激光波長,可依賴增益介質、非線性光學元件、調諧元件及特殊激光器設計,以下是一些關鍵物質和元件及其作用機制:
一、增益介質:波長的“決定者”
增益介質是激光器的核心,其原子或分子的能級結構直接決定輸出激光的波長。通過選擇不同增益介質或利用其多能級特性,可實現波長選擇或擴展:
- 固體增益介質 - 增益晶體
- Nd:YAG晶體:釹離子(Nd3?)的能級躍遷產生1064nm紅外激光,通過非線性晶體(如KTP、BBO)可轉換為532nm綠光或355nm紫外光。
- 鈦寶石晶體(Ti:Sapphire):具有寬增益帶寬(650-1100nm),通過調諧技術可實現波長連續可調(范圍在幾十個nm),是超快激光和生物成像領域的核心介質。
- 氣體增益介質
- 氦氖氣體:通過氦氖原子的能級躍遷產生632.8nm紅光,常用于全息攝影和精密測量。
- 二氧化碳氣體:利用CO?分子的振動-轉動能級躍遷輸出10.6μm遠紅外激光,廣泛應用于激光切割和醫療手術。
- 半導體增益介質
- 通過調整半導體材料的禁帶寬度(如GaN基材料輸出藍光,AlGaInP基材料輸出紅光),或利用外腔反饋實現波長調諧(如可調諧DBR激光器調諧范圍達40nm)。
二、非線性光學元件:波長的“轉換器” - 倍頻晶體
非線性光學元件通過介質的非線性極化響應,實現波長的轉換或擴展,主要包括以下類型:
- 二次諧波產生(SHG)
- 原理:利用非線性晶體(如BBO、KTP)將兩個相同頻率的光子合并為一個頻率加倍的光子,實現波長減半。
- 應用:將1064nm紅外激光轉換為532nm綠光,廣泛應用于激光顯示和生物成像。
- 和頻與差頻產生(SFG/DFG)
- 原理:兩束不同頻率激光在非線性晶體中相互作用,生成和頻或差頻光。
- 應用:通過1550nm和980nm激光和頻產生636nm紅光,或通過差頻產生太赫茲波。
- 光學參量振蕩(OPO)
- 原理:利用非線性晶體(如MgO:PPLN)將泵浦光能量轉移至信號光和閑頻光,通過調諧晶體溫度或角度實現波長擴展。
- 應用:中科院研發的固態DUV激光通過OPO生成193nm深紫外光,支持3nm半導體工藝節點。
三、調諧元件:波長的“精準控制器” - 局部頻率/波長可調
調諧元件通過改變激光腔參數或增益介質性質,實現波長選擇或調諧:
- 光柵與棱鏡
- 原理:利用色散效應篩選特定波長,通過旋轉光柵或調整棱鏡角度改變輸出波長。
- 應用:外腔可調諧半導體激光器通過光柵反饋實現波長調諧。
- 電光調諧元件
- 原理:利用電光效應(如鈮酸鋰晶體)改變材料折射率,實現波長快速調諧。
- 應用:電光調諧激光器在光通信和光譜分析中用于動態波長切換。
- 溫度調諧
- 原理:通過改變增益介質或非線性晶體溫度,調整其折射率和能級結構,實現波長微調。
- 應用:分布式反饋激光器(DFB)通過溫度控制實現波長穩定輸出。
四、特殊激光器設計:波長的“集成生成器”
通過集成多種增益介質或非線性元件,可實現多波長激光輸出:
- 多晶體組合激光器
- 原理:將不同增益介質(如Nd:YAG和Nd:YLF)共軸放置,通過腔內雙折射片或聲光調Q元件實現多波長同時輸出。
- 應用:獲得1064nm/1047nm雙波長激光,用于差分吸收激光雷達。
- 拉曼激光器
- 原理:利用受激拉曼散射效應,通過級聯效應產生多階拉曼光,擴展波長范圍。
- 應用:基于光纖的拉曼激光器可輸出覆蓋可見光到中紅外的寬譜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