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窩物聯網模組正成為電動兩輪車新國標實施后不可或缺的關鍵部件,這一轉變源于新國標對電動自行車安全性和智能化的強制性要求 。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GB17761—2024《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不僅強化了防火阻燃、防篡改等安全標準,還首次將北斗定位、通信與動態安全監測功能納入強制或推薦性要求,為行業帶來了革命性變化 。在這種政策驅動下,Cat.1蜂窩模組憑借其低功耗、高穩定性和支持北斗定位等特性,正成為電動兩輪車智能化轉型的核心技術支撐,預計新國標將帶動Cat.1蜂窩模組需求超5000萬片,滲透率有望突破96% 。
新國標對電動兩輪車安全與智能化的強制要求
新國標《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GB17761—2024)于2024年12月31日正式發布,將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實施,替代2018版標準 。這一新標準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對電動兩輪車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新國標強化了非金屬材料防火阻燃要求,針對彈性軟墊材料、紡織品、皮革、電氣回路導線等不同類別非金屬部件分別規定了防火阻燃指標。同時明確限制電動自行車使用塑料的總質量不應超過整車質量的5.5% 。這一要求旨在降低火災事故隱患和危害,通過延緩火災蔓延速度、降低燃燒強度以及減少火災發生時有毒氣體釋放量,提升電動兩輪車的安全性能 。
其次,新國標完善了電池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要求,從硬件和軟件雙重層面提高非法改裝門檻 。電池組防篡改要求電動自行車不應預留擴展車載電池的接口或線路,并且應具有充電和放電互認協同功能;控制器防篡改要求不應通過剪線、跳線等方式修改控制器功能,不應兼容多種輸入電壓模式;限速器防篡改要求無論獨立還是集成,均不應具備修改限速值功能 。此外,新國標還增加了"一車一池一充一碼"溯源體系,從技術上大幅提高非法改裝門檻 。
第三,新國標首次將北斗定位、通信與動態安全監測功能納入標準 。根據官方解讀,近幾年發生的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事故中,很多起因都是蓄電池在充電過程中出現溫度異常,但使用者未能及時發現并切斷電源,導致火災甚至爆炸 。此外,電動自行車被盜也是困擾消費者的重大痛點 。為提升電動自行車主動安全性能,新國標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與動態安全監測功能。其中,用于城市物流、商業租賃等經營性用途的電動自行車必須安裝北斗模塊;其他普通家用電動自行車,在銷售時可由消費者自主選擇是否保留北斗模塊 。動態安全監測功能則要求將車輛異常行駛狀態以及蓄電池電壓、電流、溫度等超出正常范圍的情況及時發送給消費者,提醒消費者識別和處置安全問題,第一時間消除事故隱患 。
第四,新國標要求電動自行車具備通信模塊,以實現向企業等建設的信息管理平臺發送動態安全監測信息的功能 。為確保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新標準規定加裝的4G、5G通信模塊必須符合國家相關加密規定,確保相關信息傳輸途徑的安全性 。同時,接收動態安全監測信息的管理平臺必須遵守我國關于個人信息保護和數據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必須經消費者同意后才能進行敏感信息采集和處理 。
最后,新國標新增了企業質量保證能力和產品一致性要求,明確生產企業應具有與電動自行車整車產能相匹配的整車及車架等主要零部件的生產能力、檢測能力和質量控制能力 。這一要求旨在提高電動兩輪車的整體安全性能和質量可靠性,促進行業規范化發展和技術進步。
蜂窩物聯網模組的技術特性及其在滿足新國標中的作用
在滿足新國標要求的多種通信技術中,Cat.1蜂窩模組因其獨特技術特性成為電動兩輪車領域的首選方案 。作為4G網絡中的中速率連接技術,Cat.1在以下方面與電動兩輪車智能化需求高度契合:
在低功耗方面,九聯科技UMA223-H Cat.1蜂窩模組采用海思Hi2131芯片,其保活功耗比同類型芯片平均降低30%以上,數傳功耗減少10%,顯著延長了設備續航時間 。這一特性對需要長時間待機的兩輪車防盜系統尤為重要,能夠確保電池在長時間靜止狀態下仍能維持通信模塊的正常運行,為動態安全監測提供持續保障。
在通信穩定性方面,Cat.1蜂窩模組在下行信號接收能力上平均提升1dBm,賦予設備更強的"抓信號"能力 。在遠離基站的網絡邊緣環境中,仍能提供穩定的通信鏈路,減少數據丟包和通信中斷現象。這對于兩輪車軌跡追蹤、遠程控制等場景至關重要,確保掌握車輛狀態的實時上報。
在硬件接口支持方面,Cat.1蜂窩模組支持UART、SPI等多種接口,可直接連接傳感器和BMS系統,降低開發復雜度 。九聯科技UMA223-H系列模組,通過OpenCPU架構支持低代碼開發,使遠程控制、狀態查詢等功能的實現更加便捷,開發周期縮短30%以上 。這一特性使得車企能夠快速集成通信功能,滿足新國標對動態安全監測和溯源管理的要求。
在數據安全方面,Cat.1蜂窩模組支持國密加密算法,確保通信數據的安全傳輸 。同時,通過區塊鏈技術(如BoAT框架)實現設備身份認證和數據不可篡改,與新國標"一車一池一充一碼"溯源體系的技術路徑一致 。這一特性直接滿足新國標對通信模塊的加密要求,防止數據被篡改或偽造。
在定位精度方面,Cat.1蜂窩模組支持北斗系統定位,在共享場景中可達到米級精度,滿足經營性車輛強制安裝北斗模塊的要求 。同時,Cat.1的實時連接能力滿足即時追蹤需求,當車輛發生異常移動時,系統可立即向用戶發送警報,并實時上傳車輛位置數據,有效防止車輛被盜 。
蜂窩物聯網模組如何解決電動兩輪車的安全隱患
蜂窩物聯網模組通過實時監測電池狀態和異常報警功能,有效預防因電池熱失控引發的火災 。根據材料顯示,當電池溫度超過60℃時,搭載Cat.1模組的系統可自動斷電并推送報警,將安全事故率降低90%以上 。這一功能在共享兩輪車和外賣電動車等高頻使用場景中尤為重要,可有效降低因電池故障引發的火災風險。例如,某品牌智能電動車通過Cat.1網絡可提供每秒一次的位置更新,在復雜環境中保持99%的在線率,大幅降低了安全事故的發生率 。
在防盜報警方面,Cat.1蜂窩模組通過高精度定位和實時數據傳輸能力,大大增強了兩輪車的安全性 。某品牌電動車通過在車和電池內安裝定位裝置,每年能找回被盜竊的超過上千輛車和上千組電池 。這種防盜功能直接解決了電動兩輪車被盜的痛點問題,為消費者提供安全保障。同時,在換電場景中,Cat.1蜂窩模組結合環境傳感器和智能攝像頭,實現對異常溫度、濕度及防盜的實時監測與報警 。例如,當換電站內溫度異常時,系統可立即切斷電源并上報問題,防止電氣故障引發火災,這一功能對于共享兩輪車運營商尤為重要。
在防篡改方面,蜂窩模組通過通信協議互認和數據綁定實現"一車一池一充一碼"的溯源管理 。Cat.1模組集成在電池、控制器和充電器中,形成唯一標識碼,確保電池組與充電器匹配后方可充電、與整車匹配后方可騎行 。這種技術手段從源頭上提高了非法改裝的門檻,有效防范了因改裝導致的超速行駛、電池過充等安全隱患 。例如,某品牌電單車通過Cat.1模組實現電池狀態遠程監控和鎖車功能,顯著降低了電池丟失率,使運營方能夠通過遠程對電動車的電池包進行鎖包處理,防止用戶私自更換電池或進行改裝 。
在動態安全監測方面,Cat.1模組實時采集電池電壓、電流、溫度等關鍵參數,結合大數據分析提前預警安全隱患 。這一功能直接滿足新國標對動態安全監測的要求,使消費者能夠及時了解車輛安全狀況并采取相應措施。例如,當用戶長時間未使用車輛時,運營方可通過遠程實現尋找電池包位置功能,以及檢測電池包各項狀態指標,從而避免長時間未使用造成資源浪費和電池過度放電的情況發生 。
蜂窩物聯網模組對提升用戶體驗的價值
蜂窩物聯網模組不僅滿足安全要求,還為消費者提供了便捷的智能化服務,顯著提升用戶體驗 。根據艾瑞咨詢數據,2025年兩輪車智能化滲透率已突破45%,頭部企業計劃將智能化車型滲透率提升至90%以上。消費者對智能化功能的關注度高達83.9%,其中車輛定位、自動落鎖等功能成為購車的重要考量因素 。
在續航管理方面,Cat.1模組通過實時監測電池狀態,為用戶提供優化的充電建議,延長電池使用壽命 。用戶可通過APP查看附近或指定地址附近的換電柜,以及換電柜中電池的電量狀態,大大方便用戶的換電需求,從而解決里程焦慮的問題 。例如,用基于九聯科技UMA223-H Cat.1通訊模組定制的PCBA內置于兩輪車電池中,支持與服務器平臺、手機APP端進行數據交換,用戶可通過APP隨時了解電池健康狀況和剩余電量,做出合理的使用和充電決策 。
在交互體驗方面,Cat.1模組支持低代碼開發,使遠程控制、狀態查詢等功能的實現更加便捷 。用戶可通過APP一鍵解鎖車輛、實時查看車輛位置和狀態、接收異常報警信息等,大大提升了使用便捷性。特別是對于95后年輕用戶群體,68%將兩輪車視為"生活伴侶",42%每天與車輛智能系統交互超15次,高頻使用習慣已形成 。
在附加功能方面,蜂窩模組支持的智能系統可衍生出多種用戶運營場景 。例如,某品牌電動車在10個城市開展的"騎行尋寶"活動,用戶騎車經過隨機布設的禮物盒時可獲得抽獎機會,這種基于定位信息的互動游戲增加了騎行的樂趣 。此外,部分品牌還嘗試將Cat.1模組應用到兩輪車生態中的智能頭盔產品上,使其能夠脫離對智能手機的依賴,在低功耗的要求下實現更好的移動性和數據能力 。
在共享經濟方面,Cat.1模組的穩定通信和低功耗特性,為共享兩輪車運營商提供了高效的管理工具 。在共享場景中,Cat.1蜂窩模組可將設備維護周期延長至3-6個月,大幅降低運營成本。通過Cat.1模組實現精細化運營,降低產品丟失帶來的巨額損耗與運維費用,實現規模化盈利 。
結語
蜂窩物聯網模組已成為電動兩輪車新國標實施后不可或缺的關鍵部件,不僅滿足了新國標對安全性和智能化的強制要求,還為消費者提供了便捷的智能化服務,提升了用戶體驗 。隨著新國標的全面實施,Cat.1蜂窩模組的應用將迎來爆發式增長,預計需求超5000萬片,滲透率突破96%,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00億元 。
從行業長遠發展來看,蜂窩物聯網模組將推動電動兩輪車從傳統機械產品向智能化、網聯化方向轉型 。這種轉型不僅提升了產品的安全性和用戶體驗,還為行業創造了新的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如共享出行、換電服務、智能生態系統等 。
同時,隨著技術進步和政策支持,蜂窩物聯網模組將與AI、區塊鏈等技術深度融合,為電動兩輪車行業帶來更高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
未來,電動兩輪車行業將形成以蜂窩物聯網模組為核心的技術生態,通過標準化接口和協議,實現與電池管理系統、智能頭盔、充電樁等生態產品的互聯互通,構建完整的智能出行生態系統 。這種生態系統將為消費者提供更安全、便捷、智能的出行體驗,同時為行業帶來更大的商業價值和社會效益 。
電動兩輪車新國標的實施為蜂窩物聯網模組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空間和發展機遇 。作為連接電動兩輪車與智能世界的橋梁,蜂窩物聯網模組將在提升安全、優化體驗、創新商業模式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推動電動兩輪車行業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