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通信系統中的編碼與調制:從信道基礎到信號傳輸技術
- 一、信道與通信電路🍂
- 二、三種基本通信方式📖
- 1. 單向通信(單工通信)
- 2. 雙向交替通信(半雙工通信)
- 3. 雙向同時通信(全雙工通信)
- 三、編碼與調制:讓信號適配信道的關鍵技術🥝
- 1. 基帶調制(編碼)
- 2. 帶通調制
- 四、常用編碼方式:將二進制數據轉化為電信號🥝
- 1. 不歸零制(NRZ)
- 2. 歸零制(RZ)
- 3. 曼徹斯特編碼
- 4. 差分曼徹斯特編碼
- 五、基本的帶通調制方法📖
- 1. 幅度調制(調幅AM)
- 2. 頻率調制(調頻FM)
- 3. 相位調制(調相PM)
- 六、混合調制方法:QAM正交振幅調制🍂
通信系統中的編碼與調制:從信道基礎到信號傳輸技術
一、信道與通信電路🍂
要理解通信系統,首先得明確信道和通信電路的概念。
- 信道:是通信系統中單向傳輸信息的物理通道,如同城市中的單行道,強調信息傳輸的方向性。比如一條電話線就包含兩條信道:一條用于發送語音,另一條用于接收語音。
- 通信電路:由發送信道和接收信道組成的雙向通道,通常指物理連接的線路(如網線、光纖),可能包含多個信道。如果把電路比作"道路",那么信道就是"道路"上的"車道",一條道路可以有多個車道供不同方向的"車輛"(信息)通行。
二、三種基本通信方式📖
根據通信雙方的信息交互方向,通信方式可分為以下三類:
1. 單向通信(單工通信)
?信息僅能單方向傳輸,無反向交互。例如電視臺向觀眾發送節目信號,觀眾無法反饋;紅綠燈向車輛傳遞指令,車輛也無法回傳信息。這種通信方式只需一條信道,適合單向信息流場景。
2. 雙向交替通信(半雙工通信)
?通信雙方可輪流發送和接收,但不能同時進行。就像使用對講機時,A按下按鈕說話,B只能等待;B按下按鈕回應時,A也需等待。早期的以太網也采用這種方式,同一時間只能有一個設備發送數據,其他設備需等待。它需要2條獨立信道(發送+接收),但設備需共享同一頻段,同一時間只使用一條。
3. 雙向同時通信(全雙工通信)
?通信雙方可同時發送和接收信息。現在的網卡普遍支持全雙工模式,允許數據雙向同時傳輸。它需要兩條獨立信道(發送+接收),且需隔離技術防止干擾,傳輸效率最高。現代通信系統(如5G、光纖網絡)大多采用全雙工,不過在資源受限的場景(如低功耗物聯網設備)仍可能使用半雙工,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就采用這種通信方式。
三、編碼與調制:讓信號適配信道的關鍵技術🥝
?在通信系統中,來自信源的原始信號(如計算機發送的數據)通常被稱為基帶信號。這類信號頻率范圍低,主要集中在0Hz附近的低頻段(甚至包含直流分量),直接表示信息,如二進制數據(0/1)、文字文件或圖像像素值。
?但基帶信號在實際傳輸中存在一個關鍵問題:許多信道無法直接傳輸低頻或直流分量。例如,電話線對低頻信號的衰減極大,無線信道則需要高頻電磁波才能有效傳播。為解決這一矛盾,就需要對基帶信號進行調制——將信號"改造"以適應信道特性。
根據調制目的和方法的不同,調制可分為兩類:基帶調制和帶通調制
1. 基帶調制(編碼)
?僅對數字基帶信號的波形進行變換,使其更適配信道特性,但不改變信號的頻率范圍。調制后的信號仍然是數字信號。本質上是將數字信號轉換為另一種形式的數字信號,比如將二進制比特流轉換為不同電平或脈沖序列,因此也被稱為編碼。通過編碼可以消除低頻干擾或者避免直流分量。
基帶調制就如同"翻譯"——將一種語言(信號形式)轉換為另一種語言(適配信道的信號形式),但內容不變。
2. 帶通調制
?使用載波信號(高頻正弦波)對基帶信號進行調制,將低頻的數字基帶信號的頻譜"搬移"到高頻段,并轉換為模擬信號,形成帶通信號。其核心作用是讓信號能在無線電波、光纖等模擬信道中傳輸,而且高頻信號可通過濾波器隔離噪聲,提高抗干擾能力。
消息發送全程示意圖:
四、常用編碼方式:將二進制數據轉化為電信號🥝
?在數字通信中,二進制數據(0和1)需要通過特定的編碼方式轉化為電信號,以便在物理信道中傳輸。常見的編碼方式包括不歸零制(NRZ)、歸零制(RZ)、曼徹斯特編碼和差分曼徹斯特編碼,它們在信號形式、同步能力和帶寬需求上各有特點,適用于不同的通信場景。
1. 不歸零制(NRZ)
這是最簡單的編碼方式,電平直接表示比特值:高電平為1,低電平為0。信號在整個位周期內保持恒定電平,僅在相鄰比特不同時發生跳變(如1后接0)
- 優點:實現簡單,無冗余跳變,占用帶寬較低
- 缺點:沒有自同步能力,如果連續傳輸多個相同碼元(如"1111"),信號波形無跳變,接收端無法通過波形自身恢復時鐘信號,需額外的時鐘線輔助同步;長時間傳輸相同電平可能導致信號偏移(如直流偏置)
2. 歸零制(RZ)
每個比特周期內,信號在中間時刻歸零:正脈沖(高→零)表示1,負脈沖(低→零)表示0,每個位周期內,信號在末尾必須回到零電平
- 優點:相比NRZ,信號跳變更多,有助于提升同步能力
- 缺點:由于每個位周期包含脈沖和歸零過程,信號頻率是NRZ的兩倍;且在電路設計上,需設計額外的電路控制歸零,編碼效率低
3. 曼徹斯特編碼
其原理是每個位周期的中心位置發生跳變,向上跳變表示"0",向下跳變表示"1"(或相反定義)
- 優點:自同步能力很強,每個位周期必然包含一次跳變,接收端可通過檢測跳變位置恢復時鐘信號,無需額外同步線;跳變平衡了正負電平,避免信號偏移
- 缺點:信號頻率是NRZ的兩倍,通過犧牲帶寬換取了自同步能力。10Mb/s傳統以太網就采用這種編碼方式
4. 差分曼徹斯特編碼
每位周期中心始終跳變(無論數據是0還是1),數據由位邊界決定,位開始處有跳變表示"0",無跳變表示"1"
- 優點:自同步能力更強,中心跳變確保時鐘恢復,邊界跳變攜帶數據信息;相比曼徹斯特編碼,對電壓波動不敏感(僅關注跳變方向而非絕對電平)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只給一段波形,不提供編碼方式,也不提供對應的比特流,則無法識別是曼徹斯特編碼還是差分曼徹斯特編碼。所以相關題目一般是:給波形+比特流問編碼方式 或 給編碼方式+波形問比特流
舉例:像下面這幅圖,就給一段波形,你是無法區分它到底是曼徹斯特編碼還是差分曼徹斯特編碼👏
五、基本的帶通調制方法📖
調制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1. 幅度調制(調幅AM)
?用基帶信號控制載波的幅度(如傳統廣播),讓載波的振幅隨基帶數字信號的變化而變化。例如,有載波輸出表示1,無載波輸出表示0。這種方式也叫幅移鍵控(ASK)。
2. 頻率調制(調頻FM)
?用基帶信號控制載波的頻率(如FM收音機),讓載波的頻率隨基帶數字信號的變化而變化。例如,用頻率f1表示1,用另一個頻率f2表示0。也叫頻移鍵控(FSK)。
3. 相位調制(調相PM)
?用基帶信號控制載波的相位(如Wi-Fi中的QPSK調制),讓載波的初相位隨基帶數字信號的變化而變化。例如,0相位表示0,180度相位表示1。也叫相移鍵控(PSK)。
在這些調制方式中,若設計k個幅值、k個頻率或k個相位值,則1碼元=log?k bit。
六、混合調制方法:QAM正交振幅調制🍂
頻率和相位是相關的,頻率是相位隨時間的變化率,頻率變化會導致相位變化。正交振幅調制是將相位和振幅一起調制,形成疊加信號。
比如設計m種振幅,n種相位,將幅度調制(AM)和相位調制(PM)兩兩復合,可得到z=mn種信號,則1碼元=log?(mn) bit,這種調制方式稱為QAM-z。
如果我的內容對你有幫助,請 點贊 , 評論 , 收藏 。創作不易,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