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docker
????????在云計算和微服務架構盛行的今天,Docker 作為容器技術的標桿,徹底改變了應用部署和運行的方式。簡單來說,Docker 是一個開源的容器化平臺,它通過將應用程序及其依賴環境打包成一個輕量級、可移植的容器,實現了 “一次構建,到處運行” 的終極目標。
二、為什么需要Docker?
在學習技術之前,我們先搞懂一個問題:為什么要用 Docker?
如果你經歷過這些場景,那 Docker 就是為你準備的:
- 開發時:“我本地能跑啊,怎么到你那就報錯了?”
- 部署時:“服務器環境少了個依賴,等我裝一下... 哦不對,版本不對!”
- 運維時:“這臺服務器跑了 10 個應用,資源互相搶占,崩潰了都不知道是誰的鍋。”
????????Docker 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它通過容器化技術,把應用和依賴 “打包” 成一個獨立的 “容器”,實現了 “一次構建,到處運行”。無論在開發機、測試環境還是生產服務器,容器里的應用運行結果完全一致,徹底告別 “環境不一致” 的噩夢。
三、Docker 的核心概念
要理解 Docker,需先掌握以下核心概念:
1.?鏡像(Image)
- 定義:鏡像可以理解為一個 “只讀模板”,包含了運行應用所需的代碼、庫、環境變量、配置文件等所有依賴。例如,一個 Nginx 鏡像包含了 Nginx 服務器的所有運行文件。
- 特性:
- 只讀性:鏡像一旦構建完成,就無法修改,確保環境一致性。
- 分層存儲:鏡像由多個只讀層疊加而成,相同層可被多個鏡像共享,節省存儲空間。
- 可繼承性:通過?
Dockerfile
?基于基礎鏡像(如?ubuntu
、centos
)構建新鏡像,簡化配置。
2.?容器(Container)
- 定義:容器是鏡像的運行實例,是鏡像在內存中的動態表現形式。它在鏡像的只讀層之上添加了一個可寫層,所有運行時的修改(如文件創建、配置變更)都保存在這一層。
- 特性:
- 隔離性:容器之間通過 namespace 隔離進程、網絡、文件系統等資源,互不干擾。
- 輕量級:容器共享宿主機的內核,無需像虛擬機一樣模擬完整操作系統,啟動速度快(秒級)、資源占用低。
- 可移植性:相同鏡像在任何支持 Docker 的環境中運行結果一致,解決 “開發環境能跑,生產環境報錯” 的問題。
3.?倉庫(Repository)
- 定義:倉庫是用于存放和分發 Docker 鏡像的平臺,類似代碼倉庫(如 GitHub),你可以從倉庫拉取別人做好的鏡像,也可以把自己構建的鏡像推到倉庫分享。。
- 常見倉庫:
- Docker Hub:官方公共倉庫Docker Hub(https://hub.docker.com/),里面有數十萬現成的鏡像(比如 MySQL、Redis、Nginx 等),直接拿來就能用。。
- 私有倉庫:企業或團隊內部搭建的倉庫(如 Harbor),用于存儲私有鏡像,保障安全性。
四、Docker 安裝:3 步搞定環境搭建
接下來我們動手安裝 Docker,支持 Windows、macOS 和 Linux,步驟都很簡單:
1. Windows 安裝
- 系統要求:Windows 10/11 專業版 / 企業版(需開啟 Hyper - V),或使用 WSL2;
- 下載地址:Docker Desktop for Windows;
- 安裝:雙擊安裝包,一路 “下一步”,安裝完成后啟動 Docker(桌面會出現鯨魚圖標)。
2. Linux 安裝(以 Ubuntu 為例)
# 更新包索引
sudo apt-get update
# 安裝依賴
sudo apt-get install ca-certificates curl gnupg lsb-release
# 添加Docker官方GPG密鑰
curl -fsSL https://download.docker.com/linux/ubuntu/gpg | sudo gpg --dearmor -o /usr/share/keyrings/docker-archive-keyring.gpg
# 設置穩定版倉庫
echo "deb [arch=$(dpkg --print-architecture) signed-by=/usr/share/keyrings/docker-archive-keyring.gpg] https://download.docker.com/linux/ubuntu $(lsb_release -cs) stable" | sudo tee /etc/apt/sources.list.d/docker.list > /dev/null
# 安裝Docker引擎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docker-ce docker-ce-cli containerd.io
# 驗證安裝(運行hello-world)
sudo docker run hello-world
安裝完成后,運行docker --version
查看版本,出現類似Docker version 24.0.6, build ed223bc
的輸出就說明安裝成功了!
五、Docker 的基本工作流程
-
構建鏡像
通過編寫?Dockerfile
?定義鏡像的構建步驟(如基礎鏡像選擇、依賴安裝、應用部署等),然后執行?docker build
?命令生成鏡像。
示例?Dockerfile
?片段:FROM python:3.9 # 基礎鏡像 WORKDIR /app # 工作目錄 COPY . . # 復制本地文件到容器 RUN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 安裝依賴 CMD ["python", "app.py"] # 容器啟動命令
-
分發鏡像
將構建好的鏡像推送到倉庫(如 Docker Hub 或私有倉庫),供其他環境或團隊成員使用。 -
運行容器
從倉庫拉取鏡像,通過?docker run
?命令創建并啟動容器,指定端口映射、數據卷掛載等參數。
示例:docker run -d -p 8080:80 --name myapp myapp:v1
(-d 后臺運行,-p 端口映射,--name 容器名稱) -
管理容器生命周期
通過命令停止(docker stop
)、啟動(docker start
)、刪除(docker rm
)容器,或查看日志(docker logs
)、進入容器(docker exec
)等。
六、Docker 常用命令
操作場景 | 命令示例 | 說明 |
---|---|---|
鏡像相關 | docker pull [鏡像名] | 從倉庫拉取鏡像 |
docker build -t [鏡像名:版本] . | 基于 Dockerfile 構建鏡像 | |
docker images | 查看本地鏡像列表 | |
容器相關 | docker run -d -p 80:80 --name [容器名] [鏡像名] | 創建并啟動容器(-d 后臺運行,-p 端口映射) |
docker ps | 查看運行中的容器 | |
docker ps -a | 查看所有容器(包括停止的) | |
docker stop [容器名/ID] | 停止容器 | |
docker rm [容器名/ID] | 刪除容器 | |
倉庫相關 | docker push [鏡像名:版本] | 推送鏡像到倉庫 |
六、實戰:用 Docker 部署一個 Node.js Web 應用
光說不練假把式,我們來實戰部署一個簡單的 Node.js Web 應用,體驗完整的 Docker 流程:
1. 準備應用代碼
創建一個簡單的 Node.js 應用,目錄結構如下:
myapp/
├── app.js # 應用代碼
├── package.json # 依賴配置
└── Dockerfile # Docker構建文件
app.js
內容: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const port = 3000;
cons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req, res) => {res.statusCode = 200;res.setHeader('Content-Type', 'text/plain');res.end('Hello Docker! This is my Node.js app.\n');
});
server.listen(port, () => {console.log(`Server running at http://localhost:${port}/`);
});
package.json
內容:
{"name": "my-docker-app","version": "1.0.0","main": "app.js","dependencies": {}
}
2. 編寫 Dockerfile:定義鏡像構建規則
Dockerfile
是構建鏡像的 “說明書”,內容如下:
# 基礎鏡像:使用Node.js官方鏡像(包含Node環境)
FROM node:16-alpine# 設置工作目錄(容器內的目錄)
WORKDIR /app# 復制本地文件到容器的工作目錄
COPY package*.json ./
COPY app.js ./# 安裝依賴(因為package.json中無依賴,這步可省略,但保留規范)
RUN npm install# 暴露容器的3000端口(告訴Docker容器會使用這個端口)
EXPOSE 3000# 容器啟動命令(運行Node應用)
CMD ["node", "app.js"]
3. 構建鏡像與運行容器
# 進入myapp目錄,構建鏡像(-t指定鏡像名和版本)
docker build -t my-node-app:v1 .# 查看構建好的鏡像
docker images | grep my-node-app
# 輸出:my-node-app v1 abc123456789 1 minute ago 110MB# 運行容器(映射宿主機3000端口到容器3000端口)
docker run -d -p 3000:3000 --name myapp-container my-node-app:v1# 訪問應用:打開瀏覽器訪問 http://localhost:3000,能看到“Hello Docker! This is my Node.js app.”就成功了!
4. 推送鏡像到倉庫(可選)
如果你想把鏡像分享給團隊或部署到服務器,可以推送到 Docker Hub(需先注冊賬號并登錄):
# 登錄Docker Hub
docker login# 給鏡像打標簽(格式:用戶名/鏡像名:版本)
docker tag my-node-app:v1 你的用戶名/my-node-app:v1# 推送鏡像到倉庫
docker push 你的用戶名/my-node-app:v1
?七、Docker 進階:數據持久化與網絡配置
實際應用中,我們還需要解決數據持久化(容器刪除后數據不丟失)和容器間通信的問題。
1. 數據卷(Volume):讓數據 “長生不老”
容器內的數據默認是臨時的,容器刪除后數據會丟失。用數據卷可以將容器內的目錄映射到宿主機,實現數據持久化:
# 創建數據卷
docker volume create nginx-data# 運行Nginx容器并掛載數據卷(將容器的/usr/share/nginx/html目錄映射到nginx-data卷)
docker run -d -p 8080:80 -v nginx-data:/usr/share/nginx/html --name mynginx nginx# 現在往宿主機的數據卷目錄寫文件,容器內會同步(數據卷在宿主機的路徑可通過docker inspect查看)
2. 網絡配置:讓容器 “互聯互通”
Docker 默認提供了橋接網絡,容器可以通過名稱或 IP 通信:
# 創建自定義網絡
docker network create my-network# 運行兩個容器并加入同一網絡
docker run -d --name app1 --network my-network my-node-app:v1
docker run -d --name app2 --network my-network nginx# 在app1容器中訪問app2(通過容器名)
docker exec -it app1 ping app2
# 能ping通說明網絡連通成功
八、總結與后續學習方向
通過這篇文章,你已經掌握了 Docker 的核心概念、安裝方法、基礎命令和實戰部署流程。Docker 的核心價值在于環境一致性、輕量級隔離和快速部署,這些特性讓它成為現代軟件開發和云原生架構的基石。
后續可以深入學習這些內容:
- Docker Compose:多容器應用編排工具,通過 yaml 文件定義多個容器的關系;
- Docker Swarm:Docker 原生的容器集群管理工具;
- Kubernetes(K8s):容器編排王者,用于大規模容器集群的管理(Docker 是基礎);
- Docker 進階技巧:鏡像優化(減小體積)、多階段構建、私有倉庫搭建等。
Docker 不難,多動手實踐就能熟練掌握。從今天開始,用 Docker 規范你的開發環境,提升部署效率吧!如果有問題,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