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語言模型實現語音到語音翻譯的新方法:Scheduled Interleaved Speech-Text Training
在人工智能領域,語音到語音翻譯(Speech-to-Speech Translation, S2ST)一直是極具挑戰性的任務。傳統的做法是將語音識別、文本翻譯和語音合成三個步驟串聯起來,而近年來,端到端的S2ST系統逐漸成為研究熱點。最近,一項名為 Scheduled Interleaved Speech-Text Training 的新技術在這一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本文將帶你深入了解這項技術的原理、優勢,以及它在實際應用中的表現。無論你是AI愛好者、學生,還是相關領域的從業者,都能從這篇文章中獲得有價值的見解。
什么是語音到語音翻譯?
語音到語音翻譯,顧名思義,就是讓機器聽懂一種語言的語音,然后用另一種語言“說”出來。比如,你用中文說“你好”,機器能聽懂,并用英文說“Hello”。
這聽起來很簡單,但背后的挑戰非常大。語音信號是連續的波形,而文本是離散的符號,兩者之間存在巨大的“模態差距”。再加上不同語言之間的語法、語義差異,使得S2ST成為一個復雜的跨模態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