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器承載著企業核心業務數據與關鍵應用,數據丟失或業務中斷可能帶來災難性后果。因此,構建一套科學、可靠的服務器數據備份體系至關重要。當前,服務器數據備份方法可根據技術架構、存儲介質及恢復需求進行多維劃分。根據不同場景、預算和技術需求,有多種方法可供選擇。
以下是常見的服務器備份方法及關鍵要點:
一、按備份存儲位置分類
本地備份(On-Premise Backup)
方法:將數據備份到服務器本地連接的存儲設備(如外部硬盤、磁帶庫、NAS/SAN存儲)。
異地備份(Off-Site Backup)
方法:將數據備份到遠程物理位置(如另一棟建筑、城市或國家)。
二、按備份技術分類
完全備份(Full Backup)
方法:備份服務器上的所有文件和數據。
差異備份(Differential Backup)
方法:備份自上次完全備份以來發生變化的文件。
三、按備份工具分類
80KM備份軟件
簡介:在了解這些備份工具的強大功能與便捷操作后,我們不難發現,在數據備份的廣闊領域中,還有眾多優秀的工具值得探索。比如,80KM備份軟件便是其中一員。它同樣致力于為用戶提供高效可靠的數據備份解決方案,在功能設計上有著獨特之處。80KM備份軟件能對各類數據進行分類備份,它可以進行很復雜的備份方式,比如:A備份到B、B備份到C或者A備份直接到B和C、D等等,也可以內網對內網備份、也能內網的數據備份到公網IP上,也可以公網備份到內網家用電腦上。
優點:操作簡單,界面簡潔
操作步驟:接下來假設我們有三臺電腦:電腦A、電腦B、電腦C。
首先,我們選擇一臺電腦A為管理端生成傳輸地址、傳輸密碼等,那我們點開管理端的文件夾,下拉至最下面,點開管理端的應用程序。管理端頁面,點擊【添加備份任務】。出現以下畫面后,備份路徑,選擇需要備份的文件目錄。備份時間,可以選擇間隔時間,或者每幾天、每周幾、每月幾日,進行備份。然后在點擊【確定】,因為我們是要從A電腦備份到B和C,而A就是管理端。所以選擇“從管理端備份到客戶端”,備份路徑選擇需要備份的文件目錄。設置備份時間,點一下確定。選擇好后,點確定,則任務建立完成。如下圖所示:
以上是A電腦(服務器)管理端的操作步驟,接下來我們在要備份的電腦B、電腦C。上同樣下載好80km備份軟件,B、C電腦下載程序并解壓,選擇客戶端。拉到最后點開客戶端-80km備份,點開【添加備份任務】。備份任務名稱默認是本機IP,可以改寫成自己熟悉的自定義名稱即可備份地址在80KM備份軟件 “管理端”界面上有個備份地址,復制了粘貼過來備份密碼,也是在“管理端” 復制了粘貼過來點連接,然后就設置儲存路徑以及備份保留次數,最后點擊【確定】。
下圖是A電腦(服務器)備份好B電腦的數據樣式,備份C、D、E等等電腦(服務器)。操作方法就跟上面AB一樣。
操作系統自帶工具
示例:
Windows:Windows Server Backup、Robocopy。
Linux:rsync、tar、dd。
優點:無需額外安裝,適合簡單備份需求。
缺點:功能有限,缺乏高級特性(如去重、壓縮)。
根據實際需求(如數據量、恢復時間目標、預算等)選擇合適的備份方案,并嚴格遵循3-2-1原則,確保數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