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態神經網絡技術指南

一、引言

1.從傳統神經網絡到液態神經網絡

神經網絡作為深度學習的核心工具,在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推薦系統等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卷積神經網絡(CNN)、循環神經網絡(RNN)、長短期記憶網絡(LSTM)和 Transformer 架構的出現,讓我們可以處理復雜的靜態和時序數據。

然而,這些架構在處理持續變化的動態環境(如自動駕駛、機器人控制、金融市場預測等)時,仍面臨不少挑戰:

  • 難以捕捉多尺度時間依賴關系
  • 泛化能力差,在新環境下表現不穩定
  • 對模型可解釋性要求越來越高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液態神經網絡(Liquid Neural Networks, LNN) 作為一種新興架構被提出,其靈感來自神經科學,目標是讓神經元在時間上具有動態響應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

2.為什么要關注液態神經網絡?

液態神經網絡引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處理時序數據的方式,它并不僅僅是在時間維度上疊加傳統神經網絡,而是讓神經元內部結構本身具有動態性和可調性。這帶來了多個令人興奮的優勢:

  • 更強的時間建模能力:通過神經元內部時間常數的動態調整,能處理極其復雜的時間變化模式。
  • 更好的泛化能力:在沒有微調的情況下,也能適應之前從未見過的情況。
  • 可解釋性強:相比深度黑盒模型,液態神經網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動態行為分析出決策邏輯。
  • 輕量高效:特別適合在資源受限的邊緣設備上部署。

這使得液態神經網絡在機器人控制、自動駕駛、智能感知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

二、液態神經網絡簡介

1.什么是液態神經網絡?

液態神經網絡(Liquid Neural Networks,LNN)是一類具有動態內部結構的神經網絡,其靈感來源于生物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中神經元如何以復雜、非線性的方式響應外部刺激。

與傳統神經網絡不同,液態神經網絡的每個神經元在處理輸入時,不再是靜態線性或非線性變換,而是基于一個微分方程模型進行響應。這種建模方式使神經元的行為具有時間連續性和動態適應性

換句話說,它不僅“記住”過去的信息,還能根據當前環境實時調整自身的動態特性,這對于感知、決策、預測等任務都非常關鍵。

該概念最初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提出,代表性論文為 “A brain-inspired neural network for dynamic computing”(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2.與傳統神經網絡的核心區別

特性傳統神經網絡(如 RNN / LSTM)液態神經網絡(LNN)
神經元模型靜態激活函數(如 ReLU、Tanh)動態響應(微分方程建模)
時間建模方式離散時間步連續時間(ODE/DDE 模型)
網絡響應固定映射可隨時間變化的非線性動態
泛化能力需大量訓練樣本微調在小樣本下也能表現優異
可解釋性黑盒建模可從微分方程中追蹤狀態演化路徑
應用場景靜態輸入/緩慢變化的數據高動態環境(如自動駕駛、機器人)

簡而言之,液態神經網絡不是結構更復雜,而是更接近真實神經系統的工作方式,其動態行為使其在高不確定性、實時響應要求強的場景中表現更加優異。

3.“液態”的含義

“液態”(Liquid)一詞反映了該網絡的動態性與柔性
在傳統網絡中,結構和神經元的行為一經訓練便基本固定;而在液態神經網絡中,神經元會隨著輸入和時間持續發生“形變”,如同流動的液體一樣,在環境變化時能夠自適應地調整其反應曲線和狀態軌跡。

這種持續可變的內在機制是液態神經網絡名稱的靈感來源,也體現了其與傳統網絡的根本差異。

很棒,進入第三章我們就要稍微“硬核”一點啦,下面是**“三、背后的理論基礎”**的詳細博客草稿,依然保持技術性與可讀性的平衡,適合技術讀者閱讀。

三、背后的理論基礎

液態神經網絡的核心在于它從動態系統的角度對神經元行為進行建模,這與傳統的“前饋函數堆疊”思路有本質不同。為了更好地理解液態神經網絡,我們需要先掌握幾個關鍵概念:動態系統建模、時間連續建模,以及神經元的數學行為模型

1. 動態系統與微分方程建模

傳統神經網絡中,每層的輸出是某種非線性激活函數(如 ReLU、Sigmoid)作用于加權輸入的結果,形式上表示為:

y = σ ( W x + b ) y = \sigma(Wx + b) y=σ(Wx+b)

而在液態神經網絡中,每個神經元不再是單一函數映射,而是一個隨時間演化的動態系統,通常由一階或二階微分方程描述:

d x ( t ) d t = f ( x ( t ) , u ( t ) , θ ) \frac{dx(t)}{dt} = f(x(t), u(t), \theta) dtdx(t)?=f(x(t),u(t),θ)

其中:

  • ( x ( t ) ) ( x(t) ) (x(t)):神經元在時間 ( t ) ( t ) (t) 的內部狀態
  • ( u ( t ) ) ( u(t) ) (u(t)):輸入信號
  • ( θ ) ( \theta ) (θ):參數,如權重、時間常數等
  • ( f ) ( f ) (f):非線性動態函數

也就是說,神經元的狀態不是“瞬間”變化,而是在時間維度上逐漸演化,響應輸入的過程更接近自然界中神經元的連續變化。

2. 時間連續建模 vs 離散建模

對比項離散建模(RNN 等)連續建模(液態神經網絡)
時間處理方式以固定步長更新狀態使用微分方程連續建模
表達能力有限,受時間分辨率限制能建模微小且快速的狀態變化
模擬精度容易錯過瞬時變化高度擬合現實時間演化過程
訓練方法BPTT(Backprop Through Time)可結合 ODE Solver 與梯度傳播

液態神經網絡基于**ODE(常微分方程)**來建模神經活動,甚至可以擴展到 DDE(Dela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用于建模延遲效應。在實現層面,可利用諸如 TorchDiffEq 這樣的工具進行求解和訓練。

3. 神經元行為的數學模型

液態神經網絡支持更復雜的生物學啟發模型,例如:

3.1.Firing Rate Model(發放率模型)
  • 將神經元的活動建模為某種激活頻率(rate),適合連續建模。
  • 通常形式如下:

τ d x ( t ) d t = ? x ( t ) + f ( W x ( t ) + u ( t ) ) \tau \frac{dx(t)}{dt} = -x(t) + f(Wx(t) + u(t)) τdtdx(t)?=?x(t)+f(Wx(t)+u(t))

其中 ( τ ) ( \tau ) (τ) 是時間常數, ( f ) ( f ) (f) 是非線性函數,如 tanh 或 sigmoid。

3.2.Spiking Neuron Model(脈沖神經元)
  • 更接近生物神經元,例如 Leaky Integrate-and-Fire (LIF) 模型。
  • 神經元以“脈沖”形式響應輸入,在達到閾值時“發放”。
  • 更適合構建 Spiking Liquid Networks,但訓練復雜度更高。
3.3.Liquid Time-constant (LTC) 模型
  • MIT 的液態神經網絡采用了一種動態調整時間常數 ( τ ) ( \tau ) (τ) 的形式:

d x i ( t ) d t = ? 1 τ i ( x i , u ) x i ( t ) + f ( ? ) \frac{dx_i(t)}{dt} = -\frac{1}{\tau_i(x_i, u)} x_i(t) + f(\cdot) dtdxi?(t)?=?τi?(xi?,u)1?xi?(t)+f(?)

  • 時間常數 τ i \tau_i τi? 不是固定的,而是神經元狀態和輸入的函數,具有極高的靈活性。

通過引入微分方程和時間連續建模,液態神經網絡實現了對神經元行為更真實的模擬,同時大幅提升了其對時序數據的表達能力。

四、核心架構與原理

液態神經網絡的核心在于其神經元的動態演化機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架構是 MIT 提出的 Liquid Time-constant Networks(LTC)。LTC 網絡不是依賴層級堆疊來提高表達能力,而是通過微分方程 + 動態時間常數來實現強大的時序建模能力。

1. Liquid Time-constant Networks (LTC)

LTC 網絡中的每個神經元都由一個非線性微分方程控制,其內部狀態隨時間演化。其基本數學形式如下:

d x i ( t ) d t = ? 1 τ i ( x i , u ) x i ( t ) + f ( ∑ j w i j x j ( t ) + u i ( t ) ) \frac{dx_i(t)}{dt} = -\frac{1}{\tau_i(x_i, u)} x_i(t) + f\left(\sum_j w_{ij} x_j(t) + u_i(t)\right) dtdxi?(t)?=?τi?(xi?,u)1?xi?(t)+f(j?wij?xj?(t)+ui?(t))

解釋如下:

  • ( x i ( t ) ) ( x_i(t) ) (xi?(t)):神經元 ( i ) ( i ) (i) 在時刻 ( t ) ( t ) (t) 的內部狀態;
  • ( τ i ( x i , u ) ) ( \tau_i(x_i, u) ) (τi?(xi?,u))動態時間常數,是狀態和輸入的函數,不再是固定值;
  • ( w i j ) ( w_{ij} ) (wij?):連接權重;
  • ( u i ( t ) ) ( u_i(t) ) (ui?(t)):外部輸入;
  • ( f ( ? ) ) ( f(\cdot) ) (f(?)):非線性激活函數。

關鍵點: 神經元不僅僅根據輸入響應,而是通過“自我調節”的時間常數,決定自身狀態的演化快慢 —— 這就像一個神經元根據環境自動決定“多久才做出反應”

2. 神經元內部時間常數的動態性

在傳統模型中,時間常數是固定的,例如:

d x ( t ) d t = ? 1 τ x ( t ) + f ( ? ) \frac{dx(t)}{dt} = -\frac{1}{\tau} x(t) + f(\cdot) dtdx(t)?=?τ1?x(t)+f(?)

而在 LTC 中:

  • 時間常數 ( τ ) ( \tau ) (τ)可學習的
  • 更進一步, ( τ ) ( \tau ) (τ) 可以是狀態依賴的,例如:

τ i ( x i , u ) = σ ( a i T x i + b i T u + c i ) \tau_i(x_i, u) = \sigma(a_i^T x_i + b_i^T u + c_i) τi?(xi?,u)=σ(aiT?xi?+biT?u+ci?)

這種結構使得每個神經元在不同的時間、輸入狀態下,反應速度和頻率都可以變化,從而大大增強了模型的表達能力和靈活性。

結果就是:即使只有幾百個神經元,LTC 模型也能在復雜時序任務中表現媲美大型 Transformer 模型

3. 網絡結構與連接方式

LTC 網絡整體結構看起來和傳統神經網絡類似,但其內部機制完全不同:

  • 層結構:可以堆疊多層 LTC 神經元,但往往一層已具備強大建模能力;
  • 連接方式:可采用全連接、稀疏連接、甚至是圖神經網絡式連接;
  • 輸出層:通常采用線性層進行回歸或分類輸出。

此外,MIT 團隊發現:液態神經網絡在僅有少量參數的情況下,也可以實現復雜的動作控制和感知任務,這使得它非常適合用于**邊緣設備、實時系統、甚至神經擬態硬件(neuromorphic hardware)**中部署。

4. 與 RNN、LSTM、Transformer 的對比

模型類型時間建模方式可解釋性泛化能力計算效率參數量(相同任務下)
RNN離散、固定更新一般中等
LSTM引入門控機制中等較強較低中高
Transformer全局注意力機制極低強(需大數據)較低極高
液態神經網絡(LTC)連續時間微分建模強(小樣本)

小結:
液態神經網絡的優勢并不在“更大”,而在“更聰明”:
它以類似生物神經元的方式工作,讓每個神經元變得“有彈性”,具備自適應能力。

五、液態神經網絡的優勢

液態神經網絡并不是為了替代 Transformer 或 LSTM 而誕生的,它的使命是在需要時間建模強、實時性高、泛化能力強、可部署在邊緣的場景中,提供一個更優雅、高效的解決方案

下面我們從三個核心方面來看它的優勢:

1. 更好的時間建模能力

傳統時序模型(如 RNN / LSTM)是以離散的時間步來處理數據的,這意味著它們很容易漏掉微妙的、快速變化的模式。而液態神經網絡使用的是連續時間微分建模(ODE),這在時間序列處理上帶來了質的提升:

  • 高時間分辨率:能夠自然建模細粒度、異步事件(如機器人感知、金融數據波動);
  • 內在時間記憶機制:動態時間常數讓每個神經元“記住多久前發生了什么”;
  • 異步輸入友好:處理頻率不固定的數據流不再需要重采樣或對齊操作。

應用案例:MIT 團隊的研究表明,液態神經網絡在自動駕駛場景中比 LSTM 更早預測障礙物移動趨勢。

2. 更強的泛化能力與魯棒性

液態神經網絡的另一個顯著優勢是:它并不需要海量數據微調,也能很好地泛化到新環境中

這源于以下幾個原因:

  • 結構非線性豐富:微分建模本身就具備對復雜動態的強適應能力;
  • 時間常數動態調節機制:允許神經元在不同環境下調整自身行為;
  • 對輸入擾動不敏感:其狀態演化具有“慣性”,不容易因小干擾產生劇烈反應;
  • 輕量但有效:在參數量遠小于 Transformer 的前提下,也能在 OOD(out-of-distribution)數據中表現優異。

實驗對比:在訓練于正常天氣的自動駕駛數據后,LTC 模型能直接適應雨天和夜間場景,而 LSTM 和 Transformer 出現性能明顯下降。

3. 可解釋性(Interpretability)

相比黑盒的 Transformer,液態神經網絡提供了更高程度的可解釋性,這對科研和高風險行業(如醫療、金融)至關重要。

  • 狀態軌跡可追蹤:每個神經元的狀態變化可以通過微分方程“復盤”;
  • 生物學啟發結構:更容易映射到現實中神經元的行為;
  • 基于時間響應的可視化:可以分析不同輸入如何影響神經元反應時間和強度;
  • 局部靈敏度分析:能夠通過時間常數的變動推斷模型對某些輸入維度的依賴程度。

這種“動態可解釋性”不僅讓我們更容易理解模型做了什么,還可以在實際部署中進行行為診斷和調試

總結一句話:
液態神經網絡就像是一群隨環境自我調節的“神經生物體”,不是單純追求記憶更長、參數更多,而是追求響應更合理、行為更可解釋。

六、典型應用場景

液態神經網絡不僅在理論上具備優勢,在多個現實世界的復雜任務中也展現出了強大適應性與表現力,尤其是在那些要求實時響應、高魯棒性、低功耗部署的場景中。

1. 自動駕駛與無人機

液態神經網絡因其出色的時間建模能力與泛化性能,在自動駕駛和無人系統中備受關注:

  • 軌跡預測:能夠捕捉目標車輛/行人的非線性動態演化,提前預測意圖;
  • 異常檢測:在無需大規模訓練的情況下,也能識別突發情況(如闖入、急停);
  • 無人機控制:支持高頻傳感器數據(IMU、GPS、雷達等)融合,控制反應迅速、精度高。

案例:Wayve(英國自動駕駛公司)在 MIT 合作研究中,用液態神經網絡成功構建了小型端到端決策系統,能在復雜交通環境中實時調整策略。

2. 智能機器人與控制系統

在機器人控制領域,LNN 能提供遠超傳統 PID 或神經控制器的響應效果:

  • 動態環境適應:機器人在搬運、人機協作、障礙規避等任務中表現更加靈活;
  • 自主學習反應策略:通過學習動態控制規律,無需大量動作標簽;
  • 低延遲響應機制:適合實時決策場景,不依賴云端推理。

案例:MIT-CSAIL 團隊在四足機器人實驗中,使用僅數百個液態神經元就實現了高精度的導航與路徑規劃任務。

3. 實時動態環境感知

液態神經網絡尤其適合處理快速變化的多模態傳感數據:

  • 視覺-傳感融合:處理視頻流 + 激光雷達等多源數據,保持時序一致性;
  • 連續動作識別:應用于行為識別、安全監控、工業檢測等;
  • 異常行為感知:檢測系統狀態或人類行為中潛在的非線性突變。

案例:在實時人群行為預測實驗中,LNN 展現了對突發行為(如快速奔跑、突然掉頭)的敏感捕捉能力。

4. 邊緣計算場景中的高效部署

由于液態神經網絡的高效性和結構緊湊,它天然適合部署在邊緣設備中,如:

  • 智能手機與可穿戴設備;
  • 車載計算單元;
  • Neuromorphic 芯片(如 Intel Loihi、BrainScaleS);
  • 家庭 IoT 系統中的智能識別模塊。

優勢表現:

  • 低功耗高性能:神經元數遠少于 Transformer,卻能完成復雜任務;
  • 可壓縮與量化友好:結構簡潔,利于模型壓縮與邊緣部署;
  • 隱私保護與延遲優化:無需上云,在本地設備即可完成推理。

小結一句話:
液態神經網絡最適合“變化快、反應要快、設備資源還有限”的場景,它是小而強、靈而穩的代表。

七、開源項目與實現

盡管液態神經網絡仍處于發展初期,但已經有一些優秀的開源實現和研究框架可供參考。這些項目為開發者提供了從理論驗證到工程部署的基礎設施支持,也推動了 LNN 的生態成長。

1. LiquidNet、Liquid-SNN 等開源框架介紹

Liquid Time-constant Networks(MIT 官方實現)
  • 作者:MIT CSAIL 團隊
  • 框架:TensorFlow(包含自定義 ODE 神經元結構)
  • 特點:
    • 完整復現論文實驗;
    • 支持動態時間常數建模;
    • 提供駕駛控制、行為預測等案例;
Liquid-SNN
  • 作者:IBM Neuromorphic Research
  • 框架:PyTorch
  • 特點:
    • 基于 spiking neuron 架構;
    • 結合 LIF(Leaky Integrate-and-Fire)模型;
    • 支持 neuromorphic 芯片上的仿真部署。
torchdiffeq
  • 作者:Chen et al.(ODE-Net 相關作者)
  • 雖非專為 LNN 設計,但適合作為液態神經元建模的核心工具庫;
  • 提供:
    • 神經 ODE 接口;
    • 后向梯度求解器;
    • 多種微分方程求解器(Euler, RK4 等);

2. 示例代碼片段(基于 PyTorch + torchdiffeq)

下面是一個簡化版的液態神經元實現,用于構建一個最小的 LNN 層: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from torchdiffeq import odeintclass LiquidNeuron(nn.Module):def __init__(self, input_size):super().__init__()self.w = nn.Parameter(torch.randn(input_size))self.b = nn.Parameter(torch.zeros(1))self.alpha = nn.Parameter(torch.tensor(1.0))  # 控制時間常數def forward_dynamics(self, t, x):# dx/dt = -alpha * x + tanh(w·x + b)return -self.alpha * x + torch.tanh(torch.matmul(x, self.w) + self.b)def forward(self, x0, t=torch.linspace(0, 1, 10)):return odeint(self.forward_dynamics, x0, t)# 示例使用
neuron = LiquidNeuron(input_size=4)
x_init = torch.randn(4)  # 初始狀態
out = neuron(x_init)     # 輸出是多個時間步下的狀態序列

3. PyTorch / TensorFlow 中的構建建議

PyTorch 實現建議:
  • 搭配 torchdiffeq 實現微分求解;
  • 使用 autograd 支持梯度反傳;
  • 可通過自定義 odeint 回調整合入 nn.ModuleList,實現多神經元/多層網絡。
TensorFlow 實現建議:
  • 使用 tfp.math.ode 系列或自定義 Runge-Kutta 求解器;
  • 動態時間常數可以用 tf.Variable 實現;
  • 支持動態圖和靜態圖混合編程。

提示:在訓練液態神經網絡時,注意控制微分方程求解的精度與速度權衡,避免梯度爆炸或消失。
好的,下面是第八章:挑戰與研究前沿的詳細草稿。這一章非常重要,不僅幫助讀者建立對液態神經網絡的全面認知,也能體現你作為作者的前瞻性和深度思考。

八、挑戰與研究前沿

盡管液態神經網絡(LNN)在許多任務中展現出獨特優勢,但作為一項相對年輕的技術,它仍面臨一些挑戰,尤其是在訓練方法、計算效率與可擴展性方面。同時,液態網絡也為未來的深度學習模型設計和神經可解釋性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探索方向。

1. 訓練難度與優化問題

由于液態神經網絡引入了微分方程和動態時間常數,其訓練過程相較于傳統網絡更為復雜:

問題:
  • 梯度計算復雜:LNN 通常依賴微分方程求解器(ODE solver),這可能帶來梯度不穩定或消失的問題;
  • 求解器精度與效率權衡:高精度 ODE 求解器計算成本高,低精度則易導致誤差積累;
  • 參數調節難度大:每個神經元的行為依賴多個相互耦合的動態參數,不易初始化與收斂;
  • 不支持大規模并行化:微分建模天然是“時間順序依賴”,難以像 Transformer 那樣高效并行。
解決方向:
  • 使用神經 ODE 的自適應求解器提升訓練穩定性;
  • 引入結構正則化梯度裁剪來防止訓練發散;
  • 探索基于 隱式求解器 的穩定訓練機制;
  • 將 LNN 和 強化學習/元學習結合,提升參數學習效率。

2. 模型規模與計算成本

雖然 LNN 在“小模型”下表現優異,但其擴展到大規模任務時仍存在瓶頸:

問題:
  • 計算成本受限于 ODE 求解步數
  • 不適合傳統 GPU 優化管線(相比 Transformer 的矩陣乘并行);
  • 缺乏硬件友好實現:對 neuromorphic 芯片雖然友好,但主流硬件仍需大量適配;
對策與探索:
  • 使用 混合模型:LNN 作為局部處理器,結合 CNN / Transformer 做多模態融合;
  • 引入 稀疏連接機制 降低整體通信成本;
  • 事件驅動架構(event-driven computing) 結合,用于處理異步數據流;
  • 邊緣芯片 + LNN 聯合優化 方向開展研究(如在 Intel Loihi 上部署);

3. 未來研究方向與發展趨勢

液態神經網絡的發展仍處于“剛剛起飛”的階段,未來的研究有以下幾個值得關注的方向:

理論研究:
  • 神經動力學的可解釋性建模;
  • 時間常數的生物學對照與可視化;
  • LNN 與腦啟發模型(如 predictive coding)結合的潛力。
模型融合與架構創新:
  • 與 Transformer 架構融合:構建 時間感知型注意力網絡
  • 與圖神經網絡(GNN)結合:應用于動態圖、拓撲變換任務;
  • 可微控制系統:用于復雜物理系統的實時控制與模擬。
應用拓展:
  • 腦機接口(BCI)與神經康復系統;
  • 工業機器人中長時序感知與動作規劃;
  • 異步傳感網絡中的狀態預測與容錯控制;
  • 面向未來 AI 芯片的定制神經建模模塊。

小結一句話:
液態神經網絡的核心挑戰在于“如何穩定、高效地訓練這個動態系統”,
而它的未來潛力則在于“成為下一代小而強、可解釋、靈活適應的智能計算核心”。
好的!以下是第九章:總結與展望的內容草稿,這是博客的收尾部分,我們要把前面講的內容歸納升華,并提供學習建議與思考方向,讓讀者帶著啟發離開文章

九、總結與展望

液態神經網絡的意義

液態神經網絡(Liquid Neural Networks, LNN)以其動態性、自適應性、可解釋性,為深度學習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將“神經網絡”從靜態映射變為一個持續響應、隨環境演化的動態系統,這不僅更加接近生物神經元的真實工作方式,也讓模型在復雜、變化劇烈的現實世界中具備了更強的生存能力。

LNN 不靠“更深的網絡”或“更多的參數”堆砌性能,而是通過引入時間和動態系統的概念,實現了以小博大、以動制穩的模型表達方式。

對現有 AI 架構的啟示

液態神經網絡帶來了幾個對未來 AI 模型設計極具價值的啟示:

  • 動態性勝過靜態結構:模型內部機制可變,遠比死板的層堆疊更靈活;
  • 局部智能優于全局計算:通過神經元級別的動態行為,可以減少全局參數依賴,提升系統模塊化與可控性;
  • 可解釋性不應被忽視:LNN 提供了一個可追蹤、可分析、可干預的模型演化路徑,為“白盒 AI”打下基礎;
  • 邊緣計算與能效是未來重點:液態網絡以小模型實現高性能,正是邊緣 AI 和低碳 AI 的發展方向。

這些理念不僅適用于學術研究,也為工業界推動“新一代神經網絡架構”提供了思路參考。

下一步學習或研究建議

如果你希望進一步學習或深入研究液態神經網絡,以下路線或資源可供參考:

推薦閱讀:
  • A Brain-Inspired Neural Network for Dynamic Computing (Nature, 2021)
  • Neural ODEs (NeurIPS 2018)
  • Liquid Time-constant Networks GitHub 項目
深度研究方向:
  • 構建多層 LNN 的穩定訓練策略;
  • 與 Transformer、GNN 等模型的融合架構;
  • 在小樣本 / 零樣本學習中的泛化能力探索;
  • 基于 LNN 的可解釋 AI 工具鏈設計。
實踐建議:
  • 使用 PyTorch + torchdiffeq 進行實驗模擬;
  • 在時序數據(如交通預測、運動識別、傳感器數據)上測試;
  • 嘗試部署到 Raspberry Pi / Jetson Nano 等邊緣設備中做性能評估。

最后一句話:
液態神經網絡不是一個短期爆火的“新模型”,
而是一個可能改變我們理解神經網絡本質方式的深層次變革。

十、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以下是關于液態神經網絡相關的經典論文、博客文章和開源實現資源,涵蓋理論基礎、應用案例以及開發工具,適合進一步學習或研究使用。

論文推薦

  1. A brain-inspired neural network for dynamic computing
    Hasani et 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5801-2

    液態時間常數網絡(LTC)的開創性論文,首次提出動態神經元時間建模機制。

  2. Neural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Chen et al., NeurIPS 2018
    https://arxiv.org/abs/1806.07366

    神經微分方程(Neural ODE)奠定了 LNN 的微分建模基礎,適用于任意動態系統。

  3. Liquid Neural Networks with Uncertain Inputs
    Hasani et al., ICRA 2023
    https://arxiv.org/abs/2303.15871

    探討液態網絡在非結構化/帶噪輸入下的表現,強調其魯棒性優勢。

  4. ODE-RNN: Combining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and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for Irregularly-Sampled Time Series
    https://arxiv.org/abs/1907.03907

    用于處理非均勻時間采樣序列,是對 LNN 思路的補充與延展。

技術博客推薦

  • MIT CSAIL Blog:Liquid Networks - Think like a neuron
    https://news.mit.edu/2021/liquid-neural-networks-0128

    通俗解釋液態神經網絡背后的科學邏輯與工程實現。

  • Jay Alammar 的神經 ODE 可視化解讀
    https://jalammar.github.io/visual-intro-to-neural-ode/

    非常直觀的動畫講解,適合初學者理解微分方程在神經網絡中的應用。

  • Wayve Blog:Liquid Neural Networks for Driving
    https://www.wayve.ai/blog/brain-inspired-liquid-networks/

    液態神經網絡在自動駕駛系統中的落地與挑戰分析。

開源代碼 & 實現

項目名稱地址說明
LTC-Networks (MIT 官方)https://github.com/maithrasha/Liquid-Time-constant-Networks包含完整論文復現與駕駛控制實驗
liquid-snnhttps://github.com/NeuromorphicComputationResearchProgram/liquid-snn脈沖液態神經網絡(Spiking LNN)實現
torchdiffeqhttps://github.com/rtqichen/torchdiffeqPyTorch 的神經微分求解庫,適配液態神經元建模
LNN Playground(社區項目)https://github.com/KordingLab/lnn-playground提供多個簡單的 LNN 結構實驗案例,便于入門

額外學習資源

  • MIT 6.S191: Introduction to Deep Learning 2021
    包含關于液態網絡和神經微分系統的講解課程;

  • SpikingJelly
    國內團隊開發的脈沖神經網絡框架,適合擴展探索 LNN + SNN 結合方向。

建議:從閱讀 MIT 的 LTC 原始論文 + 跑一次開源代碼開始,
然后嘗試自己基于 torchdiffeq 復現一個帶動態時間常數的神經元,是入門 LNN 的不錯路徑。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bicheng/75938.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bicheng/75938.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bicheng/75938.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hive通過元數據庫刪除分區操作步驟

刪除分區失敗: alter table proj_60_finance.dwd_fm_ma_kpi_di_mm drop partition(year2025,month0-3,typeADJ); 1、查詢分區的DB_ID、TBL_ID – 獲取數據庫ID-26110 SELECT DB_ID FROM DBS WHERE NAME ‘proj_60_finance’; – 獲取表ID-307194 SELECT TBL_ID FR…

1990-2019年各地級市GDP數據

1990-2019年各地級市GDP數據 1、時間:1990-2019年 2、來源:城市年鑒 3、指標:行政區劃代碼、年份、省份、城市、經度、緯度、地區生產總值(萬元) 4、范圍:250地級市 5、指標解釋:地區生產總值(Gross R…

滄州鐵獅子

又名“鎮海吼”,是中國現存年代最久、形體最大的鑄鐵獅子,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價值。以下是關于滄州鐵獅子的詳細介紹: 歷史背景 ? 鑄造年代:滄州鐵獅子鑄造于后周廣順三年(953年)&#…

《Java八股文の文藝復興》第十一篇:量子永生架構——對象池的混沌邊緣(終極試煉·完全體)

Tags: - Java高并發 - 量子架構 - 混沌工程 - 賽博修真 - 三體防御 目錄: 卷首語:蝴蝶振翅引發的量子海嘯 第一章:混沌初開——對象池的量子涅槃(深度擴展) 第二章:混沌計算——對象復活的降維打擊&…

Java面試34-Kafka的零拷貝原理

在實際應用中,如果我們需要把磁盤中的某個文件內容發送到遠程服務器上,那么它必須要經過幾個拷貝的過程: 從磁盤中讀取目標文件內容拷貝到內核緩沖區CPU控制器再把內核緩沖區的數據復制到用戶空間的緩沖區在應用程序中,調用write…

TF-IDF忽略詞序問題思考

自從開始做自然語言處理的業務,TF-IDF就是使用很頻繁的文本特征技術,他的優點很多,比如:容易理解,不需要訓練,提取效果好,可以給予大規模數據使用,總之用的很順手,但是人…

SQL122 刪除索引

alter table examination_info drop index uniq_idx_exam_id; alter table examination_info drop index full_idx_tag; 描述 請刪除examination_info表上的唯一索引uniq_idx_exam_id和全文索引full_idx_tag。 后臺會通過 SHOW INDEX FROM examination_info 來對比輸出結果。…

Langchat平臺知識庫測試

平臺介紹: LangChat是Java生態下企業級AIGC項目解決方案,集成RBAC和AIGC大模型能力,幫助企業快速定制AI知識庫、企業AI機器人。 支持的AI大模型:Gitee AI / 阿里通義 / 百度千帆 / DeepSeek / 抖音豆包 / 智譜清言 / 零一萬物 /…

Vue3 Composition API 深度開發指南

Vue3 Composition API 深度開發指南 響應式系統核心解析 1.1 響應式原理解構 Vue3 基于 Proxy 實現響應式追蹤,其核心流程為: const reactiveHandler {get(target, key, receiver) {track(target, key) // 依賴收集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

基于自回歸模型的酒店評論生成

《DeepSeek大模型高性能核心技術與多模態融合開發(人工智能技術叢書)》(王曉華)【摘要 書評 試讀】- 京東圖書 我們使用新架構的模型完成情感分類,可以看到,使用注意力機制可以很好地對特征進行抽取從而完成二分類的情感分類任務…

關于轉置卷積

🧠 具體講解神經網絡中的轉置卷積(Transposed Convolution) 🧭 1. 轉置卷積的動機:為什么我們需要它? 標準卷積通常會降低特征圖的空間尺寸(比如從 64x64 → 32x32),這對…

JavaScript 模塊化詳解( CommonJS、AMD、CMD、ES6模塊化)

一.CommonJS 1.概念 CommonJS 規范概述了同步聲明依賴的模塊定義。這個規范主要用于在服務器端實現模塊化代碼組 織,但也可用于定義在瀏覽器中使用的模塊依賴。CommonJS 模塊語法不能在瀏覽器中直接運行;在瀏覽器端,模塊需要提前編譯打包處理…

TCP BBR 的優化

前段時間,老板發了篇資料,下面是我學習的相關記錄整理。 https://aws.amazon.com/cn/blogs/china/talking-about-network-optimization-from-the-flow-control-algorithm/ PS:ubuntu24默認使用的tcp控制算法。還是 cubic sysctl net.ipv4.tc…

什么是異步?

什么是異步? 異步是一個術語,用于描述不需要同時行動或協調就能獨立運行的流程。這一概念在技術和計算領域尤為重要,它允許系統的不同部分按自己的節奏運行,而無需等待同步信號或事件。在區塊鏈技術中,異步是指網絡中…

SSM婚紗攝影網的設計

🍅點贊收藏關注 → 添加文檔最下方聯系方式咨詢本源代碼、數據庫🍅 本人在Java畢業設計領域有多年的經驗,陸續會更新更多優質的Java實戰項目希望你能有所收獲,少走一些彎路。🍅關注我不迷路🍅 項目視頻 SS…

石頭剪刀布游戲

自己寫的一個石頭剪刀布游戲&#xff0c;如果有需要更改的地方請指出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 scanf_s編寫起來太過于麻煩&#xff0c;直接把這個警告關掉&#xff0c;便于編寫。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 //…

大數據系列之:Kerberos

大數據系列之&#xff1a;Kerberos 基本概念工作流程安全特性應用場景總結加密原理Kerberos認證流程更改您的密碼授予賬戶訪問權限票證管理Kerberos 票據屬性使用 kinit 獲取票據使用 klist 查看票據使用 kdestroy 銷毀票據.k5identity 文件描述 Kerberos 是一種網絡認證協議&a…

WPF 免費UI 控件HandyControl

示例效果和代碼 直接可以用 Button 按鈕 | HandyOrg 1.安裝 , 輸入 HandyControl 2.<!--配置HandyControl--> <!--配置HandyControl--> <ResourceDictionary Source"pack://application:,,,/HandyControl;component/Themes/SkinDefault.xaml"/> …

windows部署docker

1.下載docker 打開瀏覽器&#xff0c;訪問 Docker Desktop 下載頁面。 2.安裝 Docker Desktop 運行安裝程序&#xff1a; 雙擊下載的 Docker Desktop 安裝包&#xff0c;啟動安裝程序。 選擇安裝選項&#xff1a; 按照屏幕上的指示進行操作。建議選擇默認選項&#xff0c;包…

【Linux】遠程登錄時,使用圖形界面報錯:MoTTY X11 proxy: Unsupported authorisation protocol

1、問題描述 使用 MobaXterm 遠程登錄Ubuntu后,使用sudo權限運行圖形界面程序報錯: MoTTY X11 proxy: Unsupported authorisation protocol (gpartedbin:10518): Gtk-WARNING **: 22:01:34.377: cannot open display: localhost:10.02、查看SSH配置 修改 SSH 服務端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