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動問題的分類依賴于分類的出發點,本文從系統論的角度來分析振動問題的分類。如圖1,一個振動系統,包括三個方面:輸入、系統特性(或稱為系統模型)、輸出。其中,輸入指外界載荷,包括力和力矩等荷載;輸出指響應,例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內力、應力、應變等。
圖1 振動力學系統示意圖
1. 已知輸入和系統特性,求輸出(正問題 / Forward Problem)
在該問題中,系統的力學模型(質量、阻尼、剛度)和激勵(輸入)已知,目標是求解系統的響應(輸出),如位移、速度或加速度(丁文鏡,1988;張阿舟,1989;劉延柱,1988;胡海巖,2005)。數學形式(常見二階線性系統):
M x ¨ ( t ) + C x ˙ ( t ) + K x ( t ) = F ( t ) M\ddot{x}(t) + C\dot{x}(t) + Kx(t) = F(t) Mx¨(t)+Cx˙(t)+Kx(t)=F(t)
式中, M , C , K M,C,K M,C,K:分別為質量、阻尼和剛度矩陣(系統特性); F ( t ) F(t) F(t):已知激勵(輸入); x ( t ) x(t) x(t):要求解的系統響應(輸出)。
常用的求解方法包括:計算一般結構振動問題的有限元法、計算復雜結構的子結構方法、計算軸系振動的傳遞矩陣法等。還有一些方法,時域方法:Newmark、Wilson-θ、Runge-Kutta 等數值積分法;頻域方法:FFT、頻率響應函數(FRF)分析;模態疊加法等。
典型的應用場景例如:地震下建筑結構響應分析;機械設備受激振動響應仿真;航空航天結構動態性能評估等。求解振動的正問題并不是最終目的,更重要的是實現振動控制,即通過控制使振動系統的響應滿足需求(丁文鏡,1988;張阿舟,1989)。
表1 三類典型振動力學問題
問題類型 | 已知內容 | 求解目標 | 問題性質 | 應用方向 |
---|---|---|---|---|
正問題 | 輸入 + 系統特性 | 輸出 | 正定、穩定 | 響應預測、設計分析 |
逆問題① | 輸入 + 輸出 | 系統特性(參數) | 不適定 | 系統識別、損傷檢測 |
逆問題② | 輸出 + 系統特性 | 輸入(載荷) | 不適定 | 載荷識別、力歷史重建 |
2. 已知輸入和輸出,求系統參數(逆問題 / 系統識別問題)
表達系統特性的方式很多,例如系統的質量、阻尼、剛度等,還有系統的頻響函數、脈沖響應等。在該問題中,已知系統受某一激勵(輸入)并測得響應(輸出),目標是識別系統的參數,如物理參數(質量、阻尼、剛度),或者模態參數(例如頻率、阻尼比、振型)等(傅志方,1990)。
逆問題 / 系統識別問題,就是指給定了 F ( t ) , x ( t ) F(t), x(t) F(t),x(t),求解 M , C , K M,C,K M,C,K以及模態參數。應用場景例如:結構健康監測(SHM);損傷識別(參數變化);材料或連接部位參數識別;黑箱建模與系統建模。
求解方法包括:頻域方法:模態分析(EMA)、頻響函數擬合;時域方法:最小二乘法、Kalman濾波、子空間識別(SSI);優化方法:遺傳算法、粒子群、梯度下降。
該問題的特點包括:屬于逆問題,通常病態,對測量誤差敏感;需要優化、正則化等手段進行穩定求解;多用于未知或復雜結構的建模。
3. 已知輸出和系統特性,求輸入(逆問題 / 載荷識別問題)
載荷識別問題的目標是:在已知 M , C , K M,C,K M,C,K和 x ( t ) x(t) x(t)的前提下,求外載荷 F ( t ) F(t) F(t)(張阿舟,1986)。
特點是:同樣是與系統識別問題相似的逆問題,但是高度不適定(尤其是輸入與輸出維度不一致時),且對測量誤差非常敏感,通常需要正則化技術(如 Tikhonov 正則化)。
求解方法包括:時域反演:最小二乘反演、反卷積法;模態空間反演:基于模態坐標求激勵;狀態空間方法:擴展卡爾曼濾波、最優估計;正則化方法:Tikhonov、TSVD、Bayesian 推斷。
應用場景例如:沖擊載荷識別(如車輛撞擊、爆炸測試);工程設備受力歷史重建;零部件服役狀態載荷監測(如風機葉片、橋梁)。
參考資料
張阿舟. 振動環境工程. 航空工業出版社. 1986
張阿舟 等. 振動控制工程. 航空工業出版社. 1989
丁文鏡. 減震理論. 清華大學出版社. 1988
傅志方. 振動模態分析與參數辨識. 機械工業出版社. 1990
胡海巖. 機械振動基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2005
劉延柱 等. 振動力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