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域名信息
2. IP地址與網絡信息
3. 備案與注冊信息
4. Web應用與中間件信息
5. 操作系統與服務器信息
6. 敏感文件與配置文件
7. 社交工程信息
8. 證書與加密信息
9. API與接口信息
10. 外部威脅情報
11. 歷史數據與緩存
常用工具與技術:
在網絡安全滲透測試中,信息收集是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步驟,主要目的是通過各種手段收集目標系統的公開信息,為后續的漏洞掃描、漏洞利用和攻擊提供依據。
1. 域名信息
- 域名注冊信息(WHOIS):獲取域名的注冊者信息(如姓名、郵箱、電話、地址等),有時這些信息可以幫助識別潛在的攻擊目標或發現攻擊者的弱點。
- DNS信息:通過DNS解析獲取域名的IP地址、NS記錄、MX記錄等。還可以檢測DNS域傳送漏洞。
- DNS記錄:如A記錄、CNAME記錄、MX記錄等,用于了解目標域名的網絡架構。
- 子域名(Subdomain):列出目標域名下的所有子域名,子域名常常包含不同的服務和入口點,可以是攻擊的潛在目標。
2. IP地址與網絡信息
- 目標的IP地址:通過域名解析獲取目標的IP地址,或者使用IP掃描工具掃描目標的IP范圍。
- IP地址地理位置:利用地理定位服務,分析目標IP的地理位置,幫助識別數據中心、托管服務提供商等信息。
- 子網信息:了解目標是否有外部設備或者其他網絡組件暴露。
3. 備案與注冊信息
- ICP備案號:尤其是中國的目標,查找其ICP備案信息,可以獲得網站所屬公司或單位的相關信息。
- 注冊信息:收集目標網站的公司、法人等公開信息,幫助理解組織結構與目標的業務領域。
4. Web應用與中間件信息
- CMS(內容管理系統):識別目標網站是否使用WordPress、Drupal、Joomla等CMS,了解其版本和已知漏洞。
- Web服務器信息:通過HTTP響應頭部或工具(如Wappalyzer)分析目標Web服務器類型(Apache、Nginx、IIS等),獲取相關版本信息。
- 中間件與框架:通過指紋識別工具識別目標使用的開發框架和中間件(如Node.js、Tomcat、Spring等)。
- 數據庫信息:查找Web應用所使用的數據庫(MySQL、PostgreSQL、MongoDB等),了解其類型和版本,幫助后續注入等攻擊。
5. 操作系統與服務器信息
- 操作系統:通過Nmap掃描、Banner Grabbing等方式,確定目標的操作系統(Windows、Linux等)和版本信息。
- 開放端口與服務:使用工具如Nmap掃描開放端口,識別各端口所提供的服務(如SSH、FTP、HTTP等)。
6. 敏感文件與配置文件
- 配置文件:尋找可能泄露的配置文件(如robots.txt、sitemap.xml、.git、.svn等),有時這些文件會暴露敏感信息,如路徑、備份文件等。
- 敏感文件:例如數據庫備份、源代碼文件、日志文件、API密鑰、用戶憑證等,都是潛在的攻擊目標。
- 文件目錄掃描:利用工具掃描Web服務器的目錄結構,檢查是否有敏感文件(如phpinfo.php、.git、.svn等)。
7. 社交工程信息
- 社交媒體與公開信息:從公開的社交媒體(如LinkedIn、Facebook、Twitter等)獲取員工信息、公司動態、組織結構等。
- 電子郵件地址:收集公司員工的郵箱地址,用于進一步的社交工程攻擊或信息泄露。
- 員工信息:通過社交工程或公開渠道收集員工信息,尋找潛在的內部弱點。
8. 證書與加密信息
- SSL/TLS證書信息:獲取網站的SSL證書,分析證書的有效性、頒發機構、證書的使用期限等信息。
- SSL/TLS弱點:分析SSL/TLS配置,檢查是否存在弱密碼套件或不安全的加密協議(如SSLv2、SSLv3等)。
9. API與接口信息
- API暴露與泄漏:檢查目標是否有未加密的API接口,或者暴露敏感數據的API。
- 接口文檔:分析是否存在公開的接口文檔(如Swagger文檔),這些文檔可能包含API端點和參數信息,有助于后續的攻擊。
10. 外部威脅情報
- 威脅情報平臺:通過集成的威脅情報平臺(如VirusTotal、Shodan、Censys等)收集有關目標的公開數據,獲取相關的安全事件、攻擊日志等信息。
- 黑市數據:某些攻擊者可能從黑市獲得組織的泄露數據,如賬戶、密碼、敏感文件等。
11. 歷史數據與緩存
- Wayback Machine:查找目標網站的歷史版本,分析過去的內容和架構,可能發現未被當前網站所保護的資源。
- Google緩存:通過Google緩存查看目標網站的歷史頁面,獲取可能泄漏的信息。
常用工具與技術:
- WHOIS查詢:whois.domaintools.com、whois.arin.net
- DNS查詢:nslookup、dig、dnsdumpster、shodan
- Web指紋識別:Wappalyzer、WhatWeb、BuiltWith
- 端口掃描:Nmap
- 子域名掃描:Sublist3r、Subfinder、Amass
- CMS識別:WhatCMS、CMS Detector
- 文件掃描:DirBuster、Gobuster、Dirsearch
- 社交工程:Maltego、Recon-ng
信息收集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隨著滲透測試的進行,還可以不斷補充和完善收集到的目標信息。通過這些信息,滲透測試人員能夠對目標進行深度分析,從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攻擊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