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官:請解釋什么是監督學習?能否用生活案例說明其運作邏輯?
監督學習如同教孩子識字的過程。父母指著"蘋果"圖片反復說"這是蘋果"(帶標簽的訓練數據),孩子逐漸建立"紅色圓形水果=蘋果"的認知模型(算法生成)。當孩子看到新圖片時,模型會自動匹配特征并輸出判斷(測試階段)。若判斷錯誤(如把西紅柿認成蘋果),父母糾正(反向傳播調整參數),最終形成穩定識別能力。
產品經理需理解:監督學習本質是通過標記數據訓練輸入特征與輸出結果的映射關系,典型場景如電商評論情感分析(文本分類)、房價預測(回歸問題)。關鍵指標包括準確率、召回率及F1值,需根據業務需求權衡模型優化方向。
面試官:KNN算法與決策樹ID3的區別是什么?如何選擇使用場景?
KNN像"鄰居投票"系統。假設你要評估用戶流失風險,模型會在特征空間中計算該用戶與歷史用戶的歐式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