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看看文章,看看有沒有思路
文獻
The regulatory role of cancer stem cell marker gene CXCR4 in
the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ncer
IF:6.8 中科院分區:1區 醫學WOS分區: Q1
目的:通過 scRNA-seq 結合大量 RNA-seq 揭示癌癥干細胞 (CSCs) 標志基因 CXCR4 在胃癌 (GC) 生長和轉移中的分子機制
introduction
癌癥干細胞 (CSC) 是可誘導腫瘤起始并導致復發的腫瘤細胞亞群,CSC 的表征對于癌癥診斷、治療和預后很重要.CXCR4 被確定為一種趨化因子受體,與免疫疾病和癌癥等多種病理狀況有關。此外,CXCR4 是 CSC 標記基因之一.打算使用 scRNA-seq 結合大量 RNA-seq 來探索 CXCR4 在 GC 中的可能參與,以確定治療 GC 的潛在基因。
result
1scRNA-seq 數據分析在 GC 組織中鑒定出大量高度可變的基因
首先,通過 GEO 數據庫下載來自 GSE163558 的 7 個 GC 相關 scRNA-seq 數據,包括 3 個原位腫瘤樣本、2 個淋巴結轉移腫瘤樣本和 2 個肝轉移腫瘤樣本,并使用 R 包“Seurat”進行 scRNA-seq 數據分析。然后,經過質量控制和scRNA-seq數據的標準化,過濾掉低質量的細胞(過濾閾值:nFeature_RNA > 500 & nCount_RNA > 1000 & nCount_RNA < 20,000 & percent.mt <10)(補充圖。nCount 和 percent.mt 之間的相關系數 (r) 為 0.18,nCount 和 nFeature 之間的相關系數 (r) 為 0.91(補充圖 1)。1B),這表明過濾后的細胞質量良好。
然后,從過濾后的細胞中鑒定出 GC 中的高可變基因,共納入 24,924 個基因進行基因表達方差分析,以鑒定高可變基因。最后選擇關于方差的前 2000 個高度可變的基因進行下游分析(補充圖 D)。1C)。
點評:湊結果,沒啥好說的。
GC 組織樣品的 scRNA-seq 數據的 PCA
通過 UMAP 分析進一步研究 GC 組織中的細胞異質性。UMAP 將降維(例如 PCA)與最近鄰網絡上的隨機游走相結合,以將高維數據映射到二維空間,同時保持單元之間的局部距離。與 PCA 相比,UMAP 是一種隨機算法,這意味著在同一數據集上運行的多種方法將產生不同的圖26。通過 UMAP 方法分析后,將所有細胞聚集成 19 個細胞簇(圖 D)。通過進一步校正數據,我們發現不同樣本來源之間沒有顯著差異,但細胞簇的比例不同(圖 D)。此外,我們根據數據源顯示了細胞類型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圖 D)。1C, D)。
我們根據 CellMarker 數據庫中的標記基因注釋了 19 個細胞簇:T 細胞(CD8A、CD3D 和 CD3E)、B 細胞(CD19、CD79A 和 MS4A1)、髓樣細胞(CD14 和 CD163)、上皮細胞(EPCAM、KRT18 和 KRT19)、NK 細胞(KLRD1 和 IL2RB)和基質細胞(THY1、ENG 和 VWF)。基于這些標記,我們最終注釋了 6 種類型的細胞,其中免疫細胞占 93.8%(圖1E 和 2 & 補充表 1).隨后,我們分析了 GC 樣品中每種細胞的比例,如圖 1 所示。1F. 不同 GC 樣本中每種細胞類型的比例差異很大,上皮細胞、髓系細胞和基質細胞主要起源于原發病灶,而 T 細胞、B 細胞和 NK 細胞主要起源于轉移病灶。此外,我們進一步繪制了 GC 腫瘤組織中前 10 個細胞特異性標記基因的表達譜(圖 D)。1G)。
點評:cellmarker注釋快,因為是基本細胞,估計沒啥偏差。C圖表示無樣本批次效應,D、F圖展示不同狀態樣本的細胞比例,E注釋,G簇的特異marker
GC 樣品來源的上皮細胞可進一步分為惡性和非惡性上皮細胞
GC 主要起源于胃粘膜的腺上皮27,因此我們將上皮細胞進一步分為惡性細胞和非惡性細胞。使用髓樣細胞作為對照,我們使用 “inferCNV” 包來檢測大規模細胞拷貝數變異。結果顯示,大部分 CNV 發生在上皮細胞中(圖 D)。隨后,將“觀察”中的正常細胞和上皮細胞分為六類,結果顯示第 3 類和第 4 類包含所有 CNV 評分最低的正常細胞,在排除第 3 類和第 4 類后,隨后獲得了 1314 個惡性上皮細胞(圖 D)。3B-D)。
所得惡性上皮細胞進一步聚集成 4 類,分別命名為 C1、C2、C3 和 C4(圖 D)。3E)的分析顯示,每個 GC 樣品都分布在 C1-C4 細胞簇中(圖 D)。此外,我們在簇 C1-C4 中繪制了前 10 個細胞特異性標記表達譜基因。我們顯示了這些特異性標記基因的表達,即 C1 中的 S100A6、KRT8 和 TPM1,C2 中的 BASP1、TCL1A 和 RGS13,C3 中的 CCR7、KLF2 和 GRAP,以及 C4 中的 RGCC、CXCR4 和 RGS1 的表達(圖 D)。4A, B)。
點評:infercv不應該能直接獲得惡性上皮細胞么,k-means的步驟是?圖有點模糊。獲得惡性上皮細胞后重聚類,并展示特異marker。
惡性上皮細胞中的 C4 細胞簇可能是 CSCs
已經證明 CSCs 可能是 GC 生長和轉移的關鍵驅動因素28。因此,我們首先從惡性上皮細胞中提取 CSCs。然后,我們使用“Monocle2”軟件包對 C1-C4 惡性上皮細胞進行細胞軌跡分析。圖 5A、B 顯示了惡性上皮細胞的動態特征和異質性,其中 C4 細胞幾乎完全位于偽時間軌跡軸的起點。隨后,我們根據 CSCs 標志物 (TFRC、CXCR4 和 JAG1 等) 的表達對 C1-C4 細胞的干性進行評分。6,29,30.結果表明,C4 細胞的干性分數與 C1-C3 細胞的干性分數顯著不同(圖 D)。5C, D)。
此外,我們分別分析了胃 CSCs 標志物 CD44 在 C1-C4 細胞簇中的表達,并顯示 C4 細胞簇比 C1-C3 細胞簇具有更高的 CD44 表達(圖 D)。5E, F)。此外,細胞遷移和侵襲與 EMT 密切相關;因此,我們根據 ssGSEA 算法進一步計算了 CD44 表達與 EMT 標記基因之間的相關性,結果顯示顯著的正相關(圖 D)。5G)。
點評:AB圖展示C4可能為分化起點,CDEFG看C4與干性的特征是否相關。
CSCs 標志基因 CXCR4 可作為 GC 患者預后的分子標志物
接下來,進一步篩選與 GC 患者預后相關的 CSCs 標志基因。對 CSCs 的 200 個標記基因進行 GO 和 KEGG 功能富集分析。結果發現,它們主要參與核分裂、細胞器裂變、有絲分裂核分裂和染色體分離等生物過程,以及 TNF 信號通路和 NOD 樣受體信號通路(圖 D)
如圖 1 所示。6C,從 TCGA-STAD 結合 GTEx 數據庫篩選 GC 中的 DEGs,然后將這些 DEGs 與 C4 細胞簇的 200 個標記基因相交,獲得 84 個 DEGs(圖 D)。對這 84 個基因進行進一步的生存預后分析,確定了 10 個與生存預后顯著相關的基因,即 RGS2 、 CXCR4 、 KIF11 、 CLSPN 、 KIF20B 、 ZNF331 、 TFRC 、 UBE2T 、 CKS2 和 EZH2。在這 10 個基因中,只有 CXCR4 顯示出預后和表達結果之間的一致性,其中 CXCR4 在 GC 中顯著過表達(圖 D)。6E) 和高 CXCR4 表達表明預后不良(圖 D)。因此,我們選擇了 CXCR4 進行進一步研究。此外,進一步計算了 CXCR4 表達與 EMT 標記基因之間的相關性,結果顯示 CXCR4 表達與 EMT 標記基因表達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圖 D)。6G)。
點評:C4簇做通路富集,結合bulk數據分析得到正常癌癥間差異且為癌癥干性細胞的基因、且預后有差異的、且cox與km生存方向一致的CXCR4基因。再看該基因與EMT的關聯性。
抑制 CXCR4 表達抑制 CSCs 惡性表型,延緩體內腫瘤發生和肝轉移
首先,通過流式細胞術對 CD44 + 和 CD44-MKN45 細胞進行分選(圖 D)。7A) 并在無血清條件下培養。隨后,對 CD44 + 和 CD44-MKN45 細胞進行 RT-qPCR,顯示 CD44 + MKN45 細胞中 CXCR4 的表達顯著高于 CD44-MKN45 細胞(圖 4 中的 4 個基因)。7B)。
然后,在 CD44 + MKN45 細胞中敲低 CXCR4 的表達,結果顯示 sh-CXCR4-1 和 sh-CXCR4-2 均可顯著降低 CD44 + MKN45 細胞中 CXCR4 的表達,其中 sh-CXCR4-2 (sh-CXCR4) 具有更高的敲低效率,用于后續實驗(圖 D)。7C, D)。集落形成和 Transwell 測定顯示,與 sh-NC 組相比,sh-CXCR4 組 CD44 + MKN45 細胞的增殖、遷移和侵襲能力顯著降低(圖 D)。7E, F)。
接下來,將轉染 sh-NC 或 sh-CXCR4 的 CD44 + MKN45 細胞皮下注射或注射到裸鼠尾靜脈中,觀察腫瘤生長和肝轉移。在所有裸鼠中觀察到肉眼可見的腫瘤,并且在研究期間都存活了下來。腫瘤生長和體重測量結果顯示,與 sh-NC 組相比,sh-CXCR4 組裸鼠的腫瘤生長速率顯著降低,腫瘤重量和體積明顯較小,裸鼠體重顯著增加(圖 D)。8A-C)。進一步采用 H&E 染色觀察肝轉移情況,統計轉移性肝結節數。結果顯示,與 sh-NC 組相比,裸鼠 sh-CXCR4 組轉移性肝結節數量顯著增加(圖 .8D-F)。
點評:實驗驗證。
總體:工作量不是很大,但是結果講細一點,感覺內容也挺多的。可學習內容,干細胞分群怎么找的。找完之后怎么跟bulk結合起來。但是感覺跟bulk的結合理論以預后的話,制作了一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