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閱讀] 告別“數量為王”:雙軌道會議模型+LS,破解AI時代學術交流困局

告別“數量為王”:雙軌道會議模型+LS,破解AI時代學術交流困局

論文信息

信息類別具體內容
論文原標題From Passive to Participatory: How Liberating Structures Can Revolutionize Our Conferences
主要作者及機構1. Daniel Russo(丹麥奧爾堡大學計算機科學系,daniel.russo@cs.aau.dk)
2. Margaret-Anne Storey(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mstorey@uvic.ca)
APA引文格式Russo, D., & Storey, M.-A. (2025). From passive to participatory: How liberating structures can revolutionize our conferences. Journal of the ACM, 1(1), Article 1. https://doi.org/10.1145/3765705
發表信息2025年1月發表;預印本 arXiv:2509.07046v1 [cs.CY](2025年9月8日)

一段話總結

當前學術會議面臨投稿泛濫(如ICSE會議投稿從2014年496篇增至2024年超1000篇)、評審負擔過重、研究者被動參與導致深度交流缺失的危機,生成式AI進一步加劇“數量膨脹但質量下滑”的問題,還引發研究者 burnout、協作弱化等可持續性困境;為此,Daniel Russo與Margaret-Anne Storey提出以“解放結構(LS)”——一套促進全員平等協作的引導技術——為核心,構建“創造軌(用LS生成新研究思路)+分享軌(用LS討論成熟成果)”的雙軌道會議模型,并建議通過試點逐步過渡,最終推動會議從“數量導向”轉向“質量優先”,確保AI時代學術交流的深度、創新與協作價值。

思維導圖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研究背景

學術會議就像軟件工程領域的“知識集市”——45年來,研究者們在這里分享新發現、碰撞新思路,是推動學科進步的核心平臺。但最近幾年,這個“集市”慢慢變了味:

首先是“攤位泛濫”。以前集市里的“攤位(論文)”還能仔細逛,現在生成式AI成了“快速造攤機”,論文數量蹭蹭漲。比如領域頂會ICSE,2014年才收到496篇投稿,2024年直接破了1000篇,翻了一倍多。投稿多了,“檢票員(評審)”就慘了——有研究者一年要評幾百篇論文,白天開會聽報告,晚上還得回酒店改自己的論文、評別人的稿,根本沒空想“怎么把研究做深”。

然后是“逛集體驗差”。為了裝下更多攤位,集市拆成了好幾個平行“巷子(軌道)”,研究者一會兒跑到這條巷聽兩句,一會兒跑到那條巷看兩眼,只能“走馬觀花”。很多人聽報告時還在趕論文、回郵件,根本沒法和攤主(報告者)深入聊;散會后也沒交到幾個能合作的朋友,更別說碰撞出新產品(新研究)了。

最后是“集市難以為繼”。長期“趕攤+檢票”讓研究者累到 burnout(職業倦怠),就像一直轉的陀螺停不下來;年輕研究者看到這場景,都不敢來集市了;更別說大家為了來趕集,坐飛機、住酒店,還會給環境添負擔。

簡單說,現在的學術會議就像一場“只拼數量不拼質量”的內卷大賽——論文越寫越多,真正有價值的交流卻越來越少。這時候,我們急需一套新規則,讓這個“知識集市”重新回到“交流、創新、協作”的初心。

創新點

這篇論文的亮點不是空喊“要改革會議”,而是給了具體、可落地的“工具+方案”,核心創新有3個:

  1. 用“解放結構(LS)”破解“互動難”:不像很多建議只說“要多互動”,論文直接拿出LS這套“互動說明書”——明確了每個互動環節的“邀請話術、座位怎么擺、誰來發言、分幾組、步驟怎么走”,比如“Impromptu Networking”讓大家2分鐘換一個搭檔聊問題,快速收集多元觀點,確保每個人都能說話,而不是只聽大佬講。

  2. “雙軌道模型”區分“造新”和“分享”:以前會議又要“曬成熟成果”又要“聊新想法”,混在一起效率低。論文把會議拆成兩條線:“創造軌”專門用LS brainstorm新研究方向、組隊做項目;“分享軌”專門用LS討論已發表的好成果,幫成果找到更多應用場景。兩條軌道互補,既解決了“新想法沒地方孵”,又解決了“好成果沒人深聊”。

  3. “漸進式轉型”不硬碰現有規則:很多改革建議因為和現有學術評價體系(比如學校看你有沒有在頂會發論文)沖突,推不動。這篇論文很務實:先在傳統會議里插幾個LS試點環節,讓大家先體驗“互動的好處”;等大家習慣了,再慢慢調整評價標準——不再只看“發了多少篇”,而是看“你在會議上帶動了多少協作、產出了多少有價值的想法”,降低了改革的阻力。

研究方法和思路

論文的研究思路很清晰,像“診斷病情→開藥方→找病例驗證→給用藥步驟”,具體拆解如下:

步驟1:診斷會議現狀(找問題)

  • 做法:結合數據(如ICSE投稿量變化)和現象(研究者 burnout、被動聽會),從“人力、社會、專業、環境”四個維度,說清楚當前會議的“病在哪”。
  • 目的:證明“改革的必要性”,不是憑空找茬。

步驟2:拿出“藥方”——解放結構(LS)

  • 拆解LS的“配方”:明確LS的5個核心要素(結構化邀請、空間布置、參與分配、小組配置、步驟序列),比如“結構化邀請”要先拋具體問題(如“AI融入軟件工程的最大挑戰是什么”),而不是泛泛地“大家隨便聊”。
  • 給出“用藥示例”:介紹3種常用LS技術的用法,比如“1-2-4-All”:1個人先想1分鐘→2個人聊2分鐘→4個人匯總→最后全員分享,確保想法從個人到集體逐步深化。

步驟3:設計“治療方案”——雙軌道會議模型

  • 設計“創造軌”流程:
    1. 用LS技術(如1-2-4-All)讓參與者提出自己關心的研究問題;
    2. 分組討論,把相似問題整合,形成幾個核心研究方向;
    3. 感興趣的人組隊,約定會后遠程協作推進,下次會議匯報進度。
  • 設計“分享軌”流程:
    1. 篩選已發表的高質量論文(如期刊/頂會成果);
    2. 用LS技術(如Fishbowl Conversations)讓報告者和聽眾圍坐討論,聽眾可以隨時加入“內圈”發言,避免“報告者講完就散”;
    3. 收集對成果的改進建議,幫成果落地或延伸新研究。

步驟4:找“病例”驗證效果

  • 做法:列舉3個真實案例——FSE研討會用LS整合跨領域思路、哥本哈根研討會用LS產出《哥本哈根宣言》、NASA用LS做跨學科創新,證明LS和雙軌道的可行性。
  • 目的:讓方案不只是理論,而是有實際案例支撐。

步驟5:給出“用藥步驟”——漸進式轉型

  • 做法:建議先在傳統會議里加1-2個LS試點環節(如用Fishbowl替代1個普通報告),等大家接受后,再擴大LS的應用范圍,最后調整會議評價指標(重質量輕數量)。
  • 目的:避免改革太激進,適配現有學術體系。

主要成果和貢獻

這篇論文的核心成果不是“發了一篇論文”,而是給學術會議領域帶來了“可直接用的工具+可落地的模型”,具體價值看下面的表:

成果類型具體內容給領域帶來的實際價值
理論模型雙軌道會議模型(創造軌+分享軌)1. 解決“新想法沒地方孵”:創造軌專門孵新研究,避免好思路被淹沒在大量論文里;
2. 解決“好成果沒人用”:分享軌深化成熟成果的討論,幫成果找到更多應用場景。
實踐工具解放結構(LS)的具體應用方法(含5要素+典型技術)1. 研究者不用再想“怎么組織互動”,直接按LS流程走就行;
2. 確保每個人都能參與,打破“大佬主導”的局面,激發年輕研究者的想法。
案例驗證3個真實案例(FSE研討會、哥本哈根研討會、NASA項目)驗證LS有效性1. 證明LS不是“紙上談兵”——哥本哈根研討會用LS產出了《哥本哈根宣言》,還形成了長期協作團隊;
2. 其他領域(如NASA)的成功案例,說明LS可跨領域復用。
轉型策略漸進式轉型方案(試點→擴圍→調指標)1. 避免和現有學術評價體系(如頂會發表要求)沖突,降低改革阻力;
2. 讓會議組織者、研究者都能“一步步適應”,不用一下子顛覆現有模式。

簡單說,這篇論文的貢獻就是:給“內卷”的學術會議送了一套“救命工具包”——既告訴大家“病在哪”,又給了“怎么治的說明書”,還證明“這藥有用”,讓改革不再是空想。

關鍵問題(問答形式)

Q1:當前學術會議最讓人頭疼的問題是什么?

A:核心是“數量壓倒質量”——生成式AI讓論文越來越多,評審負擔越來越重,研究者只能被動聽會,沒時間做深研究、搞協作,還容易 burnout;長期下來,會議的“交流、創新”價值越來越弱。

Q2:解放結構(LS)和我們平時開會的“小組討論”有啥不一樣?

A:平時的小組討論常變成“少數人說、多數人聽”,或者“聊半天沒結論”;LS是“結構化的討論”——比如“1-2-4-All”會規定“先自己想1分鐘,再和1人聊2分鐘,再4人匯總,最后全員分享”,每個步驟都有明確目標,確保每個人的想法都能被聽到,還能高效形成共識。

Q3:雙軌道模型里,“創造軌”和“分享軌”能單獨用嗎?為什么要一起搞?

A:單獨用效果會打折扣。“創造軌”孵出來的新研究,未來需要在“分享軌”上接受檢驗、獲取反饋;而“分享軌”里的成熟成果,又能給“創造軌”提供新靈感(比如“這個成果還有哪些沒解決的問題,我們可以接著做”)。兩者一起用,能形成“從創新到落地再到新創新”的閉環。

Q4:生成式AI讓論文變多,這篇論文是怎么解決AI的影響的?

A:不是禁止AI,而是“用會議模式對沖AI的負面影響”——通過雙軌道模型,“創造軌”關注“想法的新穎性”(AI難替代人類的深度協作創新),“分享軌”關注“成果的價值”(不是看論文數量,而是看成果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同時用LS讓研究者多互動,把AI從“快速寫論文的工具”,變成“輔助協作、整理思路的工具”。

Q5:如果我是普通研究者,這套改革對我有什么好處?

A:最直接的好處是“不那么累了”——不用為了湊論文數量天天趕稿,評審負擔會減輕;其次是“收獲更多”——在“創造軌”能找到靠譜的協作伙伴,在“分享軌”能真正看懂別人的好成果,還能給別人提建議,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最后是“職業發展更健康”——評價標準從“發了多少篇”變成“做了多少有價值的事”,不用再卷數量。

總結

這篇論文精準戳中了當前學術會議“數量內卷、質量下滑、參與低效”的痛點,沒有停留在“呼吁改革”的層面,而是提出了一套“工具(LS)+模型(雙軌道)+策略(漸進式轉型)”的完整方案:通過LS確保全員深度互動,通過雙軌道區分“創新”與“分享”,通過試點降低改革阻力。

它的價值不僅在于給軟件工程領域的會議提供了革新方向,還能被其他學科(如NASA的跨學科項目)借鑒;更重要的是,它讓學術會議回歸了“人”的核心——不再是“論文的堆砌場”,而是“研究者交流、協作、創新的社區”,為AI時代的學術交流守住了“深度與溫度”。

當然,這套方案還需要更多會議去試點、調整(比如不同規模的會議怎么設計LS環節),但它無疑為“內卷”的學術會議,打開了一扇“重獲價值”的門。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web/96779.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web/96779.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web/96779.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趣味學solana(介紹)

你就是那個關鍵的“守門員”! 為了方便理解Solana,我們把Solana 想象成一個巨大的、24小時不停歇的足球聯賽。成千上萬的足球運動員(用戶)在不停地傳球、射門(發送交易),而整個比賽的結果必須被…

分布式事務性能優化:從故障現場到方案落地的實戰手記(三)

第三部分:混合場景攻堅——從“單點優化”到“系統協同” 有些性能問題并非單一原因導致,而是鎖競爭與事務耗時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下2個案例,展示綜合性優化策略。 案例7:基金申購的“TCC性能陷阱”——從全量預留到增量確認 故障…

規則系統架構風格

考題 某公司擬開發一個VIP管理系統,系統需要根據不同商場活動,不定期更新VIP會員的審核標準和VIP折扣系統。針對上述需求,采用(__)架構風格最為合適。 A. 規則系統 B. 管道-過濾器風格 C. 事件驅動 D. 分層 一、什么是規則系統架構風格? 規則系統架構風格是一種將應…

kubeadm搭建生產環境的單master多node的k8s集群

k8s環境規劃: podSubnet(pod 網段) 10.20.0.0/16 serviceSubnet(service 網段): 10.10.0.0/16 實驗環境規劃: 操作系統:centos7.9 配置: 4G 內存/4核CPU/40G 硬盤 網絡:NAT K8s集群角色ip主…

React Device Detect 完全指南:構建響應式跨設備應用的最佳實踐

前言 在現代 Web 開發中,設備檢測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功能。不同的設備(手機、平板、桌面)有著不同的屏幕尺寸、交互方式和性能特點,因此需要針對性地提供不同的用戶體驗。react-device-detect 是一個專門為 React 應用設計的設備檢…

Spark專題-第一部分:Spark 核心概述(2)-Spark 應用核心組件剖析

這一篇依然是偏理論向的內容,用兩篇理論搭建起Spark的框架,讓讀者有個基礎的認知,下一篇就可以開始sql的內容了 第一部分:Spark 核心概述(2) Spark 應用核心組件剖析 1. Job, Stage, Task 的三層架構 理解 …

KMP 字符串hash算法

kmp算法 最大相同真前后綴: 如 ababa的最大真前后綴為aba, 而不是ababa(真前后綴與真子集類似,不可是本身,不然沒意義) 所以next[1] 0;//string的下標從1開始 kmp模擬 next初始化&#xff…

HOT100--Day22--74. 搜索二維矩陣,34. 在排序數組中查找元素的第一個和最后一個位置,33. 搜索旋轉排序數組

HOT100–Day22–74. 搜索二維矩陣,34. 在排序數組中查找元素的第一個和最后一個位置,33. 搜索旋轉排序數組 每日刷題系列。今天的題目是《力扣HOT100》題單。 題目類型:二分查找。 關鍵: 今天的題目都是“多次二分” 74題&#xf…

Java分布式鎖實戰指南:從理論到實踐

Java分布式鎖實戰指南:從理論到實踐 前言 在分布式系統中,傳統的單機鎖機制無法滿足跨進程、跨機器的同步需求。分布式鎖應運而生,成為保證分布式系統數據一致性的關鍵技術。本文將全面介紹Java中分布式鎖的實現方式和最佳實踐。 1. 分布式鎖…

(二叉樹) 本節目標 1. 掌握樹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二叉樹概念及特性 3. 掌握二叉樹的基本操作 4. 完成二叉樹相關的面試題練習

二叉樹1. 樹型結構(了解)1.1 概念1.2 概念(重要)1.3 樹的表示形式(了解)1.4 樹的應用2. 二叉樹(重點)2.1 概念2.2 兩種特殊的二叉樹2.3 二叉樹的性質2.4 二叉樹的存儲2.5 二叉樹的基…

【Zephyr電源與功耗專題】13_PMU電源驅動介紹

文章目錄前言一、PMU系統介紹二、Zephyr系統下驅動PMU的組成2.1:PMU系統在Zephyr上包括五大部分:2.2:功能說明2.3:B-core功能說明(Freertos)三、PMU各驅動API詳解3.1:Power_domain3.1.1:初始化3.1.2:rpmsg回…

華清遠見25072班網絡編程學習day5

作業0> 將IO多路復用實現TCP并發服務器實現一遍程序源碼&#xff1a;#include <25072head.h> #define SER_IP "192.168.153.128" //服務器ip地址 #define SER_PORT 8888 //服務器端口號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argv[]) {//1、創建一個…

【數據結構--順序表】

順序表和鏈表 1.線性表&#xff1a; 線性表是n個具有相同特性&#xff08;相同邏輯結構&#xff0c;物理結構&#xff09;的數據元素的有限序列。常見的線性表有&#xff1a;順序表&#xff0c;鏈表&#xff0c;棧&#xff0c;隊列&#xff0c;字符串…線性表在邏輯上是線性結構…

【PyTorch】圖像多分類部署

如果需要在獨立于訓練腳本的新腳本中部署模型&#xff0c;這種情況模型和權重在內存中不存在&#xff0c;因此需要構造一個模型類的對象&#xff0c;然后將存儲的權重加載到模型中。加載模型參數&#xff0c;驗證模型的性能&#xff0c;并在測試數據集上部署模型from torch imp…

FS950R08A6P2B 雙通道汽車級IGBT模塊Infineon英飛凌 電子元器件核心解析

一、核心解析&#xff1a;FS950R08A6P2B 是什么&#xff1f;1. 電子元器件類型FS950R08A6P2B 是英飛凌&#xff08;Infineon&#xff09; 推出的一款 950A/800V 雙通道汽車級IGBT模塊&#xff0c;屬于功率半導體模塊。它采用 EasyPACK 2B 封裝&#xff0c;集成多個IGBT芯片和二…

【系列文章】Linux中的并發與競爭[05]-互斥量

【系列文章】Linux中的并發與競爭[05]-互斥量 該文章為系列文章&#xff1a;Linux中的并發與競爭中的第5篇 該系列的導航頁連接&#xff1a; 【系列文章】Linux中的并發與競爭-導航頁 文章目錄【系列文章】Linux中的并發與競爭[05]-互斥量一、互斥鎖二、實驗程序的編寫2.1驅動…

TensorRT 10.13.3: Limitations

Limitations Shuffle-op can not be transformed to no-op for perf improvement in some cases. For the NCHW32 format, TensorRT takes the third-to-last dimension as the channel dimension. When a Shuffle-op is added like [N, ‘C’, H, 1] -> [‘N’, C, H], the…

Python與Go結合

Python與Go結合的方法Python和Go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結合使用&#xff0c;通常采用跨語言通信或集成的方式。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方法&#xff1a;使用CFFI或CGO進行綁定Python可以通過CFFI&#xff08;C Foreign Function Interface&#xff09;調用Go編寫的庫&#xff0c;而Go可以通…

C++ 在 Visual Studio Release 模式下,調試運行與直接運行 EXE 的區別

前言 在 Visual Studio (以下簡稱 VS) 中開發 C 項目時&#xff0c;我們常常需要在 Debug 和 Release 兩種構建模式之間切換。Debug 模式適合開發和調試&#xff0c;而 Release 模式則針對生產環境&#xff0c;進行代碼優化以提升性能。然而&#xff0c;即使在 Release 模式下&…

南京方言數據集|300小時高質量自然對話音頻|專業錄音棚采集|方言語音識別模型訓練|情感計算研究|方言保護文化遺產數字化|語音情感識別|方言對話系統開發

引言與背景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xff0c;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對高質量方言數據的需求日益增長。南京方言作為江淮官話的重要分支&#xff0c;承載著豐富的地域文化和語言特色&#xff0c;在語言學研究和方言保護方面具有重要價值。本數據集精心采集了300小時…