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深度學習簡介
概述
本章介紹人工智能(AI)和深度學習領域,討論其歷史發展、關鍵概念和應用。解釋深度學習如何從早期的AI和機器學習方法演變而來,以及如何有效解決之前方法無法應對的挑戰。
關鍵概念
1. 人工智能的演變
- 歷史背景:創造會思考的機器的夢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當時的神話人物如皮格馬利翁和赫菲斯托斯代表了早期對人工生命的構想。
- 早期人工智能:專注于人類認為智力上困難但對具有正式規則的計算機來說相對簡單的問題(例如國際象棋)。
- 向機器學習的轉變:應對解決對人類來說容易但難以形式化的問題的挑戰,如語音識別和圖像理解。
2. 機器學習與表示學習
- 機器學習:使計算機能夠從經驗中學習,而不是依賴預先編寫的知識。
- 表示學習:專注于從原始數據中發現有用的特征。深度學習是一種表示學習形式,通過構建越來越復雜的層次結構來表示數據。
3. 深度學習基礎
- 層次化表示:深度學習模型通過組合簡單的表示來構建復雜的表示,從而能夠捕捉高層次的抽象。
- 多層感知機(MLPs):一種基本的深度學習模型,使用多層處理將輸入數據轉換為有用的輸出。
- 與其他人工智能方法的關系:將深度學習定位在更廣泛的AI背景中,展示它如何建立在符號AI和傳統機器學習的基礎上并與其不同。
深度學習的歷史趨勢
- 三次發展浪潮:
- 控制論(20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早期模型如McCulloch-Pitts神經元和感知器。
- 聯結主義(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引入反向傳播和分布式表示。
- 現代深度學習(2006年至今):在訓練深度架構和大規模數據集可用性方面取得突破。
- 數據集規模:大規模數據集的可用性對于訓練有效的深度學習模型至關重要。
- 模型規模:計算資源的進步使得開發越來越大和復雜的模型成為可能。
- 應用:深度學習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功,包括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人技術。
書籍結構和受眾
- 目標讀者:學習機器學習的大學生(本科或研究生),以及希望實施深度學習的軟件工程師。
- 書籍結構:分為三部分,涵蓋數學基礎、已建立的深度學習算法和研究導向主題。
結論
深度學習是人工智能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借鑒了神經科學、統計學和應用數學的見解。其發展得益于更強大的計算機、更大的數據集以及訓練更深層網絡的技術。該領域不斷發展,正在進行的研究探索新的架構和應用。
精彩語句
-
大腦的存在證明了智能行為的可能性,通過逆向工程大腦的計算原理并復制其功能,是一條概念上直接的構建智能的路徑。
“The brain provides a proof by example that intelligent behavior is possible, and a conceptually straightforward path to building intelligence is to reverse engineer the computational principles behind the brain and duplicate its functionality.”
解釋: 這句話強調了大腦作為智能存在的范例,以及通過研究大腦工作原理來構建人工智能的直接性。
-
隨著時間的推移,深度學習在越來越復雜的應用中取得了越來越高的準確性。
“Deep learning has solved increasingly complicated applications with increasing accuracy over time.”
解釋: 這句話描述了深度學習在處理復雜任務時的持續進步和不斷提高的準確性。
-
深度學習領域主要關注如何構建能夠成功解決需要智能的任務的計算機系統,而計算神經科學領域主要關注構建更準確的大腦工作模型。
“The field of deep learning is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how to build computer systems that are able to successfully solve tasks requiring intelligence, while the field of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 is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building more accurate models of how the brain actually works.”
解釋: 這句話明確了深度學習和計算神經科學的研究重點,突出了兩者在目標上的區別。
-
最重要的新發展是,如今我們可以為這些算法提供它們成功所需的資源。
“The most important new development is that today we can provide these algorithms with the resources they need to succeed.”
解釋: 這句話指出了當前深度學習成功的關鍵因素——資源的可用性。
-
這種自我編程技術仍處于起步階段,但未來原則上可以應用于幾乎所有任務。
“This self-programming technology is in its infancy, but in the future could in principle be applied to nearly any task.”
解釋: 這句話展望了深度學習技術的未來潛力,強調了其廣泛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