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一、網絡安全掛圖作戰來源與定義
- 1、網絡安全掛圖作戰的來源
- 2、網絡安全掛圖作戰的定義
- 二、掛圖作戰關鍵技術
- 三、掛圖作戰與傳統態勢感知的差異
- 四、掛圖作戰主要場景
- 五、未來趨勢
- 結語
一、網絡安全掛圖作戰來源與定義
1、網絡安全掛圖作戰的來源
網絡安全掛圖作戰的概念源于傳統軍事作戰中的“掛圖作戰”,即通過地圖來指揮和協調作戰行動。在網絡空間安全領域,這一概念被引入并發展為一種新的網絡安全管理和防御策略。其靈感來自于地理學中的“人地”關系理論,通過將網絡空間的要素與地理空間相結合,構建網絡空間地圖。
在2020年7月,網絡安全專家郭啟全等在《中國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發展網絡空間可視化技術支撐網絡安全綜合防控體系建設》研究文章,論述了網絡空間“掛圖作戰”的基本理念和發展愿景。
同年公安部印發《貫徹落實網絡安全等保制度和關保制度的指導意見》(公網安[2020]1960號),明確提出“要加強網絡新技術研究和應用,研究繪制網絡空間地理信息圖譜(網絡地圖),實現掛圖作戰”。
2、網絡安全掛圖作戰的定義
掛圖作戰: 按計劃、按目標、按進度、按要求實施的一種作戰方式或工作方法。
網絡安全掛圖作戰的核心思想:將攻擊者的攻擊路徑和影響范圍以圖形化方式展現,幫助防守方更直觀、全面地理解攻擊者的行為以及對組織資產的影響,從而更有效地進行威脅檢測、分析、響應等動作。
網絡安全掛圖作戰是一種通過可視化技術將網絡安全態勢、資產、威脅等信息以圖形化方式展示出來的方法。其核心在于通過構建網絡空間地圖,實現對網絡安全事件的全過程展示和管理,通過“看、管、防、控”一體化實現主動防御的工作模式。
其核心價值在于:
● 攻防視角可視化:將攻擊者的路徑、手段及影響范圍圖形化呈現,輔助防守方快速定位薄弱點。
● 全生命周期管理:覆蓋威脅檢測、分析、響應、復盤的全流程閉環。
● 協同作戰能力:整合多部門、多工具數據,打破信息孤島,提升響應效率。
具體來說,掛圖作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可視化展示:將網絡環境中的各個要素(如資產、漏洞、威脅等)以圖形化的方式呈現,提高網絡安全的可視化程度。
- 態勢感知與分析:通過掛圖作戰平臺,實時監測和感知網絡安全態勢,及時發現和分析安全威脅。
- 決策支持:為安全決策提供直觀的數據支持,幫助安全團隊更好地研判和處置安全事件。
- 協同作戰:支持多方協同作戰,整合不同安全工具和平臺的信息,提高安全事件的響應速度和處理效率。
通過這些功能,網絡安全掛圖作戰能夠有效地提升網絡安全防護的效率和準確性,幫助組織更好地應對復雜的網絡安全挑戰。
二、掛圖作戰關鍵技術
- 網絡空間測繪技術
● 資產指紋庫:通過主動掃描(如端口探測、協議解析)和被動流量分析(如流量鏡像),識別網絡中的設備、服務、應用及版本信息。
● 拓撲自動發現:利用路由追蹤、SNMP協議等,繪制網絡節點間的連接關系和通信路徑。 - 動態可視化引擎
● 圖數據庫(Neo4j、GraphX):存儲復雜的資產關系與攻擊鏈路,支持快速查詢和路徑分析。
● 威脅熱力圖:根據攻擊頻率、漏洞嚴重性等參數生成風險熱區,直觀標注高危區域。 - 攻擊鏈建模(Cyber Kill Chain)
● MITRE ATT&CK框架集成:將攻擊者的TTPs(戰術、技術、過程)映射到網絡地圖中,預判攻擊路徑。
● 攻擊模擬推演:基于紅隊工具(如Cobalt Strike)模擬攻擊行為,驗證防御策略有效性。 - 自動化響應編排(SOAR)
● 劇本(Playbook)驅動:當檢測到攻擊時,自動觸發防火墻封禁、隔離主機、下發補丁等動作。
● 人機協同:高風險操作需人工確認,避免誤攔截影響業務。 - 多源數據融合
● 跨平臺集成:對接EDR、SIEM、漏洞掃描器等工具,聚合日志、告警和資產數據。
● 威脅情報聯動:接入外部威脅情報(如惡意IP庫、漏洞庫),實時更新攻擊特征。
三、掛圖作戰與傳統態勢感知的差異
對比維度 | 傳統態勢感知 | 掛圖作戰 |
---|---|---|
核心目標 | 被動監控全網安全狀態 | 主動防御,聚焦攻擊路徑阻斷與協同響應 |
數據粒度 | 宏觀指標(如告警數量、風險等級) | 微觀到單個資產、漏洞、攻擊鏈節點的精準定位 |
可視化方式 | 儀表盤(Dashboard)與統計圖表 | 交互式網絡地圖,支持攻擊鏈路動態推演 |
響應模式 | 人工研判后分步處置 | 自動化劇本執行 + 跨團隊指令同步 |
適用場景 | 日常監控與合規報告 | 實戰攻防(如HW行動)、應急響應、紅藍對抗 |
技術重心 | 大數據分析與告警聚合 | 攻擊鏈建模、可視化指揮、自動化編排 |
四、掛圖作戰主要場景
- 關鍵基礎設施防護
● 場景痛點:能源、交通等行業的OT系統(工控網絡)存在大量老舊設備,難以實時監控。
● 掛圖方案:
○ 繪制OT網絡拓撲,標注PLC、SCADA系統的物理位置與邏輯連接。
○ 當檢測到異常指令(如未授權的參數修改)時,地圖自動定位受影響設備并隔離。 - 重大活動安保
● 場景痛點:活動期間網絡訪問激增,需防范DDoS、網頁篡改等針對性攻擊。
● 掛圖方案:
○ 構建“活動專屬作戰地圖”,集成CDN節點、票務系統、直播平臺等核心資產。
○ 實時標注攻擊源IP(如來自特定國家的掃描行為),聯動云WAF自動封禁。 - 供應鏈攻擊防御
● 場景痛點:第三方軟件或服務漏洞可能成為攻擊跳板(如SolarWinds事件)。
● 掛圖方案:
○ 標注供應鏈廠商的接入點及權限范圍,監控異常橫向移動。
○ 當某供應商賬號異常登錄時,地圖高亮關聯資產并觸發權限回收。 - 紅藍對抗演練
● 場景痛點:傳統攻防演練中防守方難以快速定位攻擊入口。
● 掛圖方案:
○ 紅隊攻擊路徑實時映射到地圖,藍隊可追溯攻擊者從外網滲透到內網提權的全過程。
○ 演練結束后生成攻擊路徑復盤報告,優化防御策略。 - 零日漏洞應急響應
● 場景痛點:漏洞爆發后(如Log4j),企業需快速定位受影響資產。
● 掛圖方案:
○ 輸入漏洞特征(如JNDI調用),地圖自動標記存在漏洞的服務實例。
○ 聯動補丁管理系統,按業務優先級分批修復。
五、未來趨勢
- 數字孿生融合:結合數字孿生技術,實現網絡空間與物理世界的1:1映射。
- AI輔助決策:通過大語言模型(LLM)生成自然語言防御建議,降低操作門檻。
- 跨域協同:與國土安全、城市應急系統聯動,構建國家級網絡空間地圖。
結語
“掛圖作戰”標志著網絡安全從“被動告警”邁向“主動防御”的范式轉變。通過將虛擬攻擊映射為可視化的“戰場”,企業不僅能看清自身防御盲區,更能在攻防對抗中搶占先機。隨著技術的演進,未來的網絡安全指揮中心或許將如軍事作戰室一般,通過一張動態地圖掌控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