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個節點完全互聯的網型網即N個節點的無向完全圖,無向完全圖的邊數計算如下:每個節點都要指向其他N-1個節點,但是因為無向兩個節點之間的邊會重復,因此有N(N-1)/2條邊
- HDLC(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協議)是一種面向比特的數據鏈路層協議,主要用于同步串行數據鏈路上的數據封裝和傳輸.
- 組幀方法:使用 零比特填充法 來處理幀的透明傳輸。在數據部分中,如果出現與標志字段相同的比特序列(
01111110
),會在其前面插入一個額外的零比特,以避免與幀的起始和結束標志混淆。在接收端,零比特會被移除,從而恢復原始數據 - 說明
- HDLC協議對比特串進行組幀時,HDLC數據幀以位值0111 1110 標識,每一個幀的開始和結束
- 出現連續5個1,后面必須加個0,哪怕你后面已經有0,也要加個零
- 組幀方法:使用 零比特填充法 來處理幀的透明傳輸。在數據部分中,如果出現與標志字段相同的比特序列(
- IPV6?的首部長度是40個字節
- 計算機網絡拓撲是通過網中結點與通信線路之間的幾何關系表示網絡中各實體間的結構關系
- 在Web開發中,實現會話的跟蹤的方式
- 隱藏表單域
- 保存cookie
- URL復寫
- session機制
- 網橋是在數據鏈路層實現網絡互聯的設備
- 網橋的核心功能就是通過地址學習、地址過濾和幀轉發來優化網絡流量。它通過MAC地址表來決定是否轉發幀,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流量,提高網絡效率。
- 交換機攻擊主要有以下5中類型
- VLAN跳躍攻擊
- 生成樹攻擊
- MAC表洪水攻擊
- ARP攻擊
- VTP攻擊
- 回收?IEEE 802.5?令牌環的數據幀的站是發送站
- 網絡利用率是全網絡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權平均值
- 以太網?MAC?地址的長度是48位
- 5:允許5個網段,每網段最大長度100米。 4:在同一信道上允許連接4個中繼器或集線器。 3:在其中的三個網段上可以增加節點。 2:在另外兩個網段上,除做中繼器鏈路外,不能接任何節點。 1:上述將組建一個大型的沖突域,最大站點數1024,網絡直徑達2500米。
- TCP滑動窗口
- TCP通過滑動窗口的概念來進行流量控制。設想在發送端發送數據的速度很快而接收端接收速度卻很慢的情況下,為了保證數據不丟失,顯然需要流量控制,協調好雙方的工作節奏。
- 滑動窗口可以理解成接收端所能提供的緩沖區大小。TCP利用一個滑動的窗口來告訴發送端對他所發送的數據能提供多大的緩沖區,窗口由16bit所定義的,所以接收端TCP最大能提供65535個字節的緩沖。因此可以利用窗口大小和第一個數據的序列號計算出最大可接收的數據序列號
- 滑動窗口的本質是描述接收方的TCP數據報緩沖區大小的數據,發送方根據這個數據來計算自己最多能發送多長的數據。如果發送方收到接受方的窗口大小為0的TCP數據報,那么發送方將停止發送數據,等到接收方窗口大小不為0的數據報的到來
- 三個術語
- 窗口合攏:當窗口從左邊向右邊靠近的時候,這種現象發生在數據被發送和確認的時候(發送方發送數據后,接收方確認收到這些數據)
- 窗口張開:當窗口的右邊沿向右邊移動的時候,這種現象出現在接收端處理了數據之后
- 窗口收縮:當窗口的右邊沿向左邊移動的時候,這種現象不常發生
- TCP就是用窗口,慢慢的從數據的左邊移到右邊,把處于窗口范圍內的數據發送出去(但不用發送所有,只是處于窗口內的數據可以發送),窗口的大小是由socket定義的,4096不是最理想的窗口大小,而16384可以使吞吐量大大增加
- A—————C—————B ??
? 如上圖,A與B之間建立TCP連接,滑動窗口實現有兩個作用:- B來不及處理A發送的數據,這是A通過B通知的接收窗口而減緩數據的發送
- B來得及處理A發送的數據,但是在A和B之間的某處C的位置,使得AB之間的整體帶寬性能較差,此時A端根據擁塞處理策略來更新窗口,來決定數據的發送。
- TCP滑動窗口分為接受窗口,發送窗口;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提供TCP的可靠性,二是提供TCP的流控特性。
- TCP是雙工的協議,會話的雙方都可以同時接收、發送數據。TCP會話的雙方都各自維護一個“發送窗口”和一個“接收窗口”。
- 在TCP 段頭中,窗口數的大小由接收方允許的窗口和擁塞窗口決定
- 子網掩碼的作用:將某個IP地址劃分成網絡地址和主機地址兩部分
- 擁塞控制算法中,閉環控制是通過反饋機制來調整當前網絡流量,使網絡流量與網絡可用資源和協調
- IEEE?802.1—概述、體系結構和網絡互連,以及網絡管理和性能測量。
IEEE?802.2—邏輯鏈路控制LLC。最高層協議與任何一種局域網MAC子層的接口。IEEE?802.3—CSMA/CD網絡,定義CSMA/CD總線網的MAC子層和物理層的規范。IEEE?802.4—令牌總線網。定義令牌傳遞總線網的MAC子層和物理層的規范。
IEEE802.4標準定義的網絡,其物理拓撲結構為總線型
IEEE?802.5—令牌環形網。定義令牌傳遞環形網的MAC子層和物理層的規范。
IEEE?802.6—城域網。
IEEE?802.7—寬帶技術。
IEEE?802.8—光纖技術。
IEEE?802.9—綜合話音數據局域網。
IEEE?802.10—可互操作的局域網的安全。
IEEE?802.11—無線局域網。
IEEE?802.12—優先高速局域網(100Mb/s)。
IEEE?802.13—有線電視(Cable-TV)。
局域網主要涉及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兩個層次。 不過IEEE802這一系列標準或協議則主要只討論數據鏈路層問題,屬于數據鏈路層協議。 - 在linux系統中添加一條靜態路由的命令,作用是告訴主機如何到達目標網絡
- route add -net <目標網絡> gw <網關地址> netmask <子網掩碼> metric <躍點數>
- 局域網的網絡地址192.168.1.0/24,局域網絡連接其它網絡的網關地址是192.168.1.1。主機192.168.1.20訪問172.16.1.0/24網絡
- route add –net 172.16.1.0 gw 192.168.1.1 netmask 255.255.255.0 metric 1
metric
是躍點數(跳數),用于衡量到達目標網絡的“成本”,數字越小,優先級越高。
- 計算機互聯的主要目的是資源共享
- TCP報文的首部字節數:20字節
IP報文的首部字節數:20字節 - DNS 服務的常見資源記錄類型:A記錄(主機地址)、CNAME記錄(別名)、MX記錄(郵件主機)、NS記錄(名稱服務器)、SOA記錄(起始授權機構)、PTR記錄(IP反向解析)、SRV記錄(MS DNS服務器的活動目錄)。
- ATM信元的交換方式為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的組合
- ATM是使用異步時分復用技術的快速分組交換方式,它將信息流分割成固定長度的ATM信元,能比較容易地實現各種信息流混合在一起的多媒體通信,能根據業務類型、傳輸速率等要求動態分配有效容量,對高速信息元傳輸頻次高,對低速信息元傳輸頻次低。因此ATM能采用單一的交換方式,支持從窄帶話音、數據傳輸到HDTV等范圍極廣的各種業務。
- 例如要做局域網仿真時需要多少工作站,某些交換機是以接口來計算的,其他方面會較為靈活些;可以支持多少仿真的局域網,以及在每個仿真的局域網中可支持多少客戶等。ATM的運作能力表現在一個典型的ATM交換機應有人線和出線處理、ATM交換單元和ATM控制三個基本部分,其中ATM交換單元是關鍵,它按照要求將人線上的ATM信元轉送到需要的出線上去,從而完成交換動作。
- TFTP 是一種文件傳遞協議,它使用的傳輸層協議是 UDP
- ping程序是對兩個TCP/IP系統連通性進行測試的基本工具。它只利用ICMP回顯請求和回顯應答報文,而不用經過傳輸層。ping服務器一般在內核中實現ICMP的功能
- 死亡之Ping-是一種古老的網絡攻擊方式,通過發送惡意構造的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數據包來攻擊目標系統,導致系統崩潰或出現異常行為。
- 幀中繼是一種( 面向連接、可靠)的協議。
- 在幀中繼網絡中,幀中繼通過( LMI?)協議監控PVC的狀態
- 手工設置產生的虛電路稱為永久虛電路。通過協議協商產生的虛電路稱為交換虛電路,這種虛電路由幀中繼協議自動創建和刪除。目前在幀中繼中使用最多的方式是永久虛電路方式。?
- 在永久虛電路方式下,需要檢測虛電路是否可用
- 本地管理接口(Local Management Interface,LMI)協議就是用來檢測虛電路是否可用的。
- LMI協議用于維護幀中繼協議的PVC表,包括:通知PVC的增加、探測PVC的刪除、監控PVC狀態的變更、驗證鏈路的完整性
- 運輸層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復用和分用
- 復用是指將多個應用程序的數據封裝到同一個傳輸層協議(如 TCP 或 UDP)中,以便通過單一的網絡連接發送。
- 分用是指將接收到的傳輸層數據包正確地分發到相應的應用程序。傳輸層根據數據包中的特定信息(如端口號)將數據分發到正確的應用程序。
- 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碼元傳輸速率為2WBaud
- TCP是面向連接的服務,支持全雙工通信,是一對一的。
UDP是面向無連接的,支持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 - 信道上可傳送信號的最高頻率和最低頻率之差稱為信道帶寬
- 在?IP?數據報中?,?片偏移字段表示本片數據在初始?IP?數據報數據區的位置?,?該偏移量以8個字節為單位
-
1.Http2.0采用二進制文本而非文本格式
2.Http2.0是完全多路復用的,非有序阻塞的,只需要一個連接即可實現并行
3.使用報頭壓縮,降低了開銷
4.Http2.0讓服務器可以將響應主動推送到客戶端的緩存中。 -
數據鏈路層又分為2個子層:邏輯鏈路控制子層(LLC)和媒體訪問控制子層(MAC)。MAC子層處理CSMA/CD算法、數據出錯校驗、成幀等;LLC子層定義了一些字段使上次協議能共享數據鏈路層。 在實際使用中,LLC子層并非必需的。
-
-靜態路由是指由用戶或網絡管理員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當網絡的拓撲結構或鏈路的狀態發生變化時,網絡管理員需要手工去修改路由表中相關的靜態路由信息。
--直接路由是指路由器各網絡接口所直連的網絡之間進行通信所使用的路由。直接路由是在配置完路由器網絡接口的IP地址后自動生成的,因此,如果沒有對這些接口進行特殊的限制,這些接口所直連的網絡之間就可以直接通信。
--缺省路由是一種特殊的路由,可以通過靜態路由配置,某些動態路由協議也可以生成缺省路由,如OSPF和IS-IS。在小型互連網中,使用缺省路由可以減輕路由器對路由表的維護工作量,從而降低內存和CPU的使用率。
--動態路由是指路由器能夠自動地建立自己的路由表,并且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適時地進行調整 -
iptables -F:這個命令用于清空所有規則鏈,但不是用來查看FHQ狀態。
iptables -S:這個命令用于顯示當前的規則鏈和規則,包括匹配條件和目標動作,但它更側重于顯示規則的具體內容,而不是FHQ的狀態。
iptables -L:這個命令用于列出當前的FHQ規則鏈和每個鏈的規則,以及每個鏈的計數器(顯示匹配規則的包和字節數)。這是查看當前FHQ狀態的標準命令。
iptables -X:這個命令用于刪除用戶定義的規則鏈,但不是用來查看FHQ狀態。 -
對于一個交換機來說:交換機中的每個端口都是一個沖突域,而所有的端口構成一個廣播域。
-
沖突域是第一層物理層的概念,用第二層及其以上的設備才可以分離沖突域;
-
廣播域是第二層數據鏈路層的概念,用第三層及其以上的設備才可以分離廣播域。
-
交換機屬于第二層的設備,可以分離沖突域,但不能分離廣播域。
-
無劃分vlan下,交換機所有接口屬于同一個廣播域;劃分vlan下,每個vlan屬于一個廣播域
-
24 口的交換機,最多連接24臺設置;8臺設備連接了交換機,有8個沖突域,但僅有一個廣播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