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針對高速PCB布線設計的綜合筆記,結合用戶提供的設計規范及行業通用原則整理而成:
一、關鍵信號布線原則
- 布線優先級
- 順序:射頻信號>中/低頻信號>時鐘信號>高速信號
- 射頻信號需包地處理,線寬≥8mil且滿足阻抗要求,禁止無關信號穿越射頻區域
- 阻抗控制
- 優先選擇地平面作為參考層,線寬/間距按工藝計算結果嚴格控制
- 5G以上高速信號需在過孔處增加回流地孔
- 拓撲結構
- DDR2以下用T型拓撲,DDR3以上建議菊花鏈拓撲
- 星型拓撲需源端匹配,遠端簇型需終端匹配
二、布線細節規范
- 走線幾何要求
- 所有拐角45°走線,禁止銳角/直角(減少阻抗突變和EMI)
- 焊盤出線需中心引出,BGA走線寬度≤焊盤1/2
- 隔離設計
- 光耦/變壓器投影區禁止布線鋪銅
- 數字地與模擬地需物理隔離,跨區信號從橋接處穿過
- 差分信號處理
- 對稱布線,線距≥20mil,3.125G以下誤差<5mil,以上<2mil
- 蛇形線補償時凸起高度<1倍線距,長度>3倍線寬
三、電源與地處理
- 分層策略
- 開關電源單點接地,電感下方禁止走線
- 電源分割帶≥20mil,BGA區域內可縮小至10mil
- 通流能力
- 銅皮寬度和過孔數量需滿足電流需求(參考通流表)
- 相鄰過孔反焊盤間距≥4mil,防止割斷銅皮
- EMC優化
- 地銅皮對角線>1000mil時周邊需打地孔
- 模擬區域所有層鋪模擬地,數字區域鋪數字地
四、特殊工藝要求
- ICT測試點
- 測試點焊盤>32mil,間距≥60mil,2.5G以上信號禁止添加
- 差分測試點需對稱布置,Stub走線≤150mil
- FPGA管腳交換
- 僅限I/O管腳調整,同一BANK內優先交換
- 差分信號必須成對調整,全局時鐘管腳需客戶確認
五、布線后優化
-
完整性檢查
- DRC檢查覆蓋連通性、Stub殘端、跨分割等問題
- 對稱層殘銅率需平衡(防止PCB翹曲)
-
串擾控制
-
相鄰層走線正交或錯開布線
-
高速信號遵循3W規則,差分線間距≥20mil
-
六、行業補充建議
- 過孔優化
- 使用盲埋孔減少阻抗突變,網格化布局避免電流熱點
- 關鍵信號層減少換層次數,換層時伴隨回流地孔
- 仿真驗證
- 對阻抗線、時序等關鍵路徑進行SI/PI仿真
- 蛇形線采用圓弧拐角優于45°(降低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