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淺出:CUDA是什么,如何利用它進行高效并行計算

在當今這個數據驅動的時代,計算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別是在深度學習、科學計算和圖像處理等領域。為了滿足這些需求,NVIDIA推出了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這是一種并行計算平臺和編程模型。本文將帶你全面了解CUDA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應用場景。

一、什么是CUDA?

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是由NVIDIA開發的一種并行計算平臺和編程模型,旨在充分利用現代GPU的強大計算能力。它允許開發者使用C、C++和Fortran等熟悉的編程語言,通過特定的API(應用程序接口)在GPU上執行復雜的計算任務,從而實現通用計算(GPGPU,General-Purpose computing on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s)。

1. CUDA的歷史背景

CUDA的發布可以追溯到2006年,最初是為了解決CPU在處理大規模并行任務時的局限性。隨著深度學習和大數據應用的興起,傳統CPU的計算能力逐漸無法滿足需求。因此,NVIDIA引入CUDA,使開發者能夠在GPU上以更高效的方式處理海量數據。

2. CUDA的架構

CUDA架構包括多個組件,主要包括:

  • CUDA核心:這些是GPU中的處理單元,負責執行并行計算任務。每個CUDA核心可以同時執行多個線程。
  • 內存層次結構:CUDA提供多種類型的內存,包括全局內存、共享內存、常量內存和寄存器等。這些內存類型在性能和訪問速度上各具特點,開發者可以根據需求合理選擇使用。
  • 驅動程序和運行時庫:CUDA的驅動程序管理GPU的資源調度,而運行時庫則提供了用于內核執行、內存管理和數據傳輸的API。

3. CUDA的優勢

CUDA具有幾個顯著的優勢,使其成為高性能計算的理想選擇:

  • 并行處理能力:GPU內部有數千個CUDA核心,可以同時處理成千上萬的線程,從而實現極高的并行度。
  • 靈活性:CUDA支持多種編程語言,使得開發者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進行開發,降低了學習成本。
  • 高效的資源利用:CUDA允許開發者直接控制GPU資源的分配和使用,從而最大化計算能力。
  • 豐富的生態系統:NVIDIA提供了多個針對特定領域的庫和工具(如cuBLAS、cuDNN、TensorRT),使得開發者可以快速構建高性能應用。

二、CUDA的基本原理

CUDA的基本原理圍繞如何將計算任務有效地分配到GPU的多個處理單元上,以實現高效的并行計算。下面我們詳細探討CUDA的核心概念和工作機制。

1. 網格和線程塊

CUDA將計算任務組織為網格(Grid)和線程塊(Block)的結構。每個網格可以包含多個線程塊,每個線程塊又包含多個線程。這種分層結構使得開發者可以靈活地管理計算資源。

  • 線程塊(Block):線程塊是CUDA中執行的基本單位。每個線程塊由多個線程組成,它們可以共享內存并進行高效的通信,適合處理需要線程間協作的任務。一個線程塊的最大線程數通常取決于GPU的架構。

  • 網格(Grid):網格是由多個線程塊組成的整體結構。每個網格可以有不同的維度(例如一維、二維或三維),這使得CUDA可以靈活地處理各種數據結構,如圖像、矩陣等。

2. 內核函數(Kernel)

內核函數是由開發者編寫的在GPU上并行執行的函數。當開發者在主機(CPU)代碼中調用內核時,CUDA會在GPU上啟動多個線程來執行這個內核。每個線程通過其唯一的線程ID來訪問和處理數據。例如,在一個一維數組的加法運算中,每個線程可以被分配處理數組中的一個元素。

3. 線程并行

當內核函數在GPU上執行時,CUDA會創建許多線程并行運行。每個線程可以獨立執行計算任務,這種高度的并行性使得CUDA在處理大規模數據時具有顯著的性能優勢。CUDA采用SIMT(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Threads)模型,使得同一指令可以在多個線程中并行執行。

4. 內存模型

CUDA的內存模型是理解其性能的關鍵。它包括:

  • 全局內存:所有線程都能訪問的內存區域,適合存儲大量數據,但訪問延遲較高。
  • 共享內存:線程塊內的線程共享的高速內存,適合需要快速交換數據的任務。
  • 常量內存:只讀內存,適合存儲在內核執行期間不會改變的數據。
  • 寄存器:每個線程的私有存儲區域,訪問速度最快,適合存儲臨時變量。

合理使用這些內存類型,可以顯著提高計算效率。例如,使用共享內存可以減少對全局內存的訪問次數,從而提高性能。

5. 數據傳輸

在使用CUDA進行計算時,數據需要在主機和GPU之間進行傳輸。這通常包括將數據從主機內存復制到設備內存(GPU),然后在GPU上執行內核,最后將計算結果從設備內存復制回主機內存。由于數據傳輸的延遲會影響整體性能,開發者需要盡量減少數據傳輸的頻率和大小,以實現最佳性能。

6. CUDA編程模型

CUDA編程模型使開發者能夠以簡潔的方式編寫并行代碼。通過使用簡單的CUDA API調用,開發者可以很容易地將現有的串行代碼遷移到并行執行,不必深入了解底層的硬件細節。這種抽象層使得CUDA不僅適合高性能計算專家,也適合廣泛的開發者使用。

通過理解CUDA的基本原理,你將能夠更有效地利用GPU進行高性能計算。無論是在科學研究、深度學習還是圖像處理等領域,掌握CUDA的應用都將為你的項目帶來顯著的性能提升。

三、CUDA的優勢

CUDA作為一種強大的并行計算平臺,具有多項顯著的優勢,使其成為高性能計算的理想選擇。以下是CUDA的一些主要優勢:

1. 高度并行處理能力

CUDA能夠充分利用現代GPU的并行計算能力。與傳統的CPU相比,GPU擁有更多的計算核心,能夠同時處理成千上萬的線程。這種高度的并行性使得CUDA在處理大規模數據和復雜計算時表現出色,尤其是在需要同時執行相同操作的大量數據時(例如矩陣運算、圖像處理等)。

2. 靈活的編程模型

CUDA擴展了C/C++編程語言,使得開發者能夠在熟悉的環境中編寫并行代碼。通過簡單的API調用,開發者可以將已有的串行算法轉化為并行算法,降低了學習成本和開發難度。此外,CUDA還支持其他編程語言,如Fortran和Python,使得其適用的開發環境更加廣泛。

3. 高效的資源利用

CUDA允許開發者對GPU的資源進行精細管理。通過合理配置線程塊和網格的結構,開發者可以最大化利用GPU的計算能力。CUDA的內存管理機制使得開發者可以優化內存訪問模式,減少內存帶寬瓶頸,從而提高應用程序的整體性能。

4. 豐富的生態系統

NVIDIA為CUDA提供了豐富的庫和工具,涵蓋了多個領域的需求。常用的CUDA庫包括:

  • cuBLAS:用于高性能線性代數運算的庫。
  • cuDNN:用于深度學習中的神經網絡運算的庫。
  • TensorRT:用于深度學習推理優化的高性能推理引擎。

此外,NVIDIA還提供了強大的開發工具(如Nsight Visual Studio Edition、CUDA-GDB等)用于調試和優化CUDA應用程序,幫助開發者提高開發效率。

5. 社區和文檔支持

CUDA擁有一個龐大的開發者社區,提供豐富的資源和支持。NVIDIA官方網站上有詳盡的文檔、示例代碼和培訓材料,使得開發者能夠快速上手并解決問題。通過參與社區討論和學習,開發者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

6. 持續更新和創新

NVIDIA不斷對CUDA進行更新和優化,以適應新硬件和新應用的需求。新版本的CUDA通常會帶來新的功能、性能優化和更好的硬件支持,這使得開發者能夠始終利用最新的技術進行開發。

四、CUDA的應用場景

CUDA的高性能計算能力使其在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CUDA應用場景:

1. 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是CUDA最活躍的應用領域之一。訓練深度神經網絡通常需要處理大量的數據和復雜的計算,CUDA能夠加速反向傳播和前向傳播過程,顯著縮短訓練時間。許多深度學習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等)都內置了CUDA支持,使研究人員和開發者能夠輕松利用GPU進行訓練和推理。

2. 科學計算

在物理、化學、氣象等科學研究領域,CUDA被廣泛應用于數值模擬、計算流體動力學(CFD)、有限元分析(FEA)等復雜計算任務。GPU的強大并行計算能力使得科學家能夠更快地進行數據分析和建模,推動了科學研究的進步。

3. 圖像和視頻處理

CUDA在圖像處理和計算機視覺領域中同樣大放異彩。圖像過濾、邊緣檢測、圖像分割、視頻編碼等任務可以通過CUDA實現實時處理。利用GPU并行計算的能力,可以在短時間內處理高分辨率圖像和視頻流,廣泛應用于安防監控、自動駕駛、視頻編輯等領域。

4. 金融計算

在金融行業,CUDA被用于高頻交易、風險管理和金融建模等場景。GPU能夠快速處理大量的市場數據和復雜的數學模型,使得金融機構能夠更迅速地作出決策并優化交易策略。

5. 生物信息學

生物信息學領域面臨著大規模數據集和復雜計算的挑戰。CUDA被應用于基因組測序、蛋白質折疊模擬和生物分子動力學等領域,使得研究人員能夠在短時間內分析大規模的生物數據,推動醫學研究和個性化醫療的發展。

6. 機器人與計算機視覺

在機器人技術和計算機視覺中,CUDA被用于實時圖像處理和目標檢測。通過加速圖像處理和機器學習算法,開發者可以實現更加智能的機器人系統,使其能夠快速識別和處理周圍環境的信息。

7. 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

隨著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的發展,CUDA在實時圖形渲染和數據處理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通過利用GPU的并行計算能力,開發者能夠實現更高質量的3D渲染和實時交互,為用戶提供更加沉浸式的體驗。

CUDA作為一項強大的并行計算技術,憑借其高效的計算能力和廣泛的應用場景,正在推動各個領域的創新和發展。無論是在學術研究、工業應用還是日常生活中,CUDA都在不斷提升計算效率,推動技術的進步。掌握CUDA將為你在高性能計算領域開辟新的可能性。

五、如何開始使用CUDA?

要開始使用CUDA進行高性能計算,涉及多個步驟,從硬件的準備到軟件的安裝,再到學習和實踐。以下是一個詳細的指南,幫助你快速上手CUDA。

1. 硬件要求

首先,確保你的計算機配備了支持CUDA的NVIDIA顯卡。大多數現代NVIDIA顯卡都支持CUDA功能,例如GeForce、Quadro和Tesla系列。可以通過訪問NVIDIA官方網站查看你的顯卡是否支持CUDA。

在選擇顯卡時,考慮以下幾點:

  • CUDA核心數量:更多的CUDA核心通常意味著更強的并行計算能力。
  • 內存大小:較大的顯存可以處理更大的數據集,尤其是在深度學習和圖像處理等應用中。
  • 性能:可以參考第三方的基準測試和評測,選擇適合你需求的顯卡。

2. 安裝CUDA Toolkit

一旦確認硬件支持CUDA,接下來的步驟是安裝CUDA Toolkit。CUDA Toolkit包含了編譯器、庫、文檔和示例代碼,幫助開發者開始CUDA編程。

安裝步驟:
  1. 訪問NVIDIA官方網站:前往?CUDA Toolkit下載頁面。
  2. 選擇版本:選擇與你的操作系統和顯卡相匹配的CUDA版本。請注意,某些新版本的CUDA可能不支持較舊的顯卡。
  3. 下載并安裝:按照說明下載并安裝CUDA Toolkit。安裝過程中,可以選擇安裝相關的驅動程序和示例代碼,確保一切正常運行。
  4. 配置環境變量:安裝完成后,根據你的操作系統設置環境變量,以便在命令行中訪問CUDA工具。例如,在Windows中,你需要將CUDA的binlib目錄添加到系統的PATH環境變量中。

3. 安裝NVIDIA驅動程序

CUDA Toolkit需要NVIDIA顯卡驅動程序的支持。通常,在安裝CUDA Toolkit時會提示你安裝適合的驅動程序。如果你已經安裝了驅動程序,確保它是最新版本,以便獲得最佳性能和兼容性。

4. 學習基礎知識

為了高效地使用CUDA,建議了解一些基礎知識:

  • CUDA編程模型:學習CUDA的基本概念,包括內核函數、線程、線程塊和網格的結構。
  • 內存管理:理解CUDA的內存模型,包括全局內存、共享內存和寄存器的使用。
  • 編程語言:熟悉C/C++編程語言,因為CUDA的語法是基于C/C++的。

可以通過以下資源來學習CUDA:

  • 官方文檔:NVIDIA提供的CUDA文檔是學習CUDA的最好起點,其中有詳細的API參考和編程指南。
  • 在線教程:網絡上有許多免費的在線教程和視頻課程,適合初學者和進階用戶。
  • 書籍:有多本關于CUDA編程的書籍,例如《CUDA by Example》及《Programming 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ors》,適合深入學習。

5. 編寫你的第一個CUDA程序

在學習基礎知識后,可以嘗試編寫你的第一個CUDA程序。以下是一個簡單的示例,演示如何在GPU上執行向量相加的操作: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uda.h>// CUDA內核函數
__global__ void vectorAdd(const float* A, const float* B, float* C, int N) {int index = threadIdx.x + blockIdx.x * blockDim.x;if (index < N) {C[index] = A[index] + B[index];}
}int main() {int N = 1<<20; // 向量大小size_t size = N * sizeof(float);// 主機內存分配float *h_A = (float*)malloc(size);float *h_B = (float*)malloc(size);float *h_C = (float*)malloc(size);// 初始化向量for (int i = 0; i < N; i++) {h_A[i] = static_cast<float>(i);h_B[i] = static_cast<float>(i);}// 設備內存分配float *d_A, *d_B, *d_C;cudaMalloc(&d_A, size);cudaMalloc(&d_B, size);cudaMalloc(&d_C, size);// 將數據從主機復制到設備cudaMemcpy(d_A, h_A, size, cudaMemcpyHostToDevice);cudaMemcpy(d_B, h_B, size, cudaMemcpyHostToDevice);// 執行內核int threadsPerBlock = 256;int blocksPerGrid = (N + threadsPerBlock - 1) / threadsPerBlock;vectorAdd<<<blocksPerGrid, threadsPerBlock>>>(d_A, d_B, d_C, N);// 將結果從設備復制回主機cudaMemcpy(h_C, d_C, size, cudaMemcpyDeviceToHost);// 驗證結果for (int i = 0; i < N; i++) {if (h_C[i] != h_A[i] + h_B[i]) {std::cerr << "Error at index " << i << std::endl;break;}}// 釋放內存cudaFree(d_A);cudaFree(d_B);cudaFree(d_C);free(h_A);free(h_B);free(h_C);std::cout << "Computation completed successfully!" << std::endl;return 0;
}

6. 調試和優化

在編寫和運行CUDA程序時,調試和優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NVIDIA提供了多種工具來幫助開發者調試和優化CUDA代碼:

  • NVIDIA Nsight:集成開發環境中的調試和性能分析工具,支持CUDA應用程序的調試和優化。
  • CUDA-GDB:用于調試CUDA程序的命令行工具,可以幫助你逐步檢查CUDA內核的執行。
  • Profiler:NVIDIA提供的性能分析工具,用于分析CUDA應用的性能瓶頸并提供優化建議。

7. 實踐項目

通過實際項目加深對CUDA的理解。可以嘗試以下項目:

  • 實現圖像處理算法(如模糊、銳化、邊緣檢測)。
  • 開發機器學習模型(如KNN、SVM等)并利用GPU加速訓練過程。
  • 使用CUDA實現數值模擬(如物理模擬、流體動力學等)。
  • 嘗試遷移已有的CPU算法到CUDA,以評估性能提升。

8. 參與社區和開源項目

加入CUDA開發者社區,參與討論和分享經驗,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學習和成長。你可以在論壇、社交媒體平臺或GitHub上找到相關的CUDA開源項目,參與其中,提升自己的實戰能力。

六、結語

通過以上步驟,你將能夠順利開始使用CUDA進行高性能計算。隨著對CUDA的深入理解和實踐經驗的積累,你將能夠充分發揮GPU的強大計算能力,推動項目的性能提升和創新發展。無論是科研、工程應用還是開發新技術,CUDA都將為你打開新的可能性。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bicheng/71343.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bicheng/71343.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bicheng/71343.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LNMP+Zabbix安裝部署(Zabbix6.0 Lnmp+Zabbix Installation and Deployment)

LNMPZabbix安裝部署&#xff08;Zabbix6.0&#xff09; 簡介 LNMP&#xff08;Linux Nginx MySQL PHP&#xff09;是一種流行的Web服務器架構&#xff0c;廣泛用于搭建高性能的網站和應用程序。Zabbix 是一個開源的監控軟件&#xff0c;可以用來監控網絡、服務器和應用程序…

Docker 部署 Dify:輕松集成 Ollama 和 DeepSeek

1 Ollama的安裝及使用 1.1 什么是Ollama&#xff1f; Ollama 是一個用于本地部署和運行大型語言模型的框架。 Ollama 的作用包括&#xff1a; 本地模型運行&#xff1a;Ollama 允許在本地機器上運行大型語言模型&#xff08;如 LLaMA、DeepSeek 等&#xff09;&#xff0c;無…

C++筆記之標準庫中用于處理迭代器的`std::advance`和`std::distance`

C++筆記之標準庫中用于處理迭代器的std::advance和std::distance code review! 文章目錄 C++筆記之標準庫中用于處理迭代器的`std::advance`和`std::distance`一.`std::advance`函數原型參數說明使用場景示例代碼示例 1:移動 `std::vector` 的隨機訪問迭代器示例 2:移動 `st…

工業制造能耗管理新突破,漫途MTIC-ECM平臺助力企業綠色轉型!

在工業制造領域&#xff0c;能源消耗一直是企業運營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xff0c;如何實現高效能耗管理&#xff0c;成為制造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漫途MTIC-ECM能源能耗在線監測平臺&#xff0c;結合其自研的硬件產品&#xff0c;為工業制造企業提供…

C語言——深入理解指針(2)(數組與指針)

文章目錄 數組名的理解使用指針訪問數組一維數組傳參的本質冒泡排序二級指針指針數組指針數組模擬二維數組 數組名的理解 之前我們在使用指針訪問數組內容時&#xff0c;有這樣的代碼&#xff1a; int arr[10]{1,2,3,4,5,6,7,8,9,10}; int* p&arr[0];這里我們使用&ar…

在Windows系統中安裝Open WebUI并連接Ollama

Open WebUI是一個開源的大語言模型&#xff08;LLM&#xff09;交互界面&#xff0c;支持本地部署與離線運行。通過它&#xff0c;用戶可以在類似ChatGPT的網頁界面中&#xff0c;直接操作本地運行的Ollama等大語言模型工具。 安裝前的核心要求&#xff1a; Python 3.11&#…

Day4:強化學習之Qlearning走迷宮

一、迷宮游戲 1.環境已知 迷宮環境是定義好的&#xff0c;障礙物位置和空位置是已知的&#xff1b; # 定義迷宮 grid [[0, 0, 0, 1, 0],[0, 1, 0, 1, 0],[0, 1, 0, 0, 0],[0, 0, 0, 1, 0],[0, 1, 1, 1, 0] ] 2.獎勵方式已知 如果碰到障礙物則得-1&#xff0c;如果到終點則…

家里WiFi信號穿墻后信號太差怎么處理?

一、首先在調制解調器&#xff08;俗稱&#xff1a;貓&#xff09;測試網速&#xff0c;網速達不到聯系運營商&#xff1b; 二、網線影響不大&#xff0c;5類網線跑500M完全沒問題&#xff1b; 三、可以在臥室增加輔助路由器&#xff08;例如小米AX系列&#xff09;90~200元區…

視點開場動畫實現(九)

這個相對比較簡單&#xff1a; void COSGObject::FlyTo(double lon, double lat, double hei) {theApp.bNeedModify TRUE;while(!theApp.bCanModify)Sleep(1);em->setViewpoint(osgEarth::Viewpoint("0",lon, lat, 0, 0, -45, hei), 2);theApp.bNeedModify FAL…

保姆級GitHub大文件(100mb-2gb)上傳教程

GLF&#xff08;Git Large File Storage&#xff09;安裝使用 使用GitHub desktop上傳大于100mb的文件時報錯 The following files are over 100MB. lf you commit these files, you will no longer beable to push this repository to GitHub.com.term.rarWe recommend you a…

HTML之JavaScript DOM(document)編程處理事件

HTML之JavaScript DOM&#xff08;document&#xff09;編程處理事件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head><meta charset"UTF-8"><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Redis7——基礎篇(四)

前言&#xff1a;此篇文章系本人學習過程中記錄下來的筆記&#xff0c;里面難免會有不少欠缺的地方&#xff0c;誠心期待大家多多給予指教。 基礎篇&#xff1a; Redis&#xff08;一&#xff09;Redis&#xff08;二&#xff09;Redis&#xff08;三&#xff09; 接上期內容&…

Sprinig源碼解析

前言 Spring 框架是 Java 企業級開發的基石&#xff0c;其源碼設計體現了模塊化、擴展性和靈活性。以下從 IoC 容器、AOP 實現、核心模塊和關鍵設計模式四個角度對 Spring 源碼進行深度解析&#xff0c;幫助理解其底層機制。即使Spring會使用的人見得就能使用。 一、IoC 容器源…

如何簡單的去使用jconsloe 查看線程 (多線程編程篇1)

目錄 前言 1.進程和線程 進程 PCB 的作用 并發編程和并行編程 線程 為什么選擇多線程編程 2.在IDEA中如何簡單創建一個線程 1. 通過繼承Thread類 2. 通過實現 Runnable 接口 3. 使用 Lambda 表達式 3.如何簡單使用jconsloe去查看創建好的線程 前言 2025來了,這是第…

【ISO 14229-1:2023 UDS診斷(ECU復位0x11服務)測試用例CAPL代碼全解析④】

ISO 14229-1:2023 UDS診斷【ECU復位0x11服務】_TestCase04 作者&#xff1a;車端域控測試工程師 更新日期&#xff1a;2025年02月17日 關鍵詞&#xff1a;UDS診斷協議、ECU復位服務、0x11服務、ISO 14229-1:2023 TC11-004測試用例 用例ID測試場景驗證要點參考條款預期結果TC…

3.10 實戰Hugging Face Transformers:從文本分類到模型部署全流程

實戰Hugging Face Transformers:從文本分類到模型部署全流程 一、文本分類實戰:IMDB電影評論情感分析 1.1 數據準備與預處理 from datasets import load_dataset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AutoTokenizer # 加載IMDB數據集 dataset = load_dataset("imdb") …

【人工智能】釋放數據潛能:使用Featuretools進行自動化特征工程

《Python OpenCV從菜鳥到高手》帶你進入圖像處理與計算機視覺的大門! 解鎖Python編程的無限可能:《奇妙的Python》帶你漫游代碼世界 特征工程是機器學習流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影響模型的性能。然而,手動特征工程既耗時又需要領域專業知識。Featuretools是一個強大的…

MybaitsPlus學習筆記(二)基本CURD

目錄 一、BaseMapper 二、常用實例 1、插入 2、刪除 3、修改 4、查詢 三、IService 四、 IService中的一些方法測試 一、BaseMapper MyBatis-Plus中的基本CRUD在內置的BaseMapper中都已得到了實現&#xff0c;我們可以直接使用&#xff0c;接口如 下&#xff1a; publ…

設計模式之適配模式是什么?以及在Spring AOP中的攔截器鏈的使用源碼解析。

前言 本文涉及到適配模式的基本用法&#xff0c;以及在Spring AOP中如何使用&#xff0c;首先需要了解適配模式的工作原理&#xff0c;然后結合Spring AOP的具體實現來詳細詳細解析源碼。 首先&#xff0c;適配模式&#xff0c;也就是Adapter Pattern&#xff0c;屬于結構型設計…

【C++】36.C++IO流

文章目錄 1. C語言的輸入與輸出2. 流是什么3. CIO流3.1 C標準IO流3.2 C文件IO流 4. stringstream的簡單介紹 1. C語言的輸入與輸出 C語言中我們用到的最頻繁的輸入輸出方式就是scanf ()與printf()。 scanf(): 從標準輸入設備(鍵盤)讀取數據&#xff0c;并將值存放在變量中。p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