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三極管的壓降
- 使用與測量注意事項
三極管的壓降
三極管的“壓降”通常是指在一定工作狀態下,三極管不同電極之間產生的電壓差。對于常見的雙極性晶體管(BJT)而言,最常討論的壓降通常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 基-發射極壓降(V_BE)
- 在常規工作中(放大區或飽和區),基極與發射極之間存在一個PN結,導通時通常需要約 0.6V~0.7V 左右(硅管)。這一壓降也被稱為基-發射極正向導通壓降。
- 如果是鍺管,V_BE 則大約在 0.2V~0.3V。
- 集-發射極壓降(V_CE)
- 當 BJT 正常放大工作時(放大區),集電極-發射極電壓在滿足一定偏置的情況下會比較大,根據應用電路而定,通常常見幾伏到十幾伏甚至更高,具體數值和工作點有關。
- 當 BJT 飽和導通時,集電極-發射極電壓會很小,稱為飽和電壓 V_CE(sat)。對于小功率管可達到 0.1V~0.3V 左右;大功率管會更高一些,可能在 0.5V~1V 甚至更多,這取決于管子的類型和工作電流大小。
- 其他壓降
- 對于達林頓管或者多級復合管,由于內部含有多個基-發射結或其他結構,其總的飽和壓降和基-發射極壓降會比單管更高。
- 具體應用中,三極管還可能有其他漏電流、管腳接線電阻等導致的電壓差,但通常最主要的還是上述的基-發射極壓降和飽和電壓。
使用與測量注意事項
- 放大區與飽和區的區別
- 在設計放大電路時,三極管更多地工作在放大區,此時 V_CE 不會太低,以保證線性放大性能。
- 在開關控制電路中,為了實現“開關”功能,往往將三極管盡可能地驅動至飽和區(相當于“關斷”或“導通”),此時的三極管集-發射極間電壓 V_CE(sat) 應盡量小,以減小功耗。
- 測量方法
- 使用萬用表測量基-發射極或集-發射極電壓時,應在電路真實工作條件下測量,以反映實際工作時的電壓。空載測量或簡單臺式測量只能得到近似值。
- 在不同電流和溫度下,V_BE 與 V_CE(sat) 都可能有所變化,需要查看器件手冊的曲線數據或進行實際測試。
- 對電路設計的影響
- 基-發射極的壓降決定了驅動電壓:例如常見 0.7V 的壓降,意味著要讓三極管導通,輸入驅動信號就必須比發射極電位高 0.7V 左右。
- 飽和壓降決定了導通損耗。若三極管頻繁開關,集-發射極壓降越小則導通功耗越低,這對于功率開關電路尤其重要。
總的來說,“三極管的壓降”主要是指 BJT 基-發射極的正向導通壓降(V_BE)與集-發射極的飽和壓降(V_CE(sat)),它們在不同工作點、不同功率等級、不同溫度下都有相應的典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