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有人把它比作一個黑盒,有人比作一個樹洞。呃,其實二者都隱含的表達了一個意思,盤根錯節,一言難盡,欲說還休,說了又像是隔靴搔癢,感覺沒說透。
學習,理解和展示一個系統,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
當然是用系統!能打敗魔法的,只有同樣的魔法。
當然了,有程度上的區別,通常情況,你總不至于為了學習某個軟件架構去專門做一個agent - 想想歐拉當年為了解決七橋問題把圖論帶到人間,好像也不是沒有可能 - 但只是為了個人理解和團隊匯報的話,生產一張思維導圖絕對夠了。
為了避免廣告嫌疑,這里不提我自己用的產品的名字,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
先放一張ESP原廠自己的diagram。

然后是我畫的API概覽 -?

你會發現,對照著看,可能后者更喜聞樂見,畢竟前者為了展示邏輯,已經完全看不到細節了,對于開發人員理解代碼很不友好。
當然你說,那會不會太detail了,感覺有種汗臭味,好,完全可以,下面來個高屋建瓴的導圖 -?

我們學習人家代碼的架構,主要目的一是加快應用程序的落地,二是可以按需提取,并且有效移植,所以輸出符合自己意圖的文檔才是最重要的。
這里需要補充一點點,就是假如用GPT工具直接輸出思維導圖的話,大模型是有幻覺的,有的時候它們會沉浸在自己的話術/模板中,輸出一些看似邏輯正確,其實文檔中根本沒有的東西,所以親自檢查還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