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題目和答案,沒有解析,不懂的題問大模型即可,無償分享。
第1組
習題
-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包括( )
A、程序和數據
B、處理器和內存
C、計算機硬件和計算機軟件
D、處理器、存儲器和外圍設備 -
財務軟件是一種( )
A、系統軟件
B、接口軟件
C、應用軟件
D、用戶軟件 -
世界上第一個操作系統是( )
A、分時系統
B、單道批處理系統
C、多道批處理系統
D、實時系統 -
批處理操作系統提高了計算機的工作效率,但( )
A、系統資源利用率不高
B、在作業執行時用戶不能直接干預
C、系統吞吐量小
D、不具備并行性 -
在多道程序設計的計算機系統中,CPU( )
A、只能被一個程序占用
B、可以被多個程序同時占用
C、可以被多個程序交替占用
D、以上都不對 -
從總體上說,采用多道程序設計技術可以( )單位時間的算題量,但對每一個算題,從算題開始到全部完成所需的時間比單道執行所需的時間可能要( )
A、增加 減少
B、增加 延長
C、減少 延長
D、減少 減少 -
允許多個用戶以交互使用計算機的操作系統是( )
A、分時系統
B、單道批處理系統
C、多道批處理系統
D、實時系統 -
下面關于操作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批處理作業必須具有作業控制信息
B、分時系統不一定都具有人機交互功能
C、從響應時間的角度看,實時系統與分時系統差不多
D、由于采用了分時技術,用戶可以獨占計算機的資源 -
現代操作系統的兩個基本特征是( ) 和資源共享
A、多道程序設計
B、中斷處理
C、程序的并發執行
D、實現分時與實時處理 -
當處理器處于管態時,處理器可以執行的指令應該是( )
A、非特權指令
B、僅限于特權指令
C、一切指令
D、訪管指令
答案
- C
- C
- B
- B
- C
- B
- A
- A
- C
- C
第2組
習題
-
下列關于缺頁處理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 缺頁是在地址轉換時CPU檢測到的一種異常
B. 缺頁處理由操作系統提供的缺頁處理程序來完成
C. 缺頁處理程序根據頁故障地址從外存讀入所缺失的頁
D. 缺頁處理完成后回到發生缺頁的指令的下一條指令執行 -
某設備以中斷方式與 CPU 進行數據交換, CPU 主頻為 1 GHz,設備接口中的數據緩沖寄存器為 32 位,設備的數據傳輸率為 50kB/s。若每次中斷開銷 ( 包括中斷響應和中斷處理 ) 為 1000 個時鐘周期,則 CPU用于該設備輸入/輸出的時間占整個 CPU 時間的百分比最多是
A. 1.25%
B. 2.5%
C. 5%
D. 12. 5% -
下列關于線程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A. 內核級線程的調度由操作系統完成
B. 操作系統為每個用戶級線程建立一個線程控制塊
C. 用戶級線程間的切換比內核級線程間的切換效率高
D. 用戶級線程可以在不支持內核級線程的操作系統上實現 -
下列選項中,可能將進程喚醒的事件是
I. I/O 結束 Ⅱ. 某進程退出臨界區 Ⅲ. 當前進程的時間片用完
A. 僅 I
B. 僅Ⅲ
C. 僅 I、Ⅱ
D. I、Ⅱ、Ⅲ -
下列關于系統調用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I.在執行系統調用服務程序的過程中, CPU 處于內核態
Ⅱ.操作系統通過提供系統調用避免用戶程序直接訪問外設
Ⅲ.不同的操作系統為應用程序提供了統一的系統調用接口
IV. 系統調用是操作系統內核為應用程序提供服務的接口
A. 僅 I、 IV
B. 僅 II 、III
C. 僅 I、Ⅱ、IV
D. 僅 I、Ⅲ、Ⅳ -
系統采用二級反饋隊列調度算法進行進程調度:就緒隊列 Q1 采用時間片輪轉調度算法,時間片為10ms;就緒隊列 Q2 采用短進程優先調度算法。
系統優先調度 Q1 隊列中的進程,當 Q1 為空時系統才會調度 Q2 中的進程;新創建的進程首先進入 Q1;Q1 中的進程執行一個時間片后,若未結束,則轉入Q2。
若當前 Q1、Q2 為空,系統依次創建進程 Pl、P2 后即開始進程調度 Pl、 P2 需要的 CPU 時間分別為30ms 和 20ms,則進程 P1、P2 在系統中的平均等待時間為
A. 25 ms
B. 20 ms
C. 15 ms
D. 10 ms -
在分段存儲管理系統中,用共享段表描述所有被共享的段。若進程 P1 和 P2 共享段 S,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 在物理內存中僅保存一份段 S 的內容
B. 段 S 在 P1 和 P2 中應該具有相同的段號
C. P1 和 P2 共享段 S 在共享段表中的段表項
D. P1 和 P2 都不再使用段 S 時才回收段 S 所占的內存空間 -
某系統采用 LRU 頁置換算法和局部置換策略,若系統為進程 P 預分配了 4 個頁框,進程 P 訪問頁號的序列為 0,1,2,7, 0,5,3,5,0,2,7,6,則進程訪問上述頁的過程中,產生頁置換的總次數是
A. 3
B. 4
C. 5
D. 6 -
下列關于死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I. 可以通過剝奪進程資源解除死鎖
II. 死鎖的預防方法能確保系統不發生死鎖
III. 銀行家算法可以判斷系統是否處于死鎖狀態
Ⅳ. 當系統出現死鎖時,必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進程處于阻塞態
A. 僅 II 、Ⅲ
B. 僅 I、Ⅱ、 Ⅳ
C. 僅 I、Ⅱ、Ⅲ
D. 僅 I、Ⅲ、Ⅳ -
某計算機主存按字節編址,采用二級分頁存儲管理,地址結構如下所示
頁目錄號 ( 10 位) 頁號 ( 10 位) 頁內偏移 ( 12 位)
虛擬地址 2050 1225H 對應的頁目錄號、頁號分別是
A. 081H、101H
B. 081H、401H
C. 201H、 101H
D. 201H、401H
答案
- D
- A
- B
- B
- C
- C
- B
- C
- B
- A
第3組
習題
-
在下列動態分區分配算法中,最容易產生內存碎片的是
A. 首次適應算法
B. 最壞適應算法
C. 最佳適應算法
D. 下次適應算法 -
下列關于外部 I/O 中斷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中斷控制器按所接收中斷請求的先后次序進行中斷優先級排隊
B. CPU 響應中斷時,通過執行中斷隱指令完成通用寄存器的保護
C. CPU 只有在處于中斷允許狀態時,才能響應外部設備的中斷請求
D. 有中斷請求時, CPU 立即暫停當前指令執行,轉去執行中斷服務程序 -
某系統采用基于優先權的非搶占式進程調度策略,完成一次進程調度和進程切換的系統時間開銷為 1μs。在 T 時刻就緒隊列中有 3 個進程 P1、P2 和 P3,其在就緒隊列中的等待時間、需要的 CPU 時間和優先權如下表所示:
若優先權值大的進程優先獲得 CPU,從 T 時刻起系統開始進程調度, 則系統的平均周轉時間為
A. 54 μs
B. 73 μs
C. 74 μs
D. 75 μs -
假設系統中有 4 個同類資源,進程 P1、P2 和 P3需要的資源數分別為 4、3 和 1,P1、P2 和 P3 已申請到的資源數分別為 2、1 和 0,則執行安全性檢測算法的結果是
A. 不存在安全序列,系統處于不安全狀態
B. 存在多個安全序列,系統處于安全狀態
C. 存在唯一安全序列 P3、P1、 P2,系統處于安全狀態
D. 存在唯一安全序列 P3、 P2、P1,系統處于安全狀態 -
下列選項中,可能導致當前進程 P 阻塞的事件是
Ⅰ. 進程 P 申請臨界資源
Ⅱ. 進程 P 從磁盤讀數據
Ⅲ. 系統將 CPU 分配給高優先權的進程
A. 僅Ⅰ
B. 僅Ⅱ
C. 僅Ⅰ、Ⅱ
D.Ⅰ、Ⅱ、Ⅲ -
當中斷源定時器產生時鐘中斷后,由時鐘中斷服務子程序更新的部分內容是
Ⅰ.內核中時鐘變量的值
Ⅱ.當前進程占用 CPU 的時間
Ⅲ.當前進程在時間片內的剩余執行時間
A. 僅Ⅰ、Ⅱ
B. 僅Ⅱ、Ⅲ
C. 僅Ⅰ、Ⅲ
D. Ⅰ、Ⅱ、Ⅲ -
下列優化方法中,可以提高文件訪問速度的是
Ⅰ. 提前讀:讀取當前盤塊時,將下一可能訪問的盤塊讀入緩沖區
Ⅱ. 為文件分配連續的簇或塊
Ⅲ. 延遲寫:待寫數據先存緩沖區,以供訪問,適當時機寫入磁盤
Ⅳ.采用磁盤高速緩存
A. 僅Ⅰ、Ⅱ
B. 僅Ⅱ、Ⅲ
C. 僅Ⅰ、Ⅲ、Ⅳ
D.Ⅰ、Ⅱ、Ⅲ、Ⅳ -
異常是指令執行過程中在處理器內部發生的特殊事件,中斷是來自處理器外部的請求事件。下列關于中斷或異常情況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訪存時缺頁”屬于中斷
B.“整數除以 0”屬于異常
C.“DMA 傳送結束”屬于中斷
D.“存儲保護錯”屬于異常 -
下列關于批處理系統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I.批處理系統允許多個用戶與計算機直接交互 II.批處理系統分為單道批處理系統和多道批處理系統 III .中斷技術使得多道批處理系統和 I/O 設備可與 CPU 并行工作
A.僅 II、III
B.僅 II
C.僅 I、II
D.僅 I、III -
某單 CPU 系統中有輸入和輸出設備各 1 臺,現有 3 個并發執行的作業,每個作業的輸入、計算和輸出時間均分別為 2ms、 3ms和 4ms,且都按輸入、計算和輸出的順序執行,則執行完 3 個作業需要的時間最少是
A.15ms
B.17ms
C.22ms
D.27ms
答案
- C
- C
- D
- A
- C
- C
- D
- A
- A
- B
第4組
習題
-
系統中有 3 個不同的臨界資源 R1、R2 和 R3,被 4 個進程 P1、P2、P3 及 P4 共享。各進程對資源的需求為:P1 申請 R1 和 R2,P2 申請 R2 和 R3,P3 申請 R1 和 R3,P4 申請 R2。若系統出現死鎖,則處于死鎖狀態的進程數至少是
A.1
B.2
C.3
D.4 -
某系統采用改進型 CLOCK 置換算法,頁表項中字段 A 為訪問位, M 為修改位。 A=1 表示頁被訪問過,M=1 表示頁被修改過。按( A,M )所有可能的取值,將頁分為四類: (0,0)、(1,0)、(0,1)和( 1,1),則該算法淘汰頁的次序為
A.(0,0),(0,1),(1,0),(1,1)
B.(0,0),(1,0),(0,1),(1,1)
C.(0,0),(0,1),(1,1),(1,0)
D.(0,0),(1,1),(0,1),(1,0) -
操作系統是一種( )
A、 應用軟件 B、 系統軟件
C、 通用軟件 D、 工具軟件 -
當操作系統退出執行,讓用戶執行時,系統會( )
A、繼續保持管態
B、繼續保持目態
C、從管態變為目態
D、從目態變為管態 -
批處理系統的主要缺點是( )
A、CPU的利用率不高
B、失去了交互性
C、不具備并行性
D、以上都不是 -
實時操作系統追求的目標是( )
A、高吞吐率
B、充分利用內存
C、快速響應
D、減少系統開銷 -
以下( )項功能不是操作系統具備的主要功能
A、內存管理
B、中斷處理
C、文檔編輯
D、CPU調度 -
用戶在一次計算過程中,或者一次事物處理中,要求計算機完成所做的工作的集合,這是指( )
A、進程
B、程序
C、作業
D、系統調用 -
CPU狀態分為系統態和用戶態,從用戶態轉換到系統態的唯一途徑是( )
A、運行進程修改程序狀態字
B、中斷屏蔽
C、系統調用
D、進程調度程序 -
某進程在運行過程中需要等待從磁盤上讀入數據,此時該進程的狀態是( )
A、 從就緒變為運行
B、 從運行變為就緒
C、 從運行變為阻塞
D、 從阻塞變為就緒
答案
- C
- A
- B
- C
- B
- C
- C
- C
- C
- C
第5組
習題
-
為用戶分配主存空間,保護主存中的程序和數據不被破壞,提高主存空間的利用率的是( )
A、進程管理
B、內存管理
C、文件管理
D、設備管理 -
順序程序和并發程序的執行相比,( )
A、基本相同
B、 有點不同
C、并發程序執行總體上執行時間快
D、 順序程序執行總體上執行時間快 -
進程和程序的本質區別是( )
A、存儲在內存和外存
B、順序和非順序執行機器指令
C、分時使用和獨占使用計算機資源
D、動態和靜態特征 -
進程控制塊是描述進程狀態和特性的數據結構,一個進程( )
A、可以有多個進程控制塊
B、可以和其他進程共用一個進程控制塊
C、可以沒有進程控制塊
D、只能有唯一的進程控制塊 -
對于一個單CPU系統,允許若干進程同時執行,輪流占用CPU,稱它們為( )
A、順序執行
B、同時執行
C、并行執行
D、并發執行 -
在單處理機系統中,處于運行狀態的進程( )
A、只有一個
B、可以有多個
C、不能被掛起
D、必須在執行完后才能被撤下 -
下列進程狀態的轉換中,不正確的是( )
A、就緒到運行
B、運行到就緒
C、就緒到阻塞
D、阻塞到就緒 -
已經獲得除( )以外的所有運行所需資源的進程處于就緒狀態
A、內存
B、打印機
C、CPU
D、磁盤空間 -
兩個旅行社甲和乙為旅客到某航空公司訂飛機票,形成互斥的資源是( )
A、 飛機票
B、旅行社
C、航空公司
D、旅行社和航空公司 -
系統調用是由操作系統提供的內部調用,它( )
A、直接通過鍵盤交互使用
B、只能通過用戶程序使用
C、是命令接口中命令使用
D、與系統的命令基本一樣
答案
- C
- C
- D
- D
- D
- A
- C
- C
- A
- B
第6組
習題
-
處于后備狀態的作業存放在( )中
A、外存
B、內存
C、寄存器
D、高速緩存 -
按照進程到達的先后次序調度作業,排隊等待時間最長的進程被優先調度,這是指( )調度算法
A、先來先服務
B、短作業優先
C、時間片輪轉
D、 優先級 -
原語是( )
A、一條機器指令
B、 若干條機器指令組成
C、一條特定指令
D、 中途能打斷的一組機器指令 -
下列各項步驟中,哪一個不是創建進程所必須的步驟( )
A、建立一個進程控制塊PCB
B、由CPU調度程序為進程調度CPU
C、為進程分配內存等必要的資源
D、將PCB鏈入進程就緒隊列 -
在操作系統中,對信號量S的P原語操作定義中,使進程進入相應等待隊列等待的條件是( )
A、S>0
B、S=0
C、S<0
D、S<=0 -
為了描述進程的動態變化過程,采用了一個與進程相聯系的( )系統,根據它而感知進程的存在
A、文件控制塊
B、進程優先數
C、進程控制塊
D、進程起始地址 -
采用時間片輪轉法進行進程調度是為了( )
A、多個終端都能得到系統的及時響應
B、先來先服務
C、優先級較高的進程得到及時響應
D、需要CPU最短的進程先做 -
在一段時間內,只允許一個進程訪問的資源稱為( )
A、共享資源
B、臨界區
C、臨界資源
D、進入區 -
臨界區是指( )
A、并發進程中用于實現進程互斥的程序段
B、并發程序中用于實現進程同步的程序段
C、并發程序中用于實現進程通信的程序段
D、并發程序中與共享變量有關的程序段 -
進程從運行狀態變為阻塞狀態的原因是( )
A、輸入或輸出事件發生 B、時間片到
C、輸入或輸出事件完成 D、某個進程被喚醒
答案
- A
- A
- B
- B
- C
- C
- A
- C
- D
- A
第7組
習題
-
采用動態重定位方式裝入的作業,在執行中允許( )將其移動
A、用戶有條件地
B、用戶無條件地
C、操作系統有條件地
D、操作系統無條件地 -
分頁存儲管理中,地址轉換工作是由( )完成的
A、硬件
B、地址轉換程序
C、用戶程序
D、裝入程序 -
在操作系統中同時存在多個進程,它們( )
A、不能共享系統資源
B、不能調用同一段程序代碼
C、可以共享允許共享的系統資源
D、可以共享所有的系統資源 -
兩個進程合作完成一個任務,在并發執行中,一個進程要等待其合作伙伴發來信息,或者建立某個條件后再向前執行,這種關系是進程間的( )關系
A、同步
B、互斥
C、競爭
D、合作 -
如果允許不同用戶的文件可以具有相同的文件名,通常采用( )來保證按名存取的安全
A、重名翻譯機構
B、建立索引表
C、建立指針
D、多級目錄結構 -
對記錄式文件,操作系統為用戶存取文件信息的最小單位是( )
A、字符
B、數據項
C、記錄
D、文件 -
產生系統死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 )
A、進程主打釋放資源或被強行剝奪資源
B、一個進程進入死循環,并且申請了資源
C、多個進程競爭,資源出現了循環等待
D、多個進程競爭共享型設備 -
樹型目錄結構的第一級稱為目錄樹的( )
A.分支節點
B.根節點
C.葉節點
D.終節點 -
虛擬內存的容量只受( )的限制
A.物理內存的大小
B.磁盤空間的大小
C.數據存放的實際地址
D.計算機地址位數 -
( )實現了段式、頁式兩種存儲方式的優勢互補
A.請求分頁管理
B.可變式分區管理
C.段式管理
D.段頁式管理
答案
- C
- A
- C
- A
- D
- C
- C
- B
- D
- D
第8組
習題
-
以下存儲管理技術中,支持虛擬存儲器的技術是( )
A.固定分區管理
B.可重定位分區法
C.請求分頁技術
D.段氏存儲管理 -
若一個系統內存有64MB,處理器是32位地址,則它的虛擬地址空間為( )字節
A.2GB
B.4GB
C.100KB
D.64MB -
外存(如磁盤)上存放的程序和數據( )
A.可由CPU直接存取
B.必須在CPU訪問之前移入內存
C.可以直接調入寄存器
D.必須由進程調度程序管理 -
文件系統在創建一個文件時,為它建立一個( )
A.文件目錄
B.目錄文件
C.邏輯結構
D.邏輯空間 -
使用絕對路徑名訪問文件是從( )開始按目錄結構訪問某個文件
A.當前目錄
B.用戶主目錄
C.根目錄
D.父目錄 -
目錄文件所存放的信息是( )
A.該目錄中所有子目錄文件
B.某一文件的文件目錄
C.該目錄中所有數據文件目錄
D.該目錄中所有子目錄文件和數據文件的目錄 -
由字符序列組成,文件內的信息不再劃分結構,這是指( )
A.流式文件
B.記錄式文件
C.順序文件
D.有序文件 -
數據庫文件的邏輯結構是( )
A.流式文件
B.索引文件
C.記錄式文件
D.串聯文件 -
在請求頁式存儲管理中,若所需頁面不在內存中,則會引起( )
A.輸入輸出中斷
B.時鐘中斷
C.越界中斷
D.缺頁中斷 -
虛擬存儲技術是( )
A.補充內存物理空間的技術
B.補充相對地址空間的技術
C.擴充外存空間的技術
D.擴充輸入輸出緩沖區的技術
答案
- C
- B
- B
- A
- C
- D
- A
- C
- D
- B
第9組
習題
-
在請求分頁系統中,LRU算法是指( )
A、最早進入內存的頁先淘汰
B、近期最長時間以來沒被訪問的頁先淘汰
C、近期被訪問次數最少的頁先淘汰
D、以后再也不用的也先淘汰 -
請求分頁存儲管理中,若把頁面尺寸增加一倍,在程序順序執行時,則一般缺頁中斷次數會( )
A.增加
B.減少
C.不變
D.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 -
PV操作是( )
A、兩條低級通信原語
B、兩組不同機器指令
C、兩條系統調用命令
D、兩條高級通信原語 -
碎片現象的存在使得( )
A.內存空間利用率降低
B.內存空間利用率提高
C.內存空間利用率得以改善
D.內存空間利用率不影響 -
當內存碎片容量大于某一作業所申請的內存容量時,( )
A、可以為這一作業分配內存
B、不可以為這一作業分配內存
C、拼接后,可以為這一作業分配內存
D、一定能夠為這一作業分配內存 -
下列存儲管理方式中,均會產生內碎片的是
A. 固定分區存儲管理,頁式存儲管理
B. 分區存儲管理,頁式存儲管理
C. 可變分區存儲管理,段式存儲管理
D. 請求分頁存儲管理,虛擬段式存儲管理 -
通道是一種( )
A.I/O端口
B.數據通道
C.I/O專用處理機
D.軟件工具 -
緩沖技術用于( )
A、提高主機和設備交換信息的速度
B、提供主、輔存接口
C、提高設備利用率
D、擴充相對地址空間 -
采用SPOOLing技術的目的是( )
A.提高獨占設備的利用率
B.提高主機效率
C.減輕用戶編程負擔
D.提高程序的運行速度 -
關于操作系統的敘述 ( ) 是不正確的。
A.“管理資源的程序”
B.“管理用戶程序執行的程序”
C.“能使系統資源提高效率的程序”
D.“能方便用戶編程的程序”
答案
- B
- B
- A
- A
- D
- A
- C
- A
- A
- D
第10組
習題
-
在動態分區分配方案中,某一作業完成后,系統收回其主存空間,并與相鄰空閑區合并,為此需修改空閑區表,造成空閑區數減1的情況是
A.無上鄰空閑區,也無下鄰空閑區
B.有上鄰空閑區,但無下鄰空閑區
C.有下鄰空閑區,但無上鄰空閑區
D.有上鄰空閑區,也有下鄰空閑區 -
如果進程需要讀取磁盤上的多個連續的數據塊, ( ) 數據傳送方式的效率最高。
A.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B.中斷控制方式
C.DMA方式
D.通道方式 -
進程P1使用資源情況:申請資源R1,申請資源R2,釋放資源R1;進程P2使用資源情況:申請資源R2,申請資源R1,釋放資源R2,系統并發執行進程P1,P2,系統將( )
A、必定產生死鎖
B、可能產生死鎖
C、會產生死鎖
D、無法確定是否會產生死鎖 -
多道程序環境下,操作系統分配資源以( )為基本單位。
A、程序
B、線程
C、進程
D、作業 -
文件代表了計算機系統中的( )
A、硬件
B、軟件
C、軟件資源
D、硬件資源 -
在文件系統中,要求物理塊必須連續的物理文件是( )。
A、順序文件
B、鏈接文件
C、索引文件
D、流式文件 -
磁盤與操作系統之間傳遞數據的單位是( )
A、扇區
B、磁道
C、數據塊
D、記錄 -
有一個長度為3000個字節的流式文件要存儲在磁盤上,磁盤的每塊可以存放512個字節,該文件至少用( )塊
A、5
B、6
C、7
D、3000 -
按( )分類可將設備分為塊設備和字符設備
A、從屬關系
B、操作特性
C、共享屬性
D、信息交換單位 -
CPU數據的速度遠遠高于打印機的打印速度,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可采用( )
A、并行技術
B、通道技術
C、緩沖技術
D、虛存技術
答案
- D
- D
- B
- C
- C
- A
- C
- B
- D
- C
第11組
習題
-
設與某資源關聯的信號量初值為 3,當前值為 1。若 M 表示該資源的可用個數,N 表示等待該資源的進程數,則 M、N 分別是______
A.0、1
B.1、0
C.1、2
D.2、0 -
下列選項中,降低進程優先級的合理時機是_____
A. 進程的時間片用完
B. 進程剛完成 I/O,進入就緒列隊
C. 進程長期處于就緒列隊中
D. 進程從就緒態轉為運行態 -
某基于動態分區存儲管理的計算機,其主存容量為 55MB(初始為空閑),采用最佳適配(Best Fit)算法,分配和釋放的順序為:分配 15MB,分配 30MB,釋放 15MB,分配 8MB,分配 6MB,此時主存中最大空閑分區的大小是______
A.7MB
B.9MB
C.10MB
D.15MB -
某計算機采用二級頁表的分頁存儲管理方式,按字節編址,頁大小為 1024 字節,頁表項大小為 2 字節,邏輯地址結構為:
頁目錄號 + 頁號 + 頁內偏移量
邏輯地址空間大小為 64K 頁,則表示整個邏輯地址空間的頁目錄表中包含表項的個數至少是______
A. 64
B. 128
C. 256
D. 512 -
設置當前工作目錄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
A.節省外存空間
B.節省內存空間
C.加快文件的檢索速度
D.加快文件的讀/寫速度 -
本地用戶通過鍵盤登陸系統時,首先獲得鍵盤輸入信息的程序是______
A.命令解釋程序
B.中斷處理程序
C.系統調用服務程序
D.用戶登錄程序 -
下列選項中,在用戶態執行的是
A.命令解釋程序
B.缺頁處理程序
C.進程調度程序
D.時鐘中斷處理程序 -
在支持多線程的系統中,進程P創建的若干個線程不能共享的是
A.進程P的代碼段
B.進程P中打開的文件
C.進程P的全局變量
D.進程P中某線程的棧指針 -
用戶程序發出磁盤I/O請求后,系統的正確處理流程是
A.用戶程序→系統調用處理程序→中斷處理程序→設備驅動程序
B.用戶程序→系統調用處理程序→設備驅動程序→中斷處理程序
C.用戶程序→設備驅動程序→系統調用處理程序→中斷處理程序
D.用戶程序→設備驅動程序→中斷處理程序→系統調用處理程序 -
在缺頁處理過程中,操作系統執行的操作可能是
Ⅰ. 修改頁表 Ⅱ.磁盤I/O Ⅲ.分配頁框
A.僅Ⅰ、Ⅱ
B.僅Ⅱ
C.僅Ⅲ
D.Ⅰ、Ⅱ和Ⅲ
答案
- B
- A
- B
- B
- C
- B
- A
- D
- B
- D
第12組
習題
-
在具有對換功能的操作系統中,通常把外存分為文件區和對換區。前者用于存放文件,后者用于存放從內存換出的進程。當系統發生抖動(thrashing)時,可用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Ⅰ. 撤銷部分進程
Ⅱ.增加磁盤對換區的容量
Ⅲ.提高用戶進程的優先級
A.僅Ⅰ
B.僅Ⅱ
C.僅Ⅲ
D.僅Ⅰ、Ⅱ -
在虛擬內存管理中,地址變換機構將邏輯地址變換為物理地址,形成該邏輯地址的階段是
A.編輯
B.編譯
C.鏈接
D.裝載 -
某文件占 10 個磁盤塊,現要把該文件磁盤塊逐個讀入主存緩沖區,并送用戶區進行分析,假設一個緩沖區與一個磁盤塊大小相同,把一個磁盤塊讀入緩沖區的時間為100us,將緩沖區的數據傳送到用戶區的時間是50us,CPU對一塊數據進行分析的時間為50us。在單緩沖區和雙緩沖區結構下,讀入并分析完該文件的時間分別是
A.1500us、1000us
B.1550us、1100us
C.1550us、1550us
D.2000us、2000us -
關于假脫機技術的數據流動,正確的是
A. 輸入設備–>輸入井–>輸入緩沖區–>進程使用
B. 輸出設備–>輸出緩沖區–>進程使用–>輸出井
C. 輸出設備–>輸出緩沖區–>輸出井–>進程使用
A. 輸入緩沖區–>輸入設備–>輸入井–>輸入進程 -
下列技術中,用于解決輸入輸出設備和主機速度不匹配的技術是
A. 高速緩存
B. 緩沖技術
C. 假脫機技術
D. 虛擬存儲技術 -
假設 5 個進程 P0、P1、P2、P3、P4 共享三類資源 R1、R2、R3,這些資源總數分別為 18、6、22。T0 時刻的資源分配情況如下表所示,此時存在的一個安全序列是(對于R的前三列,為已分配;后三列為最大需求)
A. P0, P2, P4, P1, P3
B. P1, P0, P3, P4, P2
C. P2, P1, P0, P3, P4
D. P3, P4, P2, P1, P0 -
一個多道批處理系統中僅有 P1 和 P2 兩個作業,P2 比 P1 晚 5ms 到達,它們的計算和 I/O 操作順序如下:
P1:計算 60ms,I/O 80ms,計算 20ms
P2:計算 120ms,I/O 40ms,計算 40ms
若不考慮調度和切換時間,則完成兩個作業需要的時間最少是
A.240ms
B.260ms
C.340ms
D.360ms -
若某單處理器多進程系統中有多個就緒態進程,則下列關于處理機調度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在進程結束時能進行處理機調度
B.創建新進程后能進行處理機調度
C.在進程處于臨界區時不能進行處理機調度
D.在系統調用完成并返回用戶態時能進行處理機調度 -
下列關于進程和線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不管系統是否支持線程,進程都是資源分配的基本單位
B.線程是資源分配的基本單位,進程是調度的基本單位
C.系統級線程和用戶級線程的切換都需要內核的支持
D.同一進程中的各個線程擁有各自不同的地址空間 -
下列選項中,用于提高 RAID 可靠性的措施有
I. 磁盤鏡像 II. 條帶化 III. 奇偶校驗 IV. 增加 Cache 機制
A.僅 I、II
B. 僅 I、III
C. 僅 I、III 和 IV
D. 僅 II、III 和 IV
答案
- A
- B
- B
- C
- B
- D
- B
- C
- A
- C
第13組
習題
-
段式存儲管理的邏輯地址空間為()
A、一維線性的
B、二維的
C、三維的
D、由操作系統決定的 -
下列選項中,操作系統提供給用戶的接口為()
A、庫函數
B、中斷
C、系統調用
D、驅動程序 -
設某進程的頁面走向為:5、4、3、2、4、3、1、4、3、2、1、5,系統中有 3 頁物理內存,請問采用 LRU 和 FIFO 淘汰算法的缺頁次數分別為()
A、9 和 10
B、5 和 7
C、6 和 6
D、8 和 10 -
進程可以使用的最大地址空間受限于()
I.地址位數;II.物理內存大小;III.輔存大小
A、I
B、I 和 II
C、II 和 III
D、I,II,III -
有 5 個記錄 A,B,C,D,E 存放在某磁盤的某磁道上,假定這個磁道劃分為5 塊,每塊存放一個記錄,若磁盤旋轉一周需要 20ms,處理程序每讀出一個記錄后需要花費 6ms 進行處理,程序處理這些數據時磁盤照常旋轉,按照()順序存放這 5 個記錄可以使其按照 A,B,C,D,E 順序處理這些記錄的時間最少
A、“A,B,C,E,D”
B、“A,C,E,B,D”
C、“A,D,E,C,B”
D、“A,E,B,C,D”
答案
- B
- C
- D
- A
-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